APP下载

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分析对比

2022-06-13朱丽丽

系统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计数

朱丽丽

淄博市张店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山东淄博 255000

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计数及分类,是临床上经常需要检查的项目,可以帮助诊断多种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即白血病、血小板疾病、贫血、发热患者的病因分析等[1]。 因此,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较重要。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出现, 使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研究表明,血常规检查时,采血部位也是影响其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因素[2]。 静脉血、末梢血都是常用的采集血液标本部位,该文选取2020 年6—7 月健康查体中心行健康检查的居民112 名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比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为血常规检查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从该院查体中心方便抽取健康查体中心行健康检查的112 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在保证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自愿参加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112 名居民年龄 21~67 岁,平均(45.32±12.13)岁;男60 名,女52 名。 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男女不限;②体检项目及临床资料齐全;③无严重的内科及其他疾病;④均行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 ⑤获得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脑等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②有严重认知障碍、 精神疾病影响沟通者;③未行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⑤合并其他疾病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者。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一般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血流标本,避免紧张、恐惧、激动。 抽血前1 d 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切忌饮酒。抽血前1 d 的晚20:00 以后,应禁食,当天早 7:00 后,9:00 前采血[3]。

1.3.2 静脉血采集方法 被检查者取坐位,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桌面枕垫上,选择肘部静脉。采用EDTAK2专用抗凝管,真空采血法。 被检查者摆好体位,裸露右侧肘部,采血前跟其详细沟通、采血的部位、采血量,消除患者的焦虑及紧张。 扎止血带,用碘酊棉签在采血部位擦拭消毒,被检查者握拳,采血者右手穿刺,与左手配合将血流入专用抗凝管内,2 mL,拔出采血针,嘱被检查者按压采血处约5 min。 同时将抗凝管内血液快速混匀,充分融合血液、抗凝剂。 注意混匀时,不能用力过猛,避免发生溶血现象[4]。

1.3.3 末梢血的采集方法 被检查者取坐位,前臂水平伸直置于桌面枕垫上, 选择左手环指指尖内侧的皮肤。被检查者摆好体位,用碘酊棉签在采血部位擦拭消毒, 待局部皮肤干燥, 对采血部位进行轻微拍打、按摩,显现血管后,刺针刺入约2~3 mm,用棉棒擦掉第1 滴血,用微量吸管吸取40 μL 的末梢血,放入EDTAK2 的离心管,轻弹离心管,混匀血液,充分融合血液、抗凝剂。 吸取完后,嘱被检查者按压针刺处,直到不出血。

1.3.4 血常规检测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 (希森美康XN1000 )进行检测,监测过程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 分别在采血后 0、10、30 min 进行检测,每次检测前均进行混匀[5]。

1.4 观察指标

对比末梢血、 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配对样本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2 RBC 在不同时间点比较

2 结果

2.1 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0 min 静脉血和末梢血 WBC、RBC、Hb、PLT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表1 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血液样本 WBC(×109/L) RBC(×1012/L) Hb(g/L) PLT(×109/L)静脉血(n=112)末梢血(n=112)t 值P 值6.87±2.29 5.66±2.04 16.030<0.001 3.85±0.45 3.18±0.54 28.250<0.001 133.0±15.32 126.51±19.75-3.848<0.001 178.13±17.50 218.63±19.16-77.440<0.001

2.2 1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10 min 时静脉血和末梢血中的 WBC、RBC、Hb、PL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1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表2 1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血液样本 WBC(×109/L) RBC(×1012/L) Hb(g/L) PLT(×109/L)静脉血(n=112)末梢血(n=112)t 值P 值6.84±2.26 5.58±2.13 11.230<0.001 3.83±0.48 3.22±0.55 18.710<0.001 137.1±16.02 127.49±19.49 5.580<0.001 177.15±17.34 209.88±22.23-18.350<0.001

2.3 3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30 min 时静脉血和末梢血中的 WBC、RBC、Hb、PL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3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表3 30 min 时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血液样本 WBC(×109/L) RBC(×1012/L) Hb(g/L) PLT(×109/L)静脉血(n=112)末梢血(n=112)t 值P 值6.67±2.04 4.72±1.59 10.120<0.001 3.83±0.49 3.16±0.51 22.620<0.001 137.12±16.02 162.88±14.96-14.450<0.001 177.15±17.34 223.28±26.81-12.230<0.001

2.4 末梢血、 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中在不同时间点比较

静脉血在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血在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图 1~4。

图1 WBC 在不同时间点比较

图3 Hb 在不同时间点比较

图4 PLT 在不同时间点比较

3 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6]。通过WBC、RBC、Hb、PLT 等血液成分的计数, 可以帮助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7],如白细胞的高低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白血病等的诊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利于贫血等疾病的诊断,血小板计数利于排除出血、凝血系统的疾病等。因此,保证血常规检查的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末梢血的采集相对静脉血来说,创伤小、被检查者配合度好,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及肘静脉不易暴露者[8-9]。 但是还需进一步对比采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及稳定性[10-11]。 罗晓兵[12]将查体中心行健康检查的居民128名作为观察对象, 先后行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 结果静脉血常规检查结果WBC、RBC、Hb分别为(5.35±0.79)×109/L、 (3.97±0.65)×1012/L、 (125.7±11.3)g/L, 低于末梢血常规检查结果 (6.31±0.89)×109/L、(4.38±0.64)×1012/L、(132.6±10.2)g/L(P<0.05)。而血小板检测结果静脉血(220.21±28.20)×109/L 明显高于末梢血组(170.61±26.89)×109/L(P<0.05)。 该研究发现, 查体中心行健康检查的居民112 名作为观察对象, 先后行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 结果静脉血常规检查结果在WBC、RBC、Hb 分别为 (6.87±2.29)×109/L、(3.85±0.45)×1012/L、(133.0±15.32)g/L,低于末梢血常规检查结果(P<0.05)。 血小板检测结果:静脉血(178.13±17.50)×109/L明显低于末梢血组(P<0.05),与其研究一致。分别在 0、10、30 m in 对比两种方式采血血常规检查结果稳定性,结果发现,组内比较,静脉血在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查相近,而末梢血在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查存在区别。随着时间的延长,WBC、RBC、Hb 降低, 而血红蛋白计数增加,也就是静脉血血常规检查结果更稳定,静脉血采用真空管采集, 与抗凝剂足量, 可以充分混合,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即使放置30 min,也不影响结果[13-14]。 而末梢血,在采集过程中就容易受到温度、末梢循环等的影响[15-17],另外采集时挤压手指,容易引起溶血,影响结果。 放置在空气中,也容易受到影响,影响结果。滕晓杰[18]研究发现:静脉血血常规在 0、10、30 min 各个时间段的 WBC(4.91±1.06 )×109/L、(4.87±1.14)×109/L、(4.86±1.17)×109/L、PLT(231.52 ±69.86) ×109/L、 (183.26 ±58.66) ×109/L、(223.90±59.30)×109/L 检测结果较末梢血受检者指标 WBC (6.53 ±1.07) ×109/L、 (6.33 ±0.86) ×109/L、(6.29 ±0.79) ×109/L、PLT (207.24 ±31.11) ×109/L、(258.26±112.44)×109/L、(285.52±114.53)×109/L 更稳定(P<0.05)。

综上所述, 采集末梢血与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相比, 静脉血血常规检查准确性及稳定性更高,可作为血常规检查的首选采集方法。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计数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