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动态实时监测在山区基础医院胸痛中心的效果
2022-06-13黄文芳陈容梅陈英梅谢秀娟任妮娜
黄文芳,陈容梅,陈英梅,谢秀娟,任妮娜
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清远 513100
对山区基础医院实时远程动态检测措施, 可通过对 “远程动态实时监测在山区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价值”的研究,为现代信息技术在胸痛中心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使得胸痛中心服务效率提升,能够为相关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及时、 准确的依据,以此为临床争取更多救治机会,大大缩短急诊、急救的时间,从而提高救治率,提高生存率[1-3]。 在医院中,急诊科往往是接受患者最多的科室,而且工作也非常繁忙,另外,患者的病情紧急,病情比较集中,在进行日常护理过程中,难度也比较高。 基于此,该文选取2020 年7 月—2021 年5 月期间收治的胸痛患者1 000 例进行研究, 针对远程医疗中的实施监控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入该院1 000 例胸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0 例。其中,研究组中年龄 20~80 周岁,平均(58.84±2.69)周岁。 对照组年龄 45~82 周岁,平均(58.92±3.23)周岁。 对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并同意,且积极参与;②存在胸痛症状;③心电图不存在异常;④相关血液检测均为阴性。
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疾病;②存在传染病变。
1.3 方法
①该次研究所用到的设备以诺凯科技有限公司所研发的相关机械设备为主, 包括实时心电传输系统等。 在正式研究时,心电传输系统会实时地、不间断地对患者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并传输给胸痛指挥中心进行评价。 ②采用诺凯科技有限公司的远程医疗系统,取得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联系,并在基础上结合典型病例等方式展开探讨, 实现同步探讨和及时沟通目标。 ③该院与各个乡镇胸痛中心建立紧密联系,比如在通信软件上建立群等,以此实现双向传输影像图片资料的目标。
针对对照组, 采取传统方式对患者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即24 h 监测,收集数据分析。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监测的时间、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成功率以及总的心搏次、平均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 室性心搏总数、 室上性心搏总数、SDNN、SDANN、rMSSD、PNN5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1%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山区基础医院胸痛中心服务过程中应用远程动态实时监测技术的时间稍短,急救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急诊救治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1,P=0.001)。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对比()
指标 研究组(n=500) 对照组(n=500) t 值 P 值监测时间(h)总的心搏次(次)平均心率(bpm)最快心率(bpm)最慢心率(bpm)室性心搏总数(次)室上性心搏总数(次)SDNN(ms)SDANN(ms)rMSSD(ms)PNN50(%)急救时间(min)24.34±1.51 93.85±18.31 73.14±9.87 120.81±22.68 52.79±8.19 225.51±320.8 701.71±449.23 119.94±45.08 112.62±42.35 31.99±20.07 3.42±3.75 12.62±2.35 18.86±3.81 93.15±27.13 73.62±12.75 120.84±22.78 53.92±11.28 224.79±104.9 700.38±314.5 119.05±40.12 112.35±34.20 31.48±15.08 3.41±3.09 22.35±4.20 29.899 0.478 0.666 0.021 1.813 0.048 0.054 0.330 0.111 0.454 0.046 45.207<0.001 0.633 0.506 0.983 0.070 0.962 0.957 0.742 0.912 0.650 0.963<0.001
3 讨论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当前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变化, 医疗技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各类现代科学技术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就包括“远程医疗服务”理念。该种理念是对当下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 能够在患者不能到达医院的基础上实现远程看病的目标,并且诊疗流程、准确率等并不比实际就诊差[4]。在远程医疗服务中,需要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 以此实现对患者资料、诊断资料的及时、准确、全面传输,进而确保医疗服务的全面性,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5]。
相较于传统面对面诊断方式,该种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让一些山区、远行或行动不便的患者能够到理想医院就诊[6]。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远程医疗服务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电话挂号、远程居家会诊等方式都属于远程医疗的一部分,这些改变使得人们的就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7-8]。 而该次远程服务则是一种技术生化,是对远程动态实时监测在山区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价值展开研究[9]。 乡镇卫生院作为该次远程医疗平台的测试方,需完成账户注册、远程医疗申请、远程影像诊断三项测试内容[10-11]。比如,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 可向阳山县人民医院申请远程医疗;对阳山县人民医院,可向省级医院申请远程医疗[12-13]。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美国临床医学提出对患者进行个性化、人性化以及家庭化的服务,进而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 最终提出了远程医疗的概念。远程医疗主要是指患者不需要亲自前往医院,也能对病情进行全面、详细的思考以及分析,以此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更加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远程医疗还能节省患者等待诊断的时间, 避免患者挂号排队、长途奔波的辛苦[14]。
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 也逐渐应用远程医疗展开医疗服务。 再加上政府对远程医疗大力支持,临床医师具有的积极服务意识,促使医院以及患者充分了解远程医疗的优势, 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以及使用范围[15]。 临床医学中远程医疗采用的技术,也经历多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像卫星专线、互联网视频以及电信专线等。远程医疗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从理论工作转变为实际工作, 并逐渐普及到各个地区的医疗机构内, 促使我国单一的医疗服务变为综合服务, 进而为我国远程医疗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山区基层医院作为山区地区胸痛患者就诊的关键机构,需要具备较强的医疗能力,但因山区乡镇偏远,医疗卫生技术及设备比较落后,上述目标迟迟没有实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上述目标的实现终于有着落,可通过对“远程动态实时监测在山区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价值”的研究,为现代信息技术在胸痛中心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使得胸痛中心服务效率提升, 能够为相关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依据,提高救治率,提高生存质量。 为胸痛中心专门设计的远程实时传输监测系统最早诞生于我国, 在此过程中所应用的医疗通信设备均产自中国北京IVT 公司, 并且这些设备最早于2011 年开始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开始使用。在现代医学需求不断变化,及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该系统逐步融入了以时间节点管理为主线轴的胸痛急救数据库。研究显示,通过远程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高危胸痛患者,显著缩短医疗时间,从而提高救治率,提高生存率。 冯云红[16]分析远程动态实时心电图监测用于胸痛中心内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翰纬新型远程实施动态心电监测技术, 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检测数据,且相关数据内包含动态检测时间、总心搏数、最快心率数等相关指标,可以将患者的室性心搏总数显示出来。
而该文研究内容中发现, 在山区基础医院胸痛中心服务过程中应用远程动态实时监测技术的效果相对更好一些。 研究组监测时间(24.34±1.51)h 长于对照组(18.86±3.81)h(P<0.001);研究组急救时间(12.62±2.35)min 短于对照组(22.35±4.20)min(P<0.001); 研究组急诊救治率 100.00%高于对照组98.00%(P=0.001)。此结果与刘文忠等[17]研究接近,新型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与传统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在监测时间(23.25±1.62)h vs(18.42±3.98)h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文提出主要解决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几点:软件系统在意外故障情况发生时, 能确保数据监测服务不间断,并能通过简便方式迅速恢复。 网络支持,确保数据实时性、准确性。严格进行登录权限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数据真实性。
综上所述,该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远程动态实时监测在山区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增强山区基层医院胸痛中心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借助“胸痛中心”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推动医疗模式创新,最大限度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加快山区基层医院胸痛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