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2022-06-11王静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摘  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四有”幼师,是落实学前教育专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文章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国家颁布的相关思政政策法规要求,对学前教育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紧扣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完善了课程思政的方法,创新了课程思政的评价,真正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实施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进而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前教育学;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1-018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事业要优先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1]这就要求高校务必把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高校的任课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中,在教育教学中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实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学前阶段是人发展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幼儿教师作为该阶段儿童教育的启蒙者,肩负着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任,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前教育学是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起到基础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通过学前教育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完成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初生到6岁儿童的教育即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2]。它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其地位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因此,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价值。

观念渗透和基础性是学前教育学课程的特色和优势。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渗透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团结合作、尊重生命、工匠精神等隐性思政内涵,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职业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引学生未来的教育行为和实践。同时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引领其他专业课程的深入开展和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养成,从观念入手,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逐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观。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基础性会促进学生在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奠定扎实的育人奉献的思想基础。作为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学也会对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产生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既有严谨的概念表述、理论讲解、思想传达,也有通俗易懂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活动指导,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渗透思政元素,隐性融入教育教学中,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例如课程中涉及学前教育与国家和民族发展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伟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育人事迹和奉献精神、幼教机构依法治园及幼儿教师依法执教、幼儿园家庭社区小学的合作共育、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课程内容都蕴含了深刻的育人目标,值得展开探索、深度挖掘和提炼。特别是学前教育史中关于教育家的内容,融合了爱国情怀、职业奉献、工匠精神、担当创新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高校育人的有力载体。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指导政策及文件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强调了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关于课程思政的有关政策和文件,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

(一)面向高校各專业各课程教学提出普遍层面的课程思政要求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文中提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解答了“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4]。该文件中对各类课程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提出了指导原则和建议。其中对于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提出的思政元素包括:师德师风、职业理想职业操守、爱国爱教育爱学生、做“四有”好老师、坚持正确的教育路线等。

国家层面颁布和出台的一系列有关课程思政的文件和政策,体现出高校不仅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领,还要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实现育人,深入挖掘和运用各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意义重大。

(二)针对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

201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5]。

2021年,教育部印发《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明确规定了师范生必须具备包括遵守师德规范及涵养教育情怀两方面的师德践行能力,强调知行合一,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引导师范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有关课程思政的政策法规,紧紧围绕专业特色及学科特点,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课程中、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理念自然渗透于课程,實现隐性教育功能。特别要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在教学过程中对儿童的影响,要充分利用课程特点和优势,运用适宜的方法,实施课程改革与创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幼教人才。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策略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学前教育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更为隐蔽,主要从学科自身的视角和思政视角两个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具体而言即在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手段与方法、课程思政评价等几个方面重构课程思政体系。

(一)紧扣课程目标中的思政元素,明确育人方向

从职业认同及价值观角度,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育人目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政元素:

一是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理解学前教育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定走社会主义教育道路,要树立远大教育理想,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群众。

二是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遵纪守法,依法执教,建立科学的师幼关系。

三是职业道德、行业规范。树立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感和职业理念,熟悉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提升文化素养,塑造精神品格,培养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四是创新精神、科学精神。能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指导幼儿游戏,创设幼儿园环境,实现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统一,尊重教育科学。

五是社会责任、团结协作。能够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外专业领域动态,协调多方教育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担当意识。

在上述五方面课程目标中,均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是“爱国”的体现;依法执教、法律意识是“法治”的体现;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是“敬业”的体现;社会责任、团结协作是“和谐”的体现等等。这些目标要作为课程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凸显重点。其次,学前教育学课程目标中要着重强调的还包括现代从业者的基本素养,即“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开放性视野”,幼儿教师要具备工作热情、善于积极协作,创新工作理念,开拓工作思路。第三,“生命教育、生态教育”也要作为学前教育学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尊重生命、遵循科学规律,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这既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德施教

从学科角度入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下表中具体列出了各章节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及重点实现的思政目标(见表1)。

(三)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思政元素的内化和吸收

当代青年学生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个性化突出、喜好娱乐、愿意探索、敢于创新,这些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求课程的教学要富有变化、新鲜、有趣且富含时代气息。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内容较为传统、枯燥,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背诵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的效果,更无法从思想观念层面让学生有触动、有共鸣,那么再好的思政目标也无法实现。因而创新教学方法,尤其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的特点,实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要探索多样化、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建立价值认同感。

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培养的需求,创新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性强的方法展开教学,如使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观摩见习等体验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理解到体验,更好地把知识和观念入脑入心。例如,在讲解学前教育原则中的“尊重儿童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时,教师可以先提供案例,“强强午睡尿裤子了,如果你是他的幼儿园教师该怎么做?”课程实施可以按照下图设计的步骤进行:提出案例——扮演角色、情境再现——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授。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后,教师再讲授理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尊重他人的观念及法治意识。

(四)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助推思政素养提升

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元素的挖掘离不开评价方式的创新。在课程评价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更不能用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要将其“专业理念和价值观”纳入评价体系中。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态度情感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其职业道德素养。在评价主体方面,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学生自评为主体、小组或外部评价为辅助,积极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将多种主体评价结合,系统评价学生。在评价内容方面,要以质性评价为主,以量化评价为辅,多在日常及实习时观察学生的专业态度和职业理念,通过对其外显的行为的观察,由表及里实现全面评价。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在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创新,多形式、多渠道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全面的课程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中,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幼教师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

[3] 人民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EB/OL]. (2016-09-14)[2022-03-12].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 3-28714231.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 (2020-06-03)[2022-03-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EB/OL]. (2 019-06-18)[2022-03-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6] 高葵芬.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J]. 大理大学学报,2021(05):90-94.

(责任编辑:邹宇铭)

作者简介:王静(1977—),女,硕士,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