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的多方位诠释
2022-06-10邹萍
摘要:通过对《孔雀东南飞》中主要人物的详细分析,总结出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爱”的含义,对“爱”展开了多方位的诠释,探讨了《孔雀东南飞》中关于“爱”主题的丰富性、深刻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爱”的主题;现实性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主题单一而又内蕴丰富的作品。全篇围绕一个“爱”字展开,它犹如一座宝藏,千百年来读过它的人都在挖掘,直到今天它依然还有值得研究的地方。笔者尝试对《孔雀东南飞》中的“爱”进行多方位诠释。
一、爱需要勇气——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
焦仲卿深爱刘兰芝,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在文中从焦仲卿与母亲的一系列冲突中就体现得非常充分。
当焦母认为刘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时,焦仲卿却认为“女行无偏斜”;当焦母下命令“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时,焦仲卿却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相威胁。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是真诚的,可以从他最终为爱付出了生命这一事实体现出来。当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时,他便选择了“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上述诗句足以证明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是真心的。然而,仅有真心是不够的,爱还需要勇气。细读作品我们会发现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仍有遗憾之处,那就是缺少勇气。
当焦母“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之时,焦仲卿投降了,于是“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焦仲卿劝刘兰芝“卿但暂还家”。
焦仲卿的懦弱还表现在另外一件事上。当初,刘兰芝离开刘家时,焦仲卿承诺:“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然而,刘兰芝回娘家以后,他一拖再拖,始终无法说服焦母,致使刘兰芝在拒绝了一波又一波求亲者之后,在等待焦仲卿无望的情况下,因暴躁的兄长逼迫,答应了太守家的求婚,然后就酿成了最终的悲剧。如果不是懦弱的焦仲卿将接刘兰芝回家的事情一拖再拖,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焦仲卿虽然最终为爱献身,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在为爱而选择付出生命这件事情上,焦仲卿的表现仍然是懦弱的。在相爱无望的情形下,焦仲卿最先提出了“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的想法,刘兰芝即刻回应:“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分手后,刘兰芝即日便“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态度果断而决绝。可是焦仲卿先是“上堂拜阿母”,后是“长叹空房中”,在刘兰芝死后,“府吏闻此事”还“徘徊庭树下”,最后才“自挂东南枝”。从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可以看出焦仲卿做事犹豫、懦弱的特点。
爱是需要勇气的,焦仲卿缺少这种勇气,最终他失去了爱人,酿成悲剧。
二、爱需要牺牲——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爱
真爱不是一种索取,而是一种付出。真爱是需要为对方做出牺牲的,刘兰芝真爱焦仲卿,她为爱做出了巨大牺牲。
焦母为什么嫌弃刘兰芝,且态度决然地要驱遣她?这一直是读者阅读文本时心中的一个疑问,至今也没有人能给出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答案。虽然原因无法确定,但事实是焦母在生活中百般挑剔刘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还是“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面对焦母“莫须有”的罪过指责,为了焦仲卿,她接受了,这就是付出,这就是牺牲,这是爱所需要的,需要用它来减轻焦仲卿的压力,为了对方而付出的“爱”,才叫真爱。
在反抗母亲无果的情况下,焦仲卿妥协了,只能劝刘兰芝:“卿但暂还家。”“暂还家”这样的做法对刘兰芝的伤害是極大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刘兰芝这样回家即被视为“被休”。“被休”在当时是一个女人的奇耻大辱,也是当事人娘家的奇耻大辱。
焦母见到回家的刘兰芝的第一反应是“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而焦兄的反应则是“怅然心中烦”,“作计何不量”——你自己也不想一想,你这做的后果,言外之意是:“你被休回家,给我们家带来的是耻辱。”
在封建社会,因不堪这种侮辱而丢掉性命的女子并不少见。但刘兰芝不能死,因为她要兑现她与焦仲卿的“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诺言,为了爱她忍受屈辱,为了爱她承担压力,为了爱她做出了牺牲。
刘兰芝回娘家后,不但要顶住闲言碎语的压力,顶住兄长对她不满的压力,还要与一次又一次上门求婚人进行周旋、拒绝,一个被婆家休掉的女子,还要坚持不嫁人,这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然而,这一切的压力刘兰芝都承受下来,只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她要用自己的付出、自己的牺牲、自己的坚持,等待焦仲卿说服母亲再次来迎娶她。
更让人唏嘘的是,刘兰芝为了爱付出了生命。当她被自己心爱的人焦仲卿“贺卿得高迁!……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一番奚落之后,她说“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说过之后,回家便毫不犹豫地“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了,刘兰芝为了“爱”勇敢地、绝无半点犹豫地付出了生命。
三、“为你好”常常是爱的一个幌子——焦母对焦仲卿的爱
在焦母的眼里,刘兰芝是一个“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女子。在焦母看来,儿子与这样的一个女子生活一定不会幸福。为了让儿子获得幸福,她决定“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然后“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她认为只要儿子娶了“东家贤女”“秦罗敷”,一生就一定会很幸福。
然而,焦母不知道刘兰芝在焦仲卿的眼里是“女行无偏斜”“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而且“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这些话表明刘兰芝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可替代的,他终生的幸福全在刘兰芝一人身上。
站在焦母的立场,焦家休掉刘兰芝是必须的,只有休掉了刘兰芝,她的儿子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她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儿子好”,这样做才是对儿子负责,才是对后代负责,才是对儿子的真爱,才是对家族负责。焦母从来不会站在儿子的立场思考,她把自己的幸福观、价值观硬塞给儿子,逼着儿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去选择女友、对待婚姻。
用自己的立场去判断,然后把判断出的观点强加给子女的做法,常常在口头上表现为“这是为了你好”,其实这只是一个幌子。只有将刘兰芝赶出家门,迎娶来她喜欢的女子,她才会顺心。表面上是“为儿子好”,实际上是“为自己好”。不然,当焦仲卿向她提出“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这样的威胁之后,她不会有“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的反应。儿子已经表现出决绝的态度,说明他认为与刘兰芝生活在一起才幸福。假如焦母是真心“为儿子好”,那么儿子说出此话时她就一定会妥协的。
四、爱需要有所附丽——对“爱”的思考
鲁迅的《伤逝》中有这样一句话:“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人只有处在一种健康正确的生活状态中,人生才有意义。而人之“爱”只有在“生活”的时候才会存在。“生活”的含义包括物质基础、个人爱好、家境情况、家族文化等等。抛开“生活”是没办法去爱的,就如万丈高楼如果没有根基,楼也就不复存在。
从“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中不难看出,刘兰芝在“生活”中对焦母是有怨情的,这样婆媳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矛盾不断积累,悲剧就难免会发生。
爱对方“足下的土地”,这里的“爱”就是要换位思考,从对方的处境思考问题,包容对方的“不足”。从焦母的角度看,刘兰芝身上是有“不足”的,但为了儿子她应该包容这些不足。焦母身上确实有不足,但为了爱焦仲卿,刘兰芝也应该加以包容。
然而,文中的焦母、刘兰芝相互之间都没有处理好“爱的附丽”问题,悲剧就必然发生。《孔雀东南飞》一文讲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爱。爱是需要勇气的,也需要为对方做出牺牲,更需要替对方着想,不但要爱对方,更需要爱对方“足下的土地”。
参考文献
[1]朱伟华.孔雀东南飞:从古代到现代,从诗到剧一个典型文学现象的剖析[J].文学评论,2000(3).
[2]黄玲青.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与思想意义新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8(5).
作者简介:邹萍(1981— ),女,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