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叙述视角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2-06-10陈梦寻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叙述视角群文阅读人物形象

摘要:叙述视角是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受到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将群文对比阅读的方法运用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上,从叙述视角出发,研读文本,确定主题,对比分析人物形象,存异求同,可以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还需根据课堂的自由生长度灵活调整教学组织形式,构建师生“共情”对话,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词:叙述视角;人物形象 ;群文阅读

随着群文阅读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将立足于“整体立意式研读”的群文对比阅读方法运用到初中语文九年级现代文大单元小说专题的期末复习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叙述视角出发分析人物形象,以《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对比阅读为例,根据教学实践得出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一、从叙述视角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实践背景

(一) 叙述视角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叙述视角理论日益发展成熟,将其运用到初中语文小说专题阅讀的教学实践中,挖掘核心素养中的语文要素,是深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入的众多小说篇目来看,涉及小说语文要素的主要集中在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且单元学习导读中均有对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具体要求。第四单元要求着重从描写手法上分析人物形象,第六单元要求着重从社会背景方面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九年级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涉及叙述视角的篇目有《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刘姥姥进大观园》《智取生辰纲》等。从课后习题来看,涉及“叙述视角”的有两篇作品,即《最后一课》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小说都是要求分析在文中运用叙述视角的好处。近些年,关于叙述视角的问题在试题中逐渐成为了关注点,如2019年福建省中考试卷中阅读《火车上的见闻》题目:“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全文分析。再如,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卷中阅读《地毯》的题目:小说是以谁的视角叙述故事的?结合全文分析好处等等。这些题目基本上是要求分析人称在叙述视角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在分析作用的同时,其实也在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 叙述视角下的大单元小说经典篇目分类整合

用叙述视角重新整合初中语文的经典小说篇目,增添补充课外文本组成大单元进行教学,在大单元教学中再深挖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解读,是用好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方式。关于叙述视角的分类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以法国文论家、文学批评家热奈特对叙述者的几类划分最为常见,见表1。

热奈特提出的内视角又可以分为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初中语文教材中比较经典的篇目,如《孔乙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等都是以见证人的视角为出发点,使作品的主题更为厚重。小说类文学作品通常会有多个视角的转换,如《红楼梦》中宝、黛的初会场景是通过宝玉、黛玉、凤姐和全知视角的转换来实现的。叙述视角在时间、空间和叙述频率上也有所不同,如《故乡》是现实和回忆交织,文中频繁出现幼年闰土的画面;《我的叔叔于勒》中倒叙、插叙的转换,于勒叔叔的“信”反复出现;《智取生辰纲》中空间上的明暗线设置等,时间和空间错乱交织使整部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二、从叙述视角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实践依据和过程

(一)立足整体立意式研读,确定主题

运用“双篇比读”中的“整篇立意式”群文阅读方法,“可以凸显不同点为目的,也可以凸显相同点为目的”来深入挖掘叙述视角下的人物形象,从而确定《我的叔叔于勒》与《最后一课》中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共同主题:冷峻中的温情者。《我的叔叔于勒》是通过成年若瑟夫和童年若瑟夫视角的不停切换来间接传递叙述者的情感态度,如“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的“一下子”“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的“总觉得”,文章中还出现了大量关于童年的若瑟夫不大可能推测于勒叔叔结局的话语,如“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再也没来信。”抓住这些话语就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最后一课》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描绘战争场景,通过人物性格的转变和孩童视角下场景的反差凸显文章的主题。两篇小说所描绘的社会背景都是冰冷且残酷的,但是在这样一种冷峻的环境下,两位主人公都展示了他们温情的一面。从若瑟夫视角下,“于勒”从“流氓无赖”多了一份“可怜”,甚至是“重视和渴望亲情”的,“势利眼”的“菲利普夫妇”也是“爱家”和“护家”的;从小弗朗士的视角下可以解读出“严酷”的韩麦尔先生“可怜”背后的“伟大”,小弗朗士自己也从“懵懂调皮孩童”成长为“爱国者”。

(二)叙述视角下人物形象对比,存异求同

群文对比阅读强调的是在对比中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差异思考原因,得出结论。笔者设置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导概念,忆方法,求同存异读文本,反思总结。在导概念的环节,教师是群文阅读的抛锚者,也是引发学生产生“顿悟”的启发者。叙述视角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可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新颖类比引出叙述视角的概念。在回忆方法环节,单元目标中的语文要素和学生前摄性经验是构建群文阅读支架的重要因素,从叙述视角分析这两篇小说都是围绕“情节”“人物”“主题”进行的。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完整地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及其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故教师可直接从回顾分析人物形象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在开始群文阅读时运用此种方法进行圈点勾画。求同存异读文本环节是群文对比阅读的核心部分,这个环节需要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完成两个表格分别分析两篇文章叙述视角下的各色人物形象和完整人物形象,总结两篇文章人物形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所填词的词性褒贬分析出两篇文章叙述者的共同点皆是“温情者”,亦可以得出“不同叙述视角下的同一类人物形象也是不同的”这一结论。总结反思环节是群文对比阅读的最后升华环节,不同叙述视角下人物形象产生差异的原因要让学生联系到具体社会背景的差异去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填表归纳总结产生反差的原因,进而得出共性——“冷峻的社会现实”。3968A3BA-8245-4731-8807-58B2FFAFD9FF

三、从叙述视角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

(一)根据课堂的自由生长度,灵活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其在主动探索中得出自己的体会。群文阅读强调把阅读的过程和课堂的生成还给学生,教师设置教学过程,最终确定和调整教学目标。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在填写两个表格时不同学生对人物形象会解读出不同的内涵,但这并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師只需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解读和正向引导即可。同时,由于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佳,不爱细品文章,导致了其思维受限,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要静心沉入文本,根据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方式扎实阅读,进行“自主、探究、思考”。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还发现,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上述教学环节会推进得比较困难,他们常常只能分析完其中一个表格,并且很难理解两个表格填写内容的区别,导致其分析过程杂糅不清。据此,教师应重新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并只选取两个主要人物,设计出简单版本的表格,见表2。

(二)构建师生“共情”对话,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而“共情”是深入走进小说的重要方法。运用群文对比阅读分析文本更强调师生在共同发现作品美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共情”。小说作品的美表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从叙述视角分析人物形象能帮助学生挖掘小说的形式结构美,同时深化理解主题的美感。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很难跟着教师的节奏进入文本展开深度思考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共情”。一堂完整的课堂设计是需要“留白”来填补教学内容的,在与文本的质疑对话过程中,师生之间往往都会出现听不懂对方表达的内容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基本的问题框架,用“留白”的方式共同创建新的对话。教师应确定需要深入解读的段落文本,并以此为切入点,以点带面理解全文。如有的学生总是很难说出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正面”形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到菲利普夫妇买牡蛎犹豫不决的语段和于勒写信的场景进行分析,重新设置问题和情境,以续写或者情境对话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在与文本深度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海梅.小说叙述视角论[D]. 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

[2]王君.更美语文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3]赵一帆.《祝福》的叙事艺术与教学策略研究[D]. 鞍山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7.

【基金项目:此文系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为龙新教进(2019)63号】

作者简介:陈梦寻(1993— ),女,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龙岩学院附属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3968A3BA-8245-4731-8807-58B2FFAFD9FF

猜你喜欢

叙述视角群文阅读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被风沙掩埋的古城》中叙述层次及叙述视角分析
宫本辉小说《避暑地的猫》的叙述者和叙述视角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