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脉饮诱导在精准置入胃管中的应用〔1〕

2022-06-09曾鸣姚元莉王峡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脉咽喉部胃管

曾鸣,姚元莉,王峡

(萍乡市中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随着国内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效果也得到极大提升,其中留置胃管作为危重患者、无法经口进食者以及胃肠减压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效果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1]。但也有研究[2]指出,留置胃管操作需经鼻腔插入,再经咽部、食道进入胃部,对患者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刺激,患者在各种不良反应和心理压力下容易产生抗拒,从而增加置管难度。近几年,国内研究报道显示,采用液状石蜡、药物胶浆等润滑和刺激吞咽有助于减轻置管引起的不适感,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3]。我院应用生脉饮诱导胃管置入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患者中因病情需要而留置胃管的6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60.45±6.71) 岁;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61.51±6.84) 岁。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部门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置入胃管指证;患者情绪稳定且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相关操作;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或消化道畸形者;有鼻咽喉部手术史者;有严重恶心呕吐、咳嗽、食管静脉曲张等不良情况者;妊娠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置管。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到咽喉部(14~16 cm处),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插入深度为45~55 cm(相当于患者发际到剑突的长度),然后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处。用以下方法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抽,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如有胃液抽出,表示已插入胃内;听,用注射器从胃管内注入少量空气,同时置听诊器于胃部听诊,如有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已插入胃内;看,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内时应无气体逸出,如有气泡连续逸出且与呼吸一致,表示误入气管内。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末端折叠用纱布包好,用夹子夹住,置患者枕旁备用。

观察组采用生脉饮诱导的方法置管。患者取半卧位,做好心理护理。按常规法将胃管插入鼻腔14~16 cm(即咽部),予患者生脉饮5~10 mL,指导患者用力吞咽,伴随吞咽动作徐徐将胃管插入45~60 cm,用注射器抽吸胃液,证实胃管在胃内后,调整胃管到最佳位置,固定胃管。生脉饮制作:在医师指导下,选定的中药处方为人参10 g,麦冬15 g,芦根20 g,五味子8 g,生甘草6 g,乌梅6 g,煎水100 mL加陈醋5 mL备用。在常规置胃管法物品的基础上增加盛有少量温生脉饮的水杯和小勺各1个。本方法限于有一定吞咽功能的患者,有意识障碍、深度镇静、深度昏迷、吞咽反射差,经口气管插管影响吞咽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插胃管时动作要轻柔、熟练、准确,以免引起咽喉部黏膜损伤、水肿及出血,防止因咽喉刺激而引起反射性呕吐及食管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留置胃管时,饮水量不可多于15 mL,患有心肺功能疾病者慎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不适度评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以及相关不良反应(鼻咽黏膜损伤、恶心呕吐、呛咳、疼痛)发生情况。不适度评分标准:0分,无不适感;1分,轻度不适,能够忍受;2分,中度不适,面颊发红,表情痛苦;3分,重度不适,心率加速,抗拒操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估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总评分为100分,>80分十分满意,40~80分为满意,<40分为不满意,计算总满意度。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置管时间及不适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置管时间及不适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时间及不适度评分比较

2.2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患者及家属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及家属的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患者及家属总满意度比较单位:例(%)

2.3 两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单位:例(%)

3 讨 论

置入胃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置管手段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属于异物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感。其操作的核心是:当胃管通过咽部(14~16 cm)时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在患者吞咽时将胃管迅速向前推进,推入的深度为45~55 cm。临床研究[4]表明,在进行胃管置入时容易因咽部刺激而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患者多对此操作存在一定的紧张恐惧感,导致置管操作困难。另外,部分患者还存在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的情况,大大增加了置管难度,置管失败率大增。反复置入胃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也容易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等,影响治疗预后[5]。因此,探究一种能够提高胃管置入效果的手段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Chen等[6]发现,降低胃管进入咽喉部时的异物感、减少胃管对喉返神经的刺激是减轻胃管置管引起不适感的关键。临床研究[7]表明,传统的胃管置管方法中,患者空吞动作不自然,导致患者无法适时吞咽配合置管,此时配合一定的诱导方法能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研究[8]指出,采用连续饮水法为患者置胃管能够获得较高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国内专家也认为[9],胃管置管中采用饮水诱导插胃管法较常规插胃管法成功率更高、患者舒适度更高。针对上述情况,我院结合多年护理经验对传统的胃管置管方法进行了改良,曾采取启发患者想象胃管如面条、做吃面条的动作等方法,观察患者吞咽动作的同时插入胃管,此方法收到良好效果,但仍有失败重插的情况。因此我院进一步尝试采用中药方剂代替温开水对胃管置管进行诱导,获得了成功。本研究用生脉饮代替温开水诱导插胃管,生脉饮具有润燥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且在咽喉部能够起到润滑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时间及不适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及家属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生脉饮在诱导胃管置入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生脉饮置胃管法使胃管在咽部停留时间短,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患者配合度提高,因而减轻恶心、呕吐、呛咳、疼痛感,提高插管成功率,得到患者的高度好评[10]。但需要注意的是生脉饮诱导置入胃管仅限于有一定吞咽功能的患者,有意识障碍、深度镇静、深度昏迷、吞咽反射差以及经口气管插管影响吞咽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另外,留置胃管时生脉饮用量不可超过15 mL,且患有心肺功能疾病者也需慎用此法。

综上所述,在精准置入胃管中采用生脉饮诱导能够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生脉咽喉部胃管
胃管体外部分破裂的处理小技巧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Effects of Shengmai Yin (生脉饮) on pulmonary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nvalescent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symptoms: a randomized,double blind,multicenter control trial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
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快速心律失常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