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情绪与控制方法

2022-06-09许铭驿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1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

许铭驿

关键词:比赛情绪 情绪控制 心理训练

前言

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的心理波动,但是在瞬息万变的竞技赛场上,情绪的波动影响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会影响最终的比赛结果。例如,在2015年世乒赛的赛场上,比赛中,丁宁强大的统治力,前四局就取得了3-1领先的优势,但刘诗雯并没有放弃,顶住压力,变被动为主动,连下两局,追成了3-3平,进入决胜局的争夺。但在终极决战打响时,刘诗雯取得领先情况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丁宁突然崴脚,痛苦倒地,申请了医疗暂停,医护人员进场处理。当大家以为丁宁会放弃比赛,刘诗雯就此夺冠的情况下,丁宁却顽强的回到了赛场。重新比赛开始后,刘诗雯似乎不会打球了,反被丁宁压制,最终不敌丁宁,错失冠军。当时赛场上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丁宁的崴脚,却有不同的声音,有人怀疑丁宁崴脚的真假,为刘诗雯的输球的鸣不平。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事件”,是否是丁宁更会抓住机会和战术应用,如果刘诗雯的竞赛情绪管理再强大一些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本文就乒乓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情绪与控制方法展开讨论。

1情绪的产生

对于情绪的产生原因学术界有三种声音,分别是詹姆士-朗格理论:情绪刺激导致内脏和肌肉的反应,对这种反应的直觉就是情绪。提醒我们情绪状态与机体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巴普诺夫学说:认为大脑皮层在感情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可以抑制皮层下中枢的兴奋,直接控制情绪。暂时神经系统建立、发展、和改变,受当前事物与过去经验的影响并和人的愿望意向联系着。阿诺德认知评价理论:认知,代表一个人关于环境、自我或行为的知识、意见或信仰。认知情绪顺序所遵循的原则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来体验事物。

2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波动的原因。

2.1赛间焦虑

运动员在面临比赛时的紧张焦虑体验,会对其心态调整和比赛发挥产生影响。比赛压力大,在持续的压力作用下,人们的思维能力会被削弱,甚至完全丧失理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情绪化,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难以抑制自己的欲望或冲突。任何人在高压状态下,都容易情绪失控。压力会让情绪发酵,会让人撒泼打滚,会让高级的人类,行为变得更原始、可笑。

2.2仇恨与偏见

仇恨与偏见导致的自我保护机制开启。偏见比仇恨更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很多运动员在得到裁判不公允的判罚时,或者客场的观众挑衅时,偏见仇恨情绪会产生。偏见是由于一种封闭心境造成的。这种类型的人,会希望借着攻击他人,来理平混乱的思绪。这种行為失控的强迫心理不可取,因为它太容易给运动员自身带来祸害,而且也容易伤及无辜,所以运动员要及早端正自己的这种不良心态。这种不良心态还容易导致自我保护机制的开启。从而导致生气,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性的情绪。

2.3过度关注症

过度关注症,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行为失控冲动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强迫症.其用愤怒的情绪表达达到得到群众的关注,从而满足自己的不健康心态。

3情绪调节和管理

3.1运动员的自我调节

3.1.1自我适应法

自我调节它是指运动员在竞赛中对自己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做出的赛中的情绪控制。比如, 采取调节呼吸的方法使心率下降, 相应地放松紧张情绪, 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3.1.2超我唤醒调控法

在比赛中运动员情绪低落想逃避比赛时, 应强制自己唤醒超我来控制调节情绪。自我强调达到超我境界。当运动员在赛中遇到各种困难时, 要意念暗示自己比赛是为了集体荣誉, 来唤醒超我而提高自己的心理耐性坚持比赛。例如, 在赛中遇到不公待遇的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就用超我唤醒法调整情绪,最终用实力捍卫了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可见, 唤醒超我调控赛中情绪是极有必要的。

3.2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情绪管理

3.2.1情感疏通法

情感疏通法是指在竞赛中当教练员观测到运动员情绪变化, 对比赛不利时, 教练员应找好时机来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情绪,使其对竞赛的完成有帮助作用。特别是在球类比赛中, 教练员要及时发现调节运动员的情绪。

3.2.2反馈控制法

在竞赛中, 教练员要观察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 并反馈已方运动员,使运动员放松情绪,及时应对。因此, 教练员在比赛中要灵活运用反馈信息来管理好运动员的情绪。

4情绪训练方法

4.1脱敏训练法

某些运动员因比赛经历少,哪怕在训练时再娴熟的技术在比赛中也无法发挥,这种情况就需要运动员多参加比赛适应比赛情绪,争取做到对不同的赛场,不同的环境,在多人的场地依然可以发挥正常。

4.2心理暗示训练法

在运动员训练时教练员就要引导运动员学会正向引导的心理暗示法。在训练中对每颗球的在意程度提高,这样在比赛中就不会因过分在意某个球的失误无法再次进入比赛状态,在训练中就要珍惜每颗球,并且在失误时要正向引导,让运动员在比赛遇到问题时更容易破解难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结论

随着乒乓球比赛的不断发展,不仅要进行体能、技术方面的训练,还应进行心理方面的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此,捕捉到影响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因素及心理训练的方法变得十分重要,教练员应该及时捕捉运动员比赛前的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通过掌握脱敏训练法、心理暗示训练法。使运动员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取得理想成绩。通过时代的发展和对心理学应用的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提升的同时,更要重视心理上的训练和调节,教练员要有调控运动员心理的意识,运动员也要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得以配合教练员,只有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我们的国球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1(06):83-84.

[2]左永斐,解毅飞.论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管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07):37-39.

[3]程晓峰.少年运动员情绪与管理关系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01):24-26.

[4]杨慧慧,郑莉君.现代教学中情绪管理理论与策略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8(02):8-9.

[5]杨海燕,姜媛.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09-114.

[6]韦飞智.射击运动员的竞赛情绪与调控方法[J].体育科技,2012,33(01):76-79.

[7]付全.校园足球心理训练方法设计之七:情绪和压力管理[J].体育教学,2021,41(11):77-79.

[8]卢勇绅.论游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及成效[J].体育风尚,2019(11):27.

[9]薛奕然.跳高运动中心理素质的作用及训练方法探讨[J].运动,2018(20):13-14.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
探析初中阶段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浅析小学阶段乒乓球训练
小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青少年女子举重训练负荷探讨
校园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