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2-06-07欧琼
欧琼
摘要:要塑造良好的个性,就需要从学生的身心多方面考虑。良好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塑造,如果学生长时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那么在生活和学习中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跟学生交流最多的人,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学生的管理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本文立足于初中教育教学角度,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以下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引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巨大,如果教育不得当,则造成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问题。父母对学生的物质方面及时满足,但疏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越发重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尤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身心双方面的挑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生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对学生展开及时指导。为了进一步塑造初中生良好的品质,班主任应该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及时观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二)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学校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仍然以学生的学业水平为主,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全面,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认知效果。学生在班级学习中会因为心理问题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常表现出焦虑、沮丧等特征,导致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和生活方面不能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班级展开的,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班主任积极有效地管理好班级,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为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了重要保证。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解
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成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按照学生的意愿拉近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得知学生的需求,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当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有效结合时,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按照老师的指导不断进行纠正改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将心理教育内容融入到班级管理中
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便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也更加了解学生。老师将心理教育内容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有利于老师对班级进行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养成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能力,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而且与其他同学相处也会更加融洽,并在相互尊重和理解中度过初中时光,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观察,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初中生的思维非常简单,其在主观意识上可能会对一些事情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思想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思想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课上和课下表现进行观察,如果学生出现了心理方面的变化,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如果学生不存在心理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思想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看法,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重视家校共育,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育从始至终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家校共育理念,在开展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充分地发挥出家校共育的优点。在生活中与家长密切联系,时常沟通了解学生不同阶段下的心理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敏感期,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态度以及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必须要保持一致性,如果存在着不一致可能会影响学生出现多重人格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的一致性尤为重要。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让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班主任要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家长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升到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方面就会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起反作用,甚至还会造成终身的心理创伤。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不急于下定论,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机,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疏导。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意识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班主任应该科学地看待学生的问题,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疏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通过个别谈心和与家长进行家校共育等方式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初中班主任还应该严格要求自身,不断地学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政.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心理健康微课的设计研究[D].宁夏大学,2021.
[2]张涵静.初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1(15):82-83.
[3]候袁萍.乡村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略谈[J].青海教育,2021(04):27.
[4]王承清.农村薄弱初中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08):79-81.
[5]杨晓翔.“新三好”评价机制创新实践[J].初中生世界,2021(16):8-10.
[6]聂丹.我的二层小洋房——七年級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21(3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