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三向对湖南省体育高考男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2-06-07仪威郭颖颖
仪威 郭颖颖
摘要:五米三向作为湖南体育高考必考项目之一,深受湖南省体育高考相关老师、学生的关注。灵敏素质作为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灵敏素质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并在体育高考中获得好的成绩,这一直是湖南省体考的重点。实验结果表明在经过四周的实验后:1)实验组在4*10米折返跑、立卧撑、十字变相跑这三项指标在实验前后成绩均有显著提高。2)对照组在4*10米折返跑、立卧撑、十字变相跑在实验前后均有提高,但是立卧撑没有显著性提高。3)实验组比对照组在4*10米折返跑、立卧撑、十字变相跑这三项成绩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也就是说五米三向对于灵敏素质的提升效果显著。4)五米三向能提高灵敏素质,但是也不排除其他训练提高灵敏素质。
关键词:五米三向;灵敏素质;体育高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章以五米三向对体育高考男生的灵敏素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
1.2.1 实验对象
在大通湖一中随机抽取十名体育高考生并进行分组,即实验组5人、对照组5人。学生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身高分别是173.00和172.80,平均体重分别是66.40和62.60,对它们进行差异性检验得到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和身高不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1.2.2实验时间
两组进行为期四周的训练,每周训练五天休息两天,实验组在灵敏素质训练采用五米三向练习,对照组采用传统灵敏素质练习。
1.2.3 实验场地
大通湖区第一中学篮球场
1.2.4 五米三项折返跑训练内容
五米三項折返跑是从站立式起跑开始,在规定的跑到内完成,在各折回点完成急停、快起变向踩点的一种跑的形式,全程 30 米(分为 6 个 5 米跑段)。在运动过程中主要是由下肢肌群发力,上肢肌群协助发力,躯干肌群起到固定作用,能量的供应主要由 ATP-CP 供能和乳酸能供能系统完成。主要测试受试者在快速奔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奔跑中迅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动作方向的能力,多年来一直是湖南省体育高考必考项目。
1.2.4 试验过程
实验前测试:在实验开始前对全体被试者进行 4*10M 折回跑、十字变向跑、10 秒立卧撑这三项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及 T 检验分析,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3个测试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为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实验控制:实验组5名队员每周3次五米三向练习,对照组5名队员不参与五米三向练习,进行传统的灵敏素质训练,其他训练内容相同。控制两组各队员的训练地点、训练时间、训练强度是相同的,训练强度是以心率值作为评价标准。为了能更好的观察实验对象,避免比赛效应的发生,同时也增加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尽量排除其他一切干扰因素,做到有效的控制实验的进行。实验过程中,这10名队员除特殊情况请假不能参加训练外,都完成了这4周训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训练,其中周二和周五穿插 2 次五米三向练习,每次 25分钟。
2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2.14*10米折返跑在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成绩的对比
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提高了0.614。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差异性检测都得出P<0.05,即它们在实验前后存在差异,也就是说明在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实验组和对照组在4*10米折返跑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
2.2 试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十字变相跑自身成绩对比
试验前后对照组十字变相跑平均成绩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它们进行差异性检验,实验组P<0.05,即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在十字变相跑成绩方面有显著差异。对照组P>0.05即说明实验前后对照组在十字变相跑成绩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十秒立卧撑自身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前后对照组在十秒立卧撑成绩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它们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的出实验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前后差异不明显。
即说明五米三向对学生十秒立卧撑的成绩提高效果比传统练习号。
3 结论
3.1 经过为期四周的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4*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上有显著的差异,实验组的成绩要优于对照组的成绩,这说明五米三向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4*10米折返跑成绩是有良好效果的。
3.2 经过为期四周的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十字变相跑的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成绩要优于对照组的成绩,这说明五米三向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十字变相跑成绩是有良好效果的。
3.3 经过为期四周的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十秒立卧撑的成绩上有显著的差异,实验组的成绩要优于对照组的成绩,这说明五米三向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十秒立卧撑成绩是有良好效果的。
参考文献:
[1]习鑫. 湖南省体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反思与优化研究[D].吉首大学,2017.
[2]苏亮.大学生足球训练的灵敏素质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01):83-84.
[3]刘同赏,余荣芳.灵敏素质及其训练手段的研究[J].运动,2011(10):42+41.51DF5D51-E6AE-44C0-A7EA-AE9D4FCD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