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的生成与特征
2022-06-02刘燕珂蒋雪梅
刘燕珂 蒋雪梅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的生成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有着思想基础、治理传统、时代根據等方面的内在逻辑关联,是党的治理智慧在互联网新背景下的科学展现。习近平同志深刻阐发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系统思维的整体性、有序性、结构性、开放性等基本特性。
关键词:网络空间治理;生成逻辑;特征彰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2-0008-03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的形成,总是在一定科学思维方法统领下进行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辩证、系统、战略、法治、底线、精准这六大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科学思维方法为习近平同志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认识框架和方法论支撑。本文立足系统论和系统思维的研究理路分析和探究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理念,力求解决两个问题:如何把握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如何认识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内容构成及其系统性特征。
一、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的生成逻辑
网络空间不只具有虚拟属性,而且具有现实属性。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的生成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是适应国家治理和网络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具有特有的逻辑前提。它来源于唯物辩证法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考量,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的治理传统,来源于新科技革命下现实社会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
(一)理论逻辑: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蕴含唯物辩证法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考量
唯物辩证法对客观世界的系统考量,为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的生成提供了科学思想基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系统性,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复杂系统,且始终展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态势。唯物辩证法赋予系统考察客观世界的崭新基点,既注重对自然界所有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同时又强调运用系统观点对社会有机体进行剖析;既强调对事物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考察,同时也强调对事物内部与外部关系的构建,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科学的思维传统。与之相呼应,系统理念承载了主客观世界的整合效能,也就具有了诠释与重塑现实关系的基础性作用。事实上,新时代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一系列论述,就是在承认网络社会具有与现实社会一样的复杂性,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里,系统论的哲学原则具有更为关键的理论指引意义。而且,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系统的普遍意义不只是拥有真实的现实基础,更体现和隐含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和思维建构之中。正是因为系统思维方法的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原则,进而也逐渐成为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基本思想认识前提。
(二)历史逻辑: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承继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的治理传统
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的治理传统,为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的生成提供了清晰历史脉络。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坚持系统观念,不断促进社会面貌系统性变革和改善的治理效力组合过程。这一伟大历史所产生的发展奇迹也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1]。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抑或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结合,又或是“统筹兼顾”方法的运用等,都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系统性思维的历史演进、中国基因和历史记忆,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系统谋划的治理底色,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底气与底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网络空间治理做出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治理传统的一脉相承,是系统治理智慧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的科学展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实践逻辑: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体现新科技革命下社会发展的格局调整
新科技革命下社会发展的格局调整,为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系统性理念的生成提供了直接实践依据。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互联网技术,到如今已经取得革命性进展,也促使人类活动从物理空间占优势转向网络空间占优势,人类社会也不断由工业文明转向信息文明。与此相关,网络力量正在改变社会的既有形态,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格局、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也重塑着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网络新空间。这一网络空间是信息时代产生的新型社会空间,有其独特属性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找出规律、建立合理秩序,实现网络空间的系统优化,是推动网络空间科学治理的核心关键。在系统论的本质意义上,实践始终是系统观念建构的基础,系统观念是无法与实践剥离开来的。由此,基于新的时代变化和需要,习近平同志将其系统思维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内充分展开,形成一系列新理念新论述,推动网络空间治理进入了一个以系统化为关键特征的发展时期。
二、习近平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系统性特征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网络社会发展,并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关系中去思考网络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习近平同志深刻阐发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系统论思想,彰显了系统思维的整体、有序、结构、开放等基本特性。
(一)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彰显:“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首先要具有整体性。所有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连接,关注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是系统思维整体性的基本表现。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系统整体性的实践意义,把网络空间的整体安全问题作为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其一,习近平同志根据对系统整体规定性的深刻认识,将网络安全空间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并把它作为治理网络空间的基点,指出“網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2]。整体的而非割裂的观点指出,当系统各要素协同配合时,系统整体功能才会得以优化。可以说,网络安全空间的整体性以及系统同一性正是通过网络运行系统、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信息内容等多方面安全得以实现的。一旦网络安全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被限制、有机互动被削弱,即整体性质和功能得不到充分释放,那么网络空间秩序也会混乱不堪。这就意味着,我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逻辑就是要克服网络安全不同构成要素各自的片面之处,证明其绝不是不能共存的,而是存在互补性的。网络安全的系统整体性决定了整体性问题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关于网络安全整体性的认识在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重要论述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
其二,习近平同志强调网络安全绝非仅仅是网络本身意义上的安全,因网络安全隐患将会解构国家安全的完整性,所以网络安全同时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网络科技发展往往不是单一性的,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衍生出数据泄露、信息失真、舆论失控等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这不仅局限于技术安全、系统保护范畴,更多地表现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全领域,涉及政府、企业、个人等全方位的综合性特征,且跨国性、联动性也日益突出。由此,国家安全与网络安全间所蕴含的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尤为值得关切。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国家安全是由包含网络安全在内的多方面安全构成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3]。从系统思维角度看,这里就已经涉及了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问题。基于对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整体性揭示,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考量便成为习近平同志网络空间治理最需要明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前提。
(二)系统的有序性特征彰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有序性符合系统追求“稳态”的内在规定,是系统的一种主要存在方式,也是构成系统功能最优化的有效屏障。在自组织与他组织相互作用下,系统会趋于“稳态”,即不断保持自身发展的相对稳定状态。网络空间中,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为活跃,“光电”效应、“蝴蝶”效应表现也更为激烈,特别是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快速传播对网络空间秩序冲击和干扰加剧,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任务也更加紧迫。习近平同志将有关自然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引入网络空间治理范畴,注重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提出了网络空间也需要滋养和修复、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净化网络环境等新观点。值得关注的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治理理念中,“清朗”是对网络空间有序性的显性表达和理想描述,是对一种网络新秩序构建的强调,也充分彰显了系统思维的有序性特征。
网络空间进步的背后都存在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潜在或已经暴露的问题,如网络社会犯罪问题、网络舆论生态乱象等。通常意义而言,网络空间秩序维护存在短期的“堵”与长期的“疏”两种不同解决之道,但习近平同志深刻意识到,“堵”显然不是长宜之计,理性选择仍然还是采取“疏”的办法,以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软硬兼施,达成网络空间秩序的和谐有序。这背后的深层逻辑就是要遵循系统的有序性原理,通过网络活动主体的自组织建构与网络监督的他组织管理,开拓从无序到有序过渡的有效途径,使得网络乱象得以治理、网络戾气得以克服。一方面,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通过法律划定行为红线,进一步保障治网、办网与上网的外部约束与健康运行,即实现网络发展逻辑与有序性逻辑的诉求平衡。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不可能成为“舆论飞地”,网络空间治理要引导道德自律,通过网络伦理和网络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使广大网民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价值取向。由此,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4]。
(三)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彰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系统体系结构是由诸多结构要素组成的综合整体,反映了系统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作用机理、组织连接以及表现形式。习近平同志认为,网络综合治理工程既包括治理的主体,也涉及治理的手段,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其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必须摆脱单一思维定式,突出治理的系统性、结构性特征。
深入分析全球网络治理的不同范式得知,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核心原则是回应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议题的全球性共识。在网络治理的主体域中,我国坚持党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成立为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整合多方力量,党和政府要更多地发挥好引领作用,市场主体特别是网络运营商要发挥好平台作用,社会组织要发挥好监督作用,网民要发挥好自律作用。另外,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与网络空间其他治理主体的活动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要最大限度凝聚起多方治理主体的力量,由此网络空间的共治逻辑就以这种组织机理呈现出来。
网络空间治理的背景仍然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复杂巨系统,因此要统筹多种网络治理手段,构建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制度手段的“共生”格局,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空间。技术手段被视为网络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它一方面着力解决网络海量信息“数据裸奔”的严峻局面,另一方面也突出强调技术专家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权能。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技术主导并抑制了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但它不能构成独立单一的治理体系,因为网络空间的治理还受限于经济、法律和制度之中。在经济方面,任何网络行为背后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利益关系的驱动,以经济手段来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既要从宏观上遵循市场规律、规范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秩序,又要从微观上提高互联网从业者的满意度、抵制网络寻租。在法律层面,要建立健全网络空间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中国特色网络空间法律体系,重塑符合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的网络新文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一系列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始逐渐被纳入国家整体法律框架之下。在制度层面,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道路,发挥制度优势对网络治理的推动作用,实现由“九龙治水”向“全国一盘棋”的根本性转变。
(四)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彰显:“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封闭系统是僵死的,缺乏生存活力,任何系统都是在某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尤为需要向环境开放并与之发生交换互动。网络空间总是与外部环境发生着相互作用,因而总是处于发展演化之中,网络空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开放性,主要涉及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开放。而要更好地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就要将其放在系统开放性的维度予以考察。习近平同志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断,这里就必然要求把网络空间治理看作开放的世界性系统工程,只有在面向未来的全球开放合作状态下,网络空间才能保持稳定又充满活力。
空间“开放”层面上,互联网突破了传统横向地域壁垒,“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5]。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进步,网络空间映射、影响物理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普遍得到加强,逐渐形成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孪生现象,由此也将造成世界物理空间紧密相连、网络空间不可分割的局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携手打造,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网络经济的共同繁荣,到网络文化的交流共享、网络安全的规则制定,再到网络治理的体系构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6]
时间“开放”层面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范畴下的积极实践,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纵向性发展路径,是一个持续的开放进程。互联网构建了人类活动的新基础平台,但它从一开始就有野蛮的、冲击社会规则秩序的行径相伴随,且尚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但这并不能够改变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走向。为了使网络空间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唯有通过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才会得到真正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空间治理的系统工程具有继时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結合时代的阶段特征不断推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3]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 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光明日报,2018-04-22.
[4]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
[5]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强调: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N].光明日报,2014-11-20.
[6]习近平向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信[N].光明日报,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