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2022-05-31吴吉生王建晖文京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阳陵泉痉挛性夹脊

吴吉生,王建晖,盛 峰,文京德

(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痉挛性偏瘫为中风常见后遗症,会引起关节僵硬畸形或疼痛,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影响较大[1]。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或康复训练以降低致残率,恢复正常功能模式。针灸治疗主要包括温灸疗法、电针疗法等[2]。本研究用温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2例,均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0~77岁,平均(59.17±5.63)岁;病程20~58d,平均(35.81±3.06)d;脑梗死25例,脑出血21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0~78岁,平均(60.10±5.54)岁;病程21~56d,平均(35.74±3.11)d;脑梗死27例,脑出血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风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相关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相关标准。症见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不语或舌强语謇,偏身感觉异常,眩晕,头痛,气短乏力,舌苔白少苔或无苔,脉沉细。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处于痉挛性偏瘫期,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晕针或惧怕针刺,肝、肾功能不全,存在严重出血倾向,合并恶性肿瘤,失语或存在精神病史,无法积极配合诊治。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抗凝、降纤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康复训练。①良肢位:患侧上肢向外旋展开,伸展肘部,前臂向后旋,手指、腕伸直,拇指向外展。②运动疗法:持续牵拉痉挛肌部位,待痉挛肌松弛后,实施诱导分离运动等手法,日1次,每次45min,每周5次。③Bobath握手练习:指导患者双侧发力,手臂过头,每次10下,日6次。

观察组加用温针灸治疗。上肢选夹脊穴、合谷、肩前、臂中、尺泽、天泉,下肢选阴陵泉、三阴交、伏兔、殷门、梁丘。采用不锈钢毫针(30号,50~66.67mm)直刺穴内,得气后,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毫针1~3min,于针柄尾部放置点燃的药艾条,长约15~20mm,燃端向下,将阻燃物铺于患部皮肤,日1次,每穴灸每次持续30min,10天为一疗程。

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3 观察指标

采用Ashworth分级(0-Ⅳ级)评估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评分评估运动功能,共50项,满分100分,运动功能与评分间呈正相关。

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与评分间呈正相关。

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比较 例(%)

两组FM评分、B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FM评分、B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FM评分、B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FM评分 BI评分 FM评分 BI评分对照组 46 38.72±5.14 41.38±3.97 49.37±6.50*58.24±6.31*观察组 46 39.06±5.31 40.95±4.12 62.79±8.46*74.17±5.80*t 0.312 0.510 8.531 12.606 P 0.756 0.612 0.000 0.000

观察组出现1例由于多次针刺所致疼痛,两组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5 讨 论

痉挛性偏瘫属中医“痹证”、“痉证”、“筋病”等范畴。阴虚津亏、气血失和、阴阳失衡为主要病机[5]。温针灸通过针刺镇痛、温热效应等共同作用于针灸穴位附近神经血管,能够调节血液循环及局部组织代谢,改善患处局部周围神经兴奋性[6]。温针灸在压痛点或患部取穴,上下肢所选穴位主要包括三阴交、阳陵泉、夹脊穴、天泉、肩前等,覆盖肢体膝、髋及肩等关节附近肌腱压痛点,其中三阴交、阳陵泉属于脾经穴位,针刺三阴交、阳陵泉具有补肾益精填髓、健脾和胃的作用;针刺夹脊穴能够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缓解痉挛;针刺天泉、肩前活血解痉、消炎止痛。以上穴位与其他诸穴相配,旨在调动经气补不足,发挥平衡阴阳、调气血、助祛邪的作用,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7-8]。

温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阳陵泉痉挛性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巧用穴位,缓解“浑身疼”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