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近现代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2-05-31李晓娟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李晓娟

摘 要: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有过人的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爱国爱党的高尚道德情操。历史学科为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着重围绕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近现代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初中阶段诸多学科中历史学科是比较基础的科目,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学生学习历史学科有利于提升自身价值关怀意识,从而提高自身人文情怀。

一、初中近现代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意义

(一)树立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培养学生文化归属感

我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衰败和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给我们遗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在我国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四大发明,比如造纸术是文字的主要载体,在世界文明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印刷术在造纸术为基础,文字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且指南针和火药技术等发展让历史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初中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豪,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归属感。

(二)树立学生民族危机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知识了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艰辛,让学生体会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英雄用鲜血换来,让学生可以牢牢记住历史,不断提高自身民族危机意识,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如此,教师通过这种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责任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正是因为建立这种家国情怀才会有无数战士在战场上英勇献身,才有了新中国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对一个国家而言,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是国家立足之本。

(三)培养学生人类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的世界

家国情怀从家到国本质上来说就是从人到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逐步变得密切,每个国家针对全球化问题都应该手牵手共同解决,共同为人类全球化家园做出贡献,从而构建完整的人类共同体。由此可见,初中近现代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拓宽家国情怀的知识,增强学生全球化意识,构建和谐的世界。

二、初中近现代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科学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发挥较大的优势,这是因为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史料不仅内容客观,而且真实,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大量的教育素材,并合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巧施善导,科学地给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从而以史为鉴,逐步提高自身认知。以教学“五四运动”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的了解,笔者让同学们分小组表演了巴黎和会的一幕。学生在课前排练中了解了虚伪的美国总统、蛮横的法国总理、爱国的中国北洋军政府等等,并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同学们在丰满的情节和精彩的表演中回到了热血沸腾的年代,且对祖国产生了无限的喜爱。如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很强的代入感,并屏住了呼吸、神情严峻地喊出了“还我青岛!还我山东!”可见,学生在历史剧的感染中自身爱国情感被激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落后就要挨打,震撼了心灵,开发了学生潜能。在此期间,学生心中聚集了正能量的火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国教育,让民族责任在自身心中驻足。

(二)合理利用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爱国情怀

初中阶段学生对故事仍然充满较高的兴趣,教师应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时引入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期间更好地体会爱国事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还可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標。但教师要注意,引入历史故事必须贴近教材内容,并把握故事的引入时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引入了“强渡大渡河”的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首先,笔者给学生简述了强渡大渡河的故事:“1935年5月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十七勇士战胜了惊涛骇浪,冲过了敌人的重重火网,终于登上了对岸。敌人见红军冲上岸滩,便往下甩手榴弹。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其次,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影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感悟战士们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三)引导学生思辨,升华学生爱国情怀

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想落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具有用世界眼光思考问题且具有中国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升华学生爱国之情。因此,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拓宽自身教学视野,增强自身对比教学意识,引导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如此才能让学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培养自身家国情怀。以教学“日本明治维新”为例,该事件发生于19世纪,笔者引导学生对比了19世纪中日两国的遭遇,让学生意识到当时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是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但是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末走了不同的道路。以此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到日本成为亚洲强国的价值。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对比了我国的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爱国之情。最后,让学生回顾中华民族艰辛的历程,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辨,从而升华自身爱国情怀素养。

综上,教师应意识到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关键途径,加大力度培养具有民族自信以及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0(4):70-70.

[2]苏莉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0(9):138-138.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