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穿珠,抵达文字彼岸

2022-05-30姜梅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捕鸟闰土新鲜事

一、 回忆闰土,场景导入

1. 读题,场景画面导入。

2. (出示课文插图1)用已学第1自然段的语言解读“看瓜刺猹”这一场景。

【设计意图】践行场景学习理论,利用语言、画面将学生带入少年闰土“看瓜刺猹”这一特定场景之中。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将一位人见人爱的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为深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对闰土的情感埋下伏笔。

二、初识闰土,了解外貌

1.聚焦文中另一位少年——“我”。

2.比较“我”和闰土的身份的不同。

3.出示: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

4.拓展鲁迅家世背景。

5.体会想象两人相识的场景。

6.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轻声读第4自然段。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思考: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7.出示: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研读: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8.写法探究。出示拓展资料:人物的外表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外貌描写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老舍)

9.“我”和闰土少年时期见面时关系怎样?文中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鲁迅,本文写闰土也是为了写少年鲁迅。在这一环节,教者引导学生扣住“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也有生活的影子”这一特点,认识到“我”的身上也有少年鲁迅的影子。在学习闰土的外貌描写时,通过老舍先生的话,领会鲁迅先生抓住重点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让教学泛起思维的涟漪。

三、再识闰土,感受特点

思考:两人成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他们在一起时,都会干什么呢?

1. 看图(出示课文插图2),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场景,和它对应的是课文哪部分内容?(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场景,第6~18自然段)

2.出示学习要求:快速默读第6~18自然段,说说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试着用几个字归纳每一件事。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3.根据回答板书小标题: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小结:着重记叙了闰土给“我”讲的四件新鲜事。

4.学习“雪地捕鸟”部分。

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思考: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新奇有趣?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闰土?

交流:(动词,“只一拉”“什么都有”等)这几个词语让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闰土?(聪明能干)

练习朗读,读出捕鸟的有趣和闰土的聪明能干。

5.学习“看瓜刺猹”部分。

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谁的语言更生动。

练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扮闰土,一个扮“我”。

交流:谁的语言更生动?(闰土)

(插图1和插图2组合在一起)图文对照,在闰土“看瓜刺猹”的过程中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相关语句,从中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交流:月夜瓜地、闰土刺猹的動作,猹的动作以及咬瓜的声音。

分角色读,你们读出了闰土的什么特点?(机智勇敢)

质疑:开头已经写了瓜地刺猹,为什么这里还要详细地写这一段呢?(交流)

再读第1自然段,读出对闰土的喜爱之情。

6.学习“海边拾贝”部分。

评价:海边生活太有意思了。

7.学习“潮汛看鱼”部分。

小结:这几段的描写多么精彩,四件事刻画出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

8.出示: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设计意图】场景学习,就是在情境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对于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跳鱼这种并列结构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描写中领会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汇报、分享,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0.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思考:这几句话中的加点字是什么意思?三句话都是写什么的?

在文中找到这几句话所在的位置,用横线画下来。想一想,这三句话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共性特点?

对比阅读,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11.课文为什么写这么多“不知道”?

12.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见识呢?

聚焦闰土生活的环境,思考“我”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出示拓展资料: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图片。

13.结合图片,理解“四角的天空”。

启发: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

小结:孤陋寡闻的“我”对见多识广的闰土心生羡慕之情。体会“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

【设计意图】“四角的天空”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巧妙设计,梯度教学,关注书后含有加点字的句子,师生合作将这三句话与文中闰土讲述新鲜事的语句比对着读,为的是更好地表达“我”的情感。教师出示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图片能直观显现“四角的天空”,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内心世界。

四、告别闰土,感受情谊

1.课件出示: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2.想一想,两个人在分别时为什么哭的方式不一样?

3.课件出示友谊深的句子,读中感悟。

小结:“我日日盼望新年”中那种对闰土热切期盼的眼神,“我”和闰土不到半天便“熟识了”的一见如故, “我”和闰土短暂生活的亲密无间,“我”和闰土“分别时”无可奈何的大声哭喊……友谊告一段落。

从这里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重情重义)

4.回归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段落,再次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就要学会在文字间走个来回。这部分内容涵盖面广,知识跳跃性强,时空跨度大,但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围绕“从这里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这一问题,把看似零散的一个个点贯穿起来,让学生的阅读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五、再见闰土,深化主题

1.三十年后归来,那少年还是原来的少年吗?一起看看中年闰土的模样。(出示《故乡》中描写中年闰土的模样的片段)解读背景,思考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人物命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起伏。

2.出示背景资料以及黄蓓佳的《灵魂的柔软和坚硬》选文片段。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要想了解闰土,认识那个年代,必须置身于恢弘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学习。拓展三十年后的闰土的情况,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闰土,从而深化主题。

教学反思

一、一线穿珠的教学构架

在这篇课文中,有很清晰的主线。第一条是明线,闰土和“我”从相识、相知、相处到相别,这是一条情节线;第二条线是暗线,“我”对闰土的喜爱、亲近、羡慕、不舍,是一条情感线。明线贯穿了课的始终,暗线编织在明线之中,二者水乳交融。在教学中,教师将“我”和闰土的交往过程作为这节课教学的主线。相识时,闰土的外貌描写凸显出闰土活泼可爱的特点,而重点是闰土给“我”讲的四件新鲜事。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展现出一位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海边少年的形象。由聚焦感悟到最终的内化,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我”对闰土生活的向往之情,对农村生活的羡慕之情。

二、一往情深的人物形象

《少年闰土》是一篇带有自传气息的、极具诗意的小说,语言简洁、传神,采用白描、对话、举例等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那么,是以情节为主线,还是以情感为主线,也就成了执教者必须面临的一大选择。其实两种取向皆可成为关联课堂板块的主线,只不过体现了教学秩序和审美个性的不同罢了。一旦确立了两条线索之间的情感张力,设计的重点也就自然形成了。例如,相识时的一见如故,相知的过程当中闰土给“我”讲述新鲜事,“我两人”之间那种童言无忌、亲密无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初次见面在厨房,分别的地点还是在厨房,厨房见证了“我”与闰土之间的友谊。在情节发展中,闰土的有情有义也表现得非常鲜明。

三、一脉相通的文本拓展

这堂课对文本进行了有效拓展,尤其是最后,教师将摘录下来的三段文字整合在一起,不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还能帮助学生直抒胸臆,深刻理解文本。此时此刻,作者的千言万语化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以闰土为代表的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这一束缚造成的纯真人性的扭曲,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这一切都融入执教者精心选择的拓展文字中。由此,学生会对鲁迅其人其文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受到“鲁迅精神和鲁迅文化”的启蒙。※

[本文為南京市教科所第12期个人课题“依托场景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力提升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Ab5427]

(姜梅红,江苏省特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猜你喜欢

捕鸟闰土新鲜事
男子捕鸟近千只,竟用来涮火锅
捕鸟网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奶奶家的新鲜事
我们班里的新鲜事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贵阳市笼养鸟驱动因素的研究
“围网捕鸟”缘何屡禁不绝?
我家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