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022-05-30周乐
周乐
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则是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文章记叙了少年闰土刺猹、捕鸟等趣事,刻画了他勇敢能干、见多识广的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这是和儿童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靠得较近的一篇文章了。编者将其放在本单元的第一篇,大概也是为了便于小学生走近鲁迅,进而亲近鲁迅。
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应将“读”放在首位,借助资料,多维度、多层次地理解文章,学习作者叙事写人的方法。
一、初读,整体把握文章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鲁迅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虽早有耳闻,却并不了解。因此,初读《少年闰土》前,学生除了要读一读单元首页上对鲁迅的评价,也很有必要去查阅鲁迅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与他童年生活相关的材料。这对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很有帮助。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查阅资料时,并不适合原封不動地搬出《故乡》来,《少年闰土》作为一篇独立而完整的文本出现在教材中,它的主要内容、思想主题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文本。
小学生读鲁迅的作品感到吃力的另一个原因是鲁迅作品语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作为早期白话文作品,《少年闰土》中的一些词语、句法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尽相同。课文注释中已标注了“项带银圈”应写作“戴”,“到海边检贝壳”应写作“捡”等,这类字词学生只需知晓,正确理解即可。而文中一些生字新词,则要准确认读,甚至查阅资料进行理解。这些不常见的词句和别有特色的表达,也会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生长点。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理解文章扫清字词障碍。
初读课文宜着眼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以“我”和闰土的相识、相谈、相别为线索,写了“月下刺猹”“初次相识”“讲新鲜事”等事情。理出这条线索,串起几个场景,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了然于心了。
二、细读,理解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特点一定是在丰富的细节描写中凸显出来的。《少年闰土》课后思考题提示我们:“课文写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结合相关内容,说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我们的细读,可以就从这里开始。
文章第1自然段是非常经典的一个语段,写出了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学习这一段,务必以“读”为重,在读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段文字的美妙。首先,读出画面。抓住“深蓝”“金黄”“碧绿”等词语展开想象。虽是夜晚,却是一幅明丽的景象,让人感到明亮、精神。在这月色下,闰土“捏”钢叉“刺”向猹的动作,显得尤为机敏。那猹却“一扭”“逃走了”。这是一幅有动有静的画面,明丽的色彩为底色,机敏的动作显生机,连猹的逃走都衬托出此情此景的意趣。其次,读出形象。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需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读出“手捏一柄钢叉”的机智,读出“尽力的刺去”的勇敢。最后,读出情感。这是鲁迅记忆中的一幅画面,少年闰土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作者的向往、喜爱、怀念,种种情感杂糅其间。
初识闰土,是一件让人期待的、激动的事情。“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我便飞跑的去看。”“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这里没有“少爷”与“佣工”,只有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儿童的世界是天然相通的。两个孩子在一起不知道谈了些什么,但是大家都很高兴。这段文字虽着墨不多,但一个活泼、引人喜爱的闰土,已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讲新鲜事”是文章中重点描写的部分。自第6至第18自然段,除了“我”的两句话,都是对闰土的语言描写,写闰土向“我”讲述捕鸟、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并且每处讲述都以省略号结束,似乎永远有讲不完的话。这段语言描写表现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闰土的语言生动活泼,描述得引人入胜,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这些语句,要读得自然流畅,仿佛是自己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些有趣的活动令“我”着迷,同样也会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请学生说说哪些活动真有意思,在交流分享中走进闰土的世界,感受闰土见多识广的特点。
以上三处片段的阅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在学生充分阅读、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一个活泼可爱的闰土,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
三、导读,体会表达特点
如果说文章的内容是显性的,学生基本可以自读自悟,那么文章表达的特点则是大多学生看不到的,需要教师引导赏析。
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在表达形式上有许多精心的安排。如,开篇第1自然段先写“月下看瓜刺猹”,用倒叙的手法来架构文章内容。显然,这是“我”印象中最美的一幅场景,也是“我”最想分享给读者的一幅场景。这种将重要场景前置的方法,对于凸显人物特点,强化人物形象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除了倒叙的方法,围绕叙事主线,文中还在多处进行了插叙。介绍“我”认识闰土“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作者宕开一笔,插叙了对家中祭祀的介绍以及对“忙月”的解释。这些语句看似闲笔,实则交代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和闰土的身份差异,为下文表现闰土完全没有“主仆”概念,活泼可爱的形象做铺垫。此外,写“我”听说闰土要来时,特地插入一句“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这既写出了“我”对闰土到来的期待,也侧面表现出闰土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孩子。
文章表达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夹叙夹议中将闰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我”枯燥乏味的生活相对比。作者将自己的感受穿插在闰土的讲述中,“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从这三处议论不难感受到作者的“不知道”和闰土知道“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出“我”对闰土那种自由生活的向往,渴望冲出“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四、延读,走近鲁迅作品
本单元是人物主题单元,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引导学生走近鲁迅。我们可以将《少年闰土》作为阅读鲁迅的起点,组织学生拓展阅读《故乡》,让学生在更宏观的故事中,更立体的人物形象中,更深刻的思想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还可以由鲁迅的童年出发,让学生读一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早》等文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活经历。
学生慢慢走近鲁迅,就会发现鲁迅是一位值得深入学习的大家。感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去读《朝花夕拾》或者《小学生鲁迅读本》,还可以开展鲁迅名言、鲁迅故事等分享交流活动,观看与鲁迅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多方位了解鲁迅其人,感受他的写作风格,了解他的文学成就,为今后的阅读生活打下基础。
阅读《少年闰土》,以“读”贯穿始终,既读场景和人物,又读表达形式,在多维度的螺旋上升式的阅读中认识闰土,走近鲁迅,为本单元的学习,为今后阅读鲁迅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