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作业方法探索

2022-05-30周玲妹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文作业生活

周玲妹

一、从“读”做起,变课内巩固为课外拓展

1.倡导“听读”。“听读”是母语学习最本真的方式之一,也是唤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重要阅读方式。与课文进行初次“亲密接触”时,让学生听听录音或名家的范读,这样,不认识的字会读了,语意连贯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大体了解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读,就能较好地读出感情,读出味道,也能够更好地品味、吸收、借鉴课文的精妙之处。此外,收听故事、评书,观看优质电视节目,这样的“听读”作业更具开放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按个人的喜好,自主、个性化地收听及收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灿烂。

2.鼓励“悦读”。阅读的世界很精彩,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例子,将阅读的视角向课外拓展延伸,以一篇课文带多篇,甚至带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形成文本群阅读,更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对于拓展的内容,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如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的内容都是有关儿童生活的,设计作业时可以再拓展阅读同类古诗,进一步体会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学完《祖父的园子》,学生对文中祖父的园子无比向往,也对萧红的童年生活充满好奇,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呼兰河传》一书,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萧红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学完《刷子李》的故事,可以将冯骥才的传奇人物系列《俗世奇人》一书推荐给学生,还有散文集《珍珠鸟》、小说《神鞭》等,也可以一并拓展阅读,让学生对作者的作品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3.引导“赏读”。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经常布置摘抄类作业,但往往费时低效,学生也很难从这样的作业中获得成就感。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批注阅读是一种记录阅读、思考过程的方法,更是一种由简单阅读转变为深度阅读、个性阅读、快乐阅读,将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的方法。如四年级下册《琥珀》一文的阅读链接,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批注:想想“阅读链接”与课文的表达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比较中感受《琥珀》一文生动活泼的文字风格。此外,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边读边批注:在有疑问处圈圈画画,在描写精彩处加以评点,在有感悟处写上三言两语,围绕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用批注法读书,带着欣赏与审视与文本对话,在赏析、比较中读出趣味,读出审美,体现了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二、活动引领,变机械训练为探究实践

1.图式梳理,充分想象。摒弃大量机械的抄写和题海战术,纸笔练习应该落到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实处,让抽象的思维显性化、可视化,锻造学生思维品质。

比如,画思维导图就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作业,有助于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国外名著单元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几篇名著进行梳理,理清时间线索,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整本书的内容整理成一张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导图给予每位学生将内隐思维可视化的机会,这样的训练越多,学生获取的语文知识就越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再如,在文本空白处适当想象,进行练笔,学生的思维也能通过“写”的过程得以展现。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周瑜让诸葛亮立下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两人之间发生了六次对话,那么,語言背后的人物内心究竟如何?通过在两人对话处添加人物神态、心理描写,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

2.学讲故事,口头表达。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言语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堂上习得的言语范式,需要通过课后的言语实践作业得以巩固、强化,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口语作业除了常规的讲故事和复述课文,还可以做一些创新。比如课文《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让学生换个思路讲故事: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猎人海力布》的复述作业,可让学生变换人物角色,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复述故事。还可以通过“成语接龙”“诗词大会”“故事会”“新闻发布会”“我是小小演说家”“谁是最佳辩手”等趣味性、交际性更强的口语活动,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清楚得体地表达,提升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3.角色扮演,个性表达。学科活动是形成学科素养的重要渠道。在听、说、读、写、演、辩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化、转化、升华,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角色扮演的作业,符合小学生善于表现、爱模仿的特点,学生在创编、表演的过程中内化语文知识,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如《草船借箭》第2自然段人物对话丰富,非常适合表演。课后请学生自由组合,将课文改写成剧本,再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单元学完以后,可以布置制作人物卡片的作业:选择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的一位人物,为他设计一张名片,简要介绍他的一个故事,用上恰当的成语或诗句做出评价,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名片上画一画人物肖像。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较大的个性化创作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多元的学习路径,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目的。

三、生活驱动,变被动任务为自觉需要

1.在真实情境中发展言语能力。只有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和常识出发,知识才会在学生身上扎根,才会转化为学生的素养。比如,学校的“阅读天使”评比活动中,有一项任务是要求学生至少在三个班级进行好书推荐。在推荐的过程中,学生由原来课内的“写读后感”这一语文知识为出发点,依次经历挑选书目、撰写推荐词和现场演讲等语文能力的应用。再如,元旦假期作业,请学生担任主持人,召集家庭成员开一次家庭年终总结会。学生参与这项作业的积极性很高,主持词、邀请函、现场环节串联、点评和小结等一系列言语活动被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迁移到了课外,完全沉浸在了“主持人”这一角色中。语文作业设计从语境出发,由课内语境到课外语境。创设问题语境,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生长。

2.在任务驱动下解决生活问题。语文应走向生活,生活里也应有语文。所以,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融入生活的元素,赋予作业生活化气息,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学习价值,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作业,并且在今后学习语文知识时投入饱满的热情。暑假,教师布置“家庭小导游”的作业,要求学生为全家人选择一处旅游景点,设计一条游览线路,准备一段导游解说词,完成一份“工作日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资料搜集整理、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撰写一段景点介绍或相关故事、记录下当天的游览经过等一系列言语活动。寒假,教师设计了让学生给亲朋好友编辑新年祝福短信的作业。面对不同的发送对象,他们调动书本知识,积极运用成语、俗语和诗句等编写祝福语,获得了幸福的成功体验。设计这样生活味十足的作业,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完成作业,而只是在完成生活中的一项挑战任务,能够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地去行动。

3.在网络媒体上丰富学习经验。现代人的生活与学习都离不开网络。新媒体时代,语文作业更应借助网络媒介优势,通过线下线上交流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比如“有声作业”,学生的朗读和背诵作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间甚至是陌生人间的点评、互动。双休日,教师布置学生借助图文并茂的微信朋友圈或微视频,记录有趣的生活,积累习作素材,锤炼表达能力。寒暑假,鼓励学生开通微博账号,进行微日记连载或小说创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语言经验、情感经验、生活经验等在网络媒介的推动下发生积极的改变,学习语文的热情进一步提升。

丰富多样的小学语文作业,让作业不再是学生被动的负担、繁重的任务,而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创造过程,更是一种真正让语文素养落地的途径,它承载着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体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作业生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快来写作业
背课文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作业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