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特质,依托文字,心性融通

2022-05-30王景辉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试教狂风树叶

王景辉

一节好的课,应该是感情找到了思想,思想发现了文字,文字又启迪了心灵……始于喜悦,终于智慧。

历经一个多月准备的省赛课结束了。曾经的煎熬和焦虑,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收获。这段时间,我共试教十多次,直到最后几次才定型,找到上课的感觉。过程虽然“折磨”,但在不断磨课中,我的收获早已超越多年上课所得。我的赛课圆满结束,评审老师们给予了肯定,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有丰富的语文特色。”

一、立足文字,链接生活,领悟语言之张力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用生动的笔触将我们习以为常的声音描绘成美妙的音乐,充满童趣。其中,课文的第2自然段这样描写道:“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初读课文,我不禁想:这么美的文章,我一定能上好。我把想法告诉我的师父—— 特级教师张凤英校长。她告诉我:“这节课不好上,很难上出感觉。”果不其然,试教到第12次,我还是一头雾水。我很疑惑:平时轻轻松松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文本的我哪里去了?原本我的课堂上学生都是兴趣盎然的,怎么这节课这么死气沉沉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试教中,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充分地对话,通过多种形式来感受微风的轻柔、狂风的威力。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放狂风的音频给学生听,感受狂风的威力;放狂风刮过森林的视频给学生看;不放狂风,而是直接放交响乐《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受雄伟的音乐。结果都不太理想,课堂效果很一般,学生无法进入状态,更别提感知文字之美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在请教了校内专家,又反复研读文本后,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没有透彻理解文本。

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美妙”,就是美好奇妙。风带来的“美妙”在哪里呢?第一,它会翻动不同的树叶发出不同的声音。树叶不同声音当然不同,有“哗啦啦”的芭蕉叶的声音,也有“窸窸窣窣”的银杏叶的声音。树叶大小、形状、质地不同,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就像交响乐一样。第二,季节不同、风速不同,声音当然也是不同的,有的轻柔一点,有的肆意一些,这风可不就是一位音乐家!还可以从哪里看出风是一位音乐家呢?——“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温柔的“声音”和雄伟的“乐曲”都是大自然的声音啊!难怪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呢!

后来,在专家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将这一环节改为师生对话的形式,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狂风吹起时的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片段如下:

师:狂风给你什么感觉?

生:雄伟,充满力量。

师: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你也听过这样雄伟的、充满力量的音乐?

生:做操时,运动员进场时播放的《运动员进行曲》。

生: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获得金牌,全场奏响国歌时。

师: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非常激动。

生:我感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师:是啊,此时此刻,森林里正在演奏这样雄伟的乐曲呢!(静音播放狂风刮过森林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威力!(指导朗读)

师:这样充满力量、令人激动的声音,也是一种“美妙”啊!

最后,总结再次指向全文的中心句。

眼中有文字,敞开身心充分感受,形成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画面”,“形象”又激起“情感”。这样,学生的感受便水到渠成。

二、品读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语言之精妙

在试教的前几次,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总是不温不火,我设计的大问题“为什么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学生的回答很简单;面对我的追问,学生也无太大反应。“为什么学生说不出什么呢?”思考之后,我做了大胆的尝试——指导学生表达。我指导学生从“想象力”“勾连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面打开思路,学生“会”说了,课堂“热闹”多了。结果,专家们指导意见是:课堂太热闹,但你要表达什么呢?当时我还疑惑:在这样的方法指导下,学生说得多好啊。现在想来,当时的“热闹”也许只是少部分学生的思维碰撞吧!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是一首大自然里的歌,这么好的文章,应该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感受微风时的声音为例,在这一课堂环节,我进行了三次追问和三次朗读。追问1:微风给你什么感觉?(特别温柔)追问2:哪个词让你觉得特别温柔?(呢喃细语)追问3:谁会跟你一起呢喃细语?(妈妈、好朋友)我适时引导:“对啊,妈妈给我们讲故事时的声音多么轻柔啊!”之后,我有针对性地进行递进式朗读指导。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文字背后的画面感,积累了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习得语言并不断内化的过程。

三、借助文字,创设情境,丰富语言之意趣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点明了文与道、情与境、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的陶冶之间的关系,是情境教学的依据。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在理解文本“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想象:“都是小树叶,怎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这样清晰有效的追问让学生一下子走进生活,打开思路。“形状不同,声音肯定不同”“大小不同,声音也不同”“厚度、软硬不同,声音也不同”……学生畅所欲言,仿佛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在风儿吹动下闪闪晃动。

那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美妙”呢?这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森林的情境。“瞧,我们来到一片森林啦,抬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出示训练语句:

我是 树叶,风儿一吹,

我会发出 的声音。

我先做个示范:“我是金黃的银杏叶,风儿一吹,我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学生很快便有了自己的表达。有的说:“我是火红的枫叶,我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有的说:“我是细细的柳叶,我会发出唰唰唰的声音。”有的说:“我是大大的芭蕉叶,我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学生眼中的世界本就“万物皆有灵”,多有趣呀!这时,我的评价也很有指向性——“哇,这声音真美妙!”“果然是不一样的声音呢。”

最后,我总结:这样美妙的声音,是谁在演奏啊?——风。风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引领下,学生既培养了思维,又积累了语言。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更丰富,课堂活跃而扎实,充满了童趣。

这节课上完,虽然还有一些遗憾和不足,但现在回想起来,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都是扎实有效地为课堂目标努力着的,都是为学生发展需求服务的。

这才是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语文课,这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

猜你喜欢

试教狂风树叶
南方,小雪
树叶的不同称呼
可怕的狂风
证词
一片树叶
当秘密遇到狂风
闲话“裸课”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