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图画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路径

2022-05-30肖瑞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图画书图画情境

肖瑞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中提出:“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这一学习任务的提出,标志着图画书作为一种固定的儿童文学读本进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领域。

图画书以优美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构成趣味十足的故事,让学生爱不释手。学生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感知图像及文字,提取信息进行推论,通过联结和想象形成语感。简言之,阅读图画书就是由图像到图感再到语感的过程。故而,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利用图画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实践活动。

一、在情境中激趣

情境是主观与客观融合的结果,新课标强调“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阅读图画书既能拓宽语文学习视野,也能获取对世界更为丰富的认知。

然而,涉及图画书教学的情境创设因图画书独特的文本特性,必然会产生区别于常见的情境创设的特点。一则,学生认知水平尚低,生活经验不够,还不能全面地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和文本意蕴;二则,有些作者在图画书中通常会有一些微妙的、不易察觉的细节奥秘,学生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恰当的情境创设在图画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唤起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走进阅读乐园,感受阅读的快乐,帮助学生感知文本、提取信息。

那么,如何在图画书教学中创设情境,达到阅读教学目标,引领学生顺利步入阅读海洋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大量阅读国内外经典图画书,保证足够的阅读量,对图画书有熟稔透彻的了解。特级教师高子阳说过,在图画书教学上,教师如果没有读到上千本图画书,执教时就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其次,教师要抓住图画书的关键信息创设情境,尤其是能牵动学生心灵或者生活实际的“明珠”或者“暗线”,使得情境成为学生图画书阅读的催化剂。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在不同阶段创设具有内在关联的情境,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而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比如在教学图画书《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真正地爱过,真正地活过,一次就够了”,教师在上课伊始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魔法”话题与学生谈话:“如果老师是魔法师,可以让你活一百万次乃至长生不老,你想要吗?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学生的好奇心迅速被此话题吸引,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顺势引出该图画书。接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创设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教师深情讲述:“你看到的这只威风凛凛的虎斑猫已经死过一百万次,它当过国王、水手、魔术师、小偷、老太太、小女孩的猫。曾经,有一百万个人宠爱过这只猫,当它死时,有一百万个人为它哭过,但是这只虎斑猫从来都不哭。现在,你就是这只虎斑猫,说一说你不哭的原因。”学生提取到文本关键信息之后,把关键信息带入情境再化为自己的语言输出,用虎斑猫的口吻说:“因为这些生活和人物并不是虎斑猫发自内心喜欢的。”学生代入虎斑猫的角色,为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奠定基础。在下课前,教师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仅仅拥有长度而没有意义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的主旨,让学生就理想、爱好等谈一谈自己生命中的“白猫”,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二、在阅读中思辨

何为思辨?简单来说,思辨就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思考辨析。《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指出“问”“思”就是读书学习时的思辨方法。要提高學生的学习力,最关键的是提高学生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转化的能力。

学生在图画书的阅读中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图画书的内容、语言、图画、表现形式(版式、基调、风格等),都能带给学生审美愉悦和情感熏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并利用好这些资源,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图画书的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指导学生思辨阅读,让单纯的趣味阅读和真实的思辨阅读伴随学生成长。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时以感性思维为主,能够认识对和错、好和坏;中年级学生在阅读时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渐进,知道对与错、好与坏的原因,懂得喜与恶、同情与向往,能概括主要内容;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时以理性思维为主,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领悟内涵,还能联想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在图画书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整本书的教学方式,大声朗读故事,再针对书中的图文信息引导学生思辨;也可以采用群书的阅读方式,把主题相同或者内容相近的几本书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进行分析、判断;还可以采用“1+X”的方式,精心筛选与图画书相关的文章、儿歌童谣、国外版本等,引导学生在多种媒介、多个语言环境、多维认知空间的对比和参考中进行鉴赏、转化。

阅读《小山羊和小老虎》时,学生起初会被故事开端中小山羊和小老虎快乐玩耍的情景吸引,以为老虎很善良。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就会逐渐认识老虎的本性,进而引发思考—— 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会有不一致。《贝贝熊系列丛书》当中有贝贝熊可爱的一家五口,但是每只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阅读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考角度引向宽容有爱地对待家庭的每一位家人,启迪学生的人生态度。阅读《安的种子》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概括三位小和尚在栽种千年莲花种子的过程中的不同态度、行为,更要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安能在最后种出千年莲花,而且他在此过程中好像并没有做出过多的努力的原因。学生从表层阅读过渡到深度阅读,在安看似淡然的背后探索发现安“用心等待的力量”,以获得看待事物的智慧。

三、在艺术中审美

审美创造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等,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备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图画书是文学与图画相结合的艺术,其语言丰富,具有内涵存在感,能令读者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图画承载着画师高超的立意、非同寻常的写实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是读者走进故事世界的线索和希望。图画书研究者佩里·诺德曼认为,图画书的节奏、形状和结构上的惯例以及独特的叙事技巧决定了审美应该成为阅读图画书的重要能力之一。

事实上,阅读一本图画书的过程就是一次愉悦的审美历程。一方面,读者在阅读中希望分享自身体验;另一方面,源自作品的情趣、深意也值得读者探讨,比如,生活中永恒的爱、温暖的真善美、奔赴远方的追求、乐观坚韧的精神、自我认识和世界认识等。教师需要根据图画书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语言和图画的艺术性,把每一堂图画书阅读课化为一次有意义的艺术旅程。

图画书作者常常采用重复的句型、段落或者通过明显的对比演绎、回扣主题。教师在把握好图画书的语言叙事特点之后,便可以在文本中寻觅和梳理语言,进而设计出语言与运用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文字之美。《等爸爸回家》着力描写了矿工家庭的生活,书中以矿工儿子的视角展开铺陈,贯穿了矿工儿子的一天。教师执教时把故事中描写矿工儿子等待爸爸回家的各个场景的重复语言“我 的时候,常常是像这样 ”集中出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感受儿子耐心等待爸爸的心情,体会儿子对爸爸那份浓浓的爱。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心灵上获得滋养,人格上获得塑造,审美经验上获得增长。

教师还可以设计以回味作品意蕴为指向的拓展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例如读完《爷爷一定有办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着每页下方老鼠一家的图画,编一编、说一说老鼠一家与蓝布料的故事;《我爸爸》教学中,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画一画自己的爸爸;教学《猜猜我有多爱你》时,让学生回家后跟爸爸妈妈,玩一玩、演一演“我有多爱你”;阅读《花婆婆》时,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你喜欢花婆婆吗?书中那句“你一定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想过你的“第三件事”是什么?

图画的颜色、线条、形状、构图是会说话的,能在精妙的细节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和跌宕起伏的情感,能传达文字以外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绝好资源。也有人把图画书比成一张处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正因为如此,探寻图画的神秘之处就成了图画书教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趣的、充满刺激的寻找过程也常常带给学生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欢乐。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以寻觅图画深意为重点的细读,这无疑是培养艺术感觉、积累人生经验的过程。此外,不同的画师在创作时会运用各具特色的绘画技法和风格,有的是中国传统水墨画法,有的是活泼可爱的彩铅画法,还有的是温馨柔美的水彩画法……这些画面赋予学生美的享受,既养眼又养心。

总之,学生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不单是身心得到愉悦,人生态度也会是积极向上的。※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重点课题(编号:21ZXZD01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附属小学东湖分校)

猜你喜欢

图画书图画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图画书
不同情境中的水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护患情境会话
图画捉迷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花是一本图画书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