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沉浸式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2022-05-30彭乐琪吴曼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城市公共空间体验设计

彭乐琪 吴曼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必要空间和场所,对提升城市形象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景观设计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基于城市公共空间,探讨将沉浸式体验融入城市景观的积极价值。从概念、产生因素、发展意义与价值、设计探究及实际案例分析这几个板块进行相关阐述,并充分联系实际案例加深对主题的分析,旨在突出沉浸式体验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要素与意义,以方便相关理论实践的进行。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4

0 引言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逐渐从基本的展示功能转向追求精神体验。多维的体验设计可以创造出新型的场所,很容易满足当代大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引发对景观更深入的欣赏。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摆脱现有设计框架的束縛,多层次创新,营造多元氛围,以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城市面貌。

1 沉浸式体验概述

1.1 沉浸式体验的理论背景

早在古希腊时期,很多学者就提出了“感官体验”的相关概念,而后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首次提出了“心流理论”,这是指一种将个人的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独特感觉。心流通过感官体验能尽可能地调动感官,如借助声音、触感、画面等影响体验者,以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是比较早的有关“沉浸理论”的概述。

沉浸式体验的本质是身心的体验感与参与感。人在进入了一种全神贯注,如沉迷于音乐世界般不受打扰的状态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有人指出,人们沉浸于某种体验中时,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情感和满足,并会对此留下持久的印象。但是,当体验者的体验感受达到一定时间后,随之而来的是兴奋感与满足感的降低。所以,此时需要适当进行沉浸干预,使沉浸式体验取得最好的效果。可见,沉浸式体验有利于人们保持健康向上的身心状态。

1.2 沉浸式体验的产生因素

沉浸式体验最早出现在电影艺术中,从那时起,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沉浸式体验被应用于各个行业。沉浸式体验首先表现为对感官的有效刺激,激发精神和情感的深度参与,从而影响内心状态,这也是产生沉浸式体验的必要前提[1]。环境因素是提高沉浸体验的重要指标。如果参与者能够有效地接收来自环境的信号并及时作出反应,那么沉浸式环境的设计就是正确的。行动和感知的整合、无意识的操纵和高度的集中最终创造了这种沉浸感。

2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沉浸式体验设计

有学者指出,我们除了时间以外没有任何可以被称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流浪者的体会和拥有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成为注意力中心的互动(即沉浸式)体验将在景观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有赖于景观和人之间的深度互动,以创造强烈的公共体验。它可以为现代单一、沉闷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带来趣味性与层次感,实现人的情感体验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良性互动。

2.1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内涵及分类

城市公共空间也可以称为城市开放空间,即向公众开放并为公众和社会活动提供空间的开放空间,如大型城市广场、公园和绿地、街道社区、无围墙的开放空间。这包括“社会空间”,也被称为“第三空间”,即在家庭或工作场所之外定期举行的非正式会议[2]。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千变万化。原来的城镇广场和绿地往往是单调的景观形式,是具有大型集会等功能的功利性景观,没有现代审美景观价值。在世界进步的同时,大众的各项社会需求也在进步,因此在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其对景观的认知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根据其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可大致分为两种:生态型景观和文化型景观。公共空间的景观在某种意义上是城市的外部展示,反映了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整体建设状况。

2.2 沉浸式体验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中的意义与价值

沉浸式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种新的景观设计方法。它结合了空间和体验等方面,创造了综合的、有意义的公共景观。其主要意义在于,短暂地使人们的主观情感沉浸于一个公共空间之中,让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自身的使用感受和其他感官因素的变化,深入理解景观设计的内涵及深意,从而塑造自己的景观互动情绪,创造性满足景观设计的使用需求。

不仅如此,新时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状态逐渐丰盈,新型的沉浸式体验的景观空间设计将城市景观设计推向更广阔的天地。改变以往单向的城市景观价值输出方式,将城市的活力与文化通过沉浸式体验方式向外输送,并创建与大众相互感应的关系,是大时代全新的城市景观空间设计方式。沉浸式的交互体验的运用形成了人与物、人与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情景化的景观设计并不是静止凝固的,而是具有积极性、互动性及探索性变化的。

3 沉浸式体验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探究

与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相比,体验式公共景观的重点在于体验。虽然设计指南保持不变,但在设计主题和设计氛围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相反,沉浸式设计是景观设计互动性的表现,代表着从装饰性景观到互动性城市景观的转变。这种过渡只有通过采用适当的设计策略、适当的叙事表达方式和合理使用相关元素才能实现。

3.1 沉浸式体验的叙事空间分类

目前沉浸式景观的发展逐渐从单一走向全面,涉及多种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各个空间都以新的空间叙事表达向大众传递其思想情感。根据景观沉浸式体验的不同,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叙事分别侧重于环境、主题及空间三个方面。

3.1.1 环境式沉浸

沉浸式环境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自由场所,是人们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亲近自然的角落,大众沉浸在景观中,依靠物体营造的氛围获得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而且能让大众沉浸于更好、更真实的自然环境中[3]。

例如,帕雷公园(见图1)是美国的袖珍公园之一。它就像沙漠中的绿洲,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帕雷公园是一种新形式的开放空间,公园里有降噪墙和流水墙,还有树冠高大的树木,能有效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中缺乏绿色空间的问题。相比喷泉,水墙有更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给人一种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感觉,而且能营造出流水潺潺、幽静空灵的气氛。

帕雷公园的设计十分人性化,公园整体高于外面的地面,给人时空错乱的感觉。园区内的水墙瀑布高达6米,伴随着瀑布水流的声音,铁丝网的椅子、大理石的桌台、富有自然情趣的地面铺装及夜晚的霓虹灯光全部融合在一起,共同营造了一个供大众放松的沉浸式环境。

3.1.2 主题式沉浸

主题的沉浸通常采取创建一个或多个主题的形式。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主题沉浸包括创造一种主题氛围,如纪念性公园、校园、城市广场或主题公园。

劳伦斯·哈普林擅长以景观叙事,营造景观的氛围感。以其设计的罗斯福纪念公园(见图2)为例,弧形和凸形的墙壁划分了空间,抽象的水雕塑营造了氛围,具象的雕塑讲述了一个故事,这种调动多感官的方法使园区能够激发游客的兴趣。该园最具设计感的一点在于,它打破了以往纪念园区的中轴布局,通过不对称、不连续的景观设计,将人们带入空间环境中,带入一种纪念的情绪中。

劳伦斯·哈普林曾说,不论什么时候,设计师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其设计的环境中的各类因素,如自然、文化、历史、审美等。园中的种种设计,无不体现了设计师追忆伟人的哀思,并将这种情绪传递给了广大民众。

3.1.3 空间式沉浸

与前两种沉浸式氛围不同,城市开放空间的空间沉浸通常是以特定的城市转型为目的而构思的。通常情况下,原始空间作为相应的城市改造的基础或文化背景,营造沉浸式的氛围,突出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韩国的清溪川就是空间式沉浸的代表。整个项目分为三個空间,每个空间均按照相应的历史文脉设计。其中,中段的五色文化墙(见图3)最能体现空间沉浸,它由韩国本土艺术家们创作,主题为“自然与环境”。清溪川洗衣场周边环绕着数十棵河柳,见证了无数韩国妇女的真实生活,凝聚着女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这个开放空间中,大人们可以追忆从前,小孩们可以聆听过去的故事。另外,清溪川内的八石潭也备受大众喜爱,用铜钱许愿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来往的游客都愿意到这里许下自己的美好愿望。清溪川的种种设计都以追忆和期许为基础,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净化,通过沉浸在环境氛围中,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3.2 沉浸式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既应该体现生态价值,又应该体现人文价值,二者缺一不可。沉浸式体验的设计将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意义又向前推动了一步,揭示了看不见的、深不可测的氛围中隐藏的独特之处。沉浸式体验刺激了观众下意识的空间表达,实现了社会景观中意识统一和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城市社会景观与人的因素密不可分,沉浸式的人的体验是设计空间的基本要素,通过景观设计和当代社会的人类社区建设,将城市居民聚集起来。

人们的场所感是个人向的,受各种偏见、偏好和倾向的影响,涉及文化、社会、教育和职业等因素。摒除一切已有状况,将每个人带入既定氛围,收获空间维度和体验维度带来的新型感知,就是沉浸式体验应用设计的价值最大化。

4 沉浸式体验的设计策略

4.1 沉浸式主题空间表达

一个合理且自如的沉浸式空间,必须内涵丰富并能产生社会效益。主题性的界定表明了空间的基本属性,将大众带入沉浸氛围之中,所有的空间设定全部围绕极具辨识度的主题进行,给大众带来精准、高效的沉浸表达,使空间的深层次内涵被激发,并显现出来。

沉浸主题空间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空间的表达是单一与多元并行的。特定的具象的空间定位,可以使空间精准锁定目标群体,也能使目标群体锁定内心所想,一拍即合的双向满足可以进一步提升空间的价值和意义,弱化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第二,空间的定位需求很重要。一定要满足且迎合一部分市场需求,正如有市场才有需求一般,特定群体对空间的表达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青少年群体向往游乐主题空间,高知群体喜欢文化底蕴深厚的空间,女性群体热衷时尚和充满美感的空间互动,诸如此类都证明空间定位需要以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为出发点,使大众直接且快速地从空间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由此可知,任何设计都应该以大众为前提,大众是所有设计的主体,设计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大众是设计与社会生活相互沟通的有效载体,沉浸式体验的景观设计更是离不开大众,设计师所设计的景观场所要富有生机与活力,依靠的就是体验者的积极互动与深入参与。沉浸式喜剧创作者安德鲁·霍普费尔曾说要给足观众代入感,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身份作决定[4]。随着观众的参与并开始融入所设计的空间,环境中的互动设备感知并回应观众的互动反应,实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极致匹配。

4.2 沉浸式场景构建

在设计沉浸式体验空间时,多感官的互动有利于营造多层次的参与氛围,提供特定的沉浸空间场景。关于场景的构建,要在空间主题的基础之上与人文关系互动,对互动有三个层面的理解。第一,互动指事物的联系、影响和作用;第二,互动代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第三,互动包括事物内部机制的互动[5]。现阶段的空间场景构建方式众多,如在感官互动中多体现为触觉感知、动作识别、声音识别等现代技术。景观场景构建设计往往涉及技术创新,以实现多感官互动,不同的空间创造不同的感觉,就像有些景观园区会利用昼夜光影变化及地下空间改造来打造水下观景区一样,给游客带来全身心的场景沉浸,营造独一无二的体验氛围。

4.3 沉浸式体验营造

我们所认为的沉浸式景观就是融情于景,利用环境、角色、动作和节奏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学者罗杰·尚克认为,“人类生来就理解故事,而不是逻辑”[6]。基于设计的整合方法是,参与体验的人在期望、体验、记忆和反思的结构化过程中获得了有意义的体验。这样的方式使故事更加容易被理解,并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单一的景观空间并不能营造深层次的心灵体验,只有进行多维度的空间体验营造才能达到沉浸的目的。沉浸式体验的原则以相关性、多样性和纵横性为特征,借助人与物、人与环境和物与环境三种关系的交织,在不同类别的生活经历之上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才是沉浸空间设计的正确情感表达,掌握各个小细节,传递美好的共鸣体验,营造积极向上的空间体验氛围。

5 沉浸式体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趋势

从开始到现在,景观设计经历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过渡。与国外的景观设计相比,国内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慢,但发展迅速,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恒定的节奏。在物质需求逐渐饱和的当代社会,精神需求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在许多領域均可以看到沉浸式设计的身影,如餐饮空间、展览空间、园区空间等,而城市公共空间因为自身环境的多重因素,如不确定性、局限性等,在沉浸式设计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景观设计市场,这样的体验性设计会变得饱和。这是因为涉及范围越广,设计的局限性就越大。因此,景观设计师需要以高度的设计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抓住机遇,使景观设计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6 结语

从人类活动行为出发,城市公共空间既满足了大众户外活动的需求,又具备聚集场所的功能,因此它具有娱乐性、聚集性,也具有承载城市经济和文化的作用。基于沉浸式体验,本文关注城市公共空间、人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空间能够与人进行有趣且有效的互动,创造一个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生活环境。本文还探讨了多种设计公共空间的方式方法,以充分挖掘城市的精神,一方面为城市景观空间发展提供设计参考,另一方面为城市居民精神满足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曹磊,石宇琳.沉浸式体验餐饮空间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12):117-121.

[2] 马克·弗朗西斯,林广思,黄晓雪,等.城市开放空间:为使用者需求而设计[J].风景园林,2019,26(S2):95.

[3] 谢天雨.商业综合体的沉浸式消费体验空间营造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9):113-115.

[4] 林崇华,王健伟.沉浸式景观设计影响因素的思考与初探[J].艺术科技,2016,29(8):325.

[5] 韩沫,刘欣然.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互动性景观的营造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6):76-77.

[6] 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J].日用电器,2007(3):35-38.

作者简介:彭乐琪(1998—),女,江西上饶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吴曼(197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城市公共空间体验设计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