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幼教改革,夯实教育根基

2022-05-30姜文彦

教育界·A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教学案例

【摘要】光阴荏苒,《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已有十年。走过十年幼教改革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家校合作发展。幼儿教育正走在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上,广大幼儿养成了优秀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了积极健康的思想;一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所提升,成为幼教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关键词】幼教改革;教学案例;教育发展

作者簡介:姜文彦(1998—),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西幼儿园。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幼儿教育作为所有教育的基础,肩负着幼儿成长成才的重担。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幼儿教师的能力,2012年国家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引领幼儿教育教学改革。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当时正处于教师团队积极向上、研究氛围浓厚的阶段。一时间全园学习《指南》内容,研究《指南》精神,运用《指南》指导教学,《指南》成为全园上下时时处处学习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在幼教改革的过程中,我园紧扣“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师是课程的动力”这一宗旨,深知课程的动力源自教师的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教改革的成败,教师的态度与能力才是决定因素。为了达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教师要促进专业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现在的幼儿园硬件设施已经达标,但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水平还停滞不前。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园开始钻研教材,成立科研团队,同时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骨干教师竞技比赛,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教育观念固化的问题。

(一)由以智育为中心转向整体发展

《指南》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1]。原来的幼儿教育以智育为中心,这一点不符合《指南》提出的整体性要求,幼儿教育不能只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还要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与他人相处。幼儿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积极的现代儿童观。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用联系的思想去看待事物,要特别注意各方面教育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从整体性要求来看,社会需求与幼儿的情感问题应被看作幼儿智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发育。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的观念转变了,但是以智育为中心的问题依然没能解决,那是因为幼儿的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家长也是幼儿重要的教育者。由于社会竞争大,家长们普遍有望子成龙的心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对高层次的人才是有巨大的需求的,基于此,家长很难不对幼儿寄予过高的期望。家长们深知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所以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只要是他们能够想到的课程都可能给自己的孩子安排。而真正享受这些课程的幼儿不多,幼儿不堪其苦。其实,这些单一的技能训练有明显的片面性,最糟糕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幼儿的兴趣,不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发展极其重要,针对幼儿的教育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园每年都会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同时,希望可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科学合理的育儿观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快乐。

(二)多形式、多手段,促进教育改革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更多的手段被应用于教育改革中,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学多看,优化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领会《指南》的精神,让先进的指导思想在教育中落地生根。近几年,幼儿园每年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上优质公开课,为年轻教师提供参考。此外,同一年级的教师经常集体备课,针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和幼儿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缺乏经验的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抓住教学重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集中研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熟悉教材内容,参加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学术会议或专家讲座等,以此不断学习课程改革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学优秀教师,多看优质课,积极反思,从而达到转变教学理念的目的。

2.多媒体介入,紧跟时代潮流。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许多园所的做法与经验值得教师借鉴。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园所教学内容的优化,就能够更好地提升能力。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孕育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传统的幼儿教学方式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较大,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现阶段幼儿教学的需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而教师还在教授老旧的知识,并且教学手段单一枯燥,这样教学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因此,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一个新的趋势。硬件设施到位,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3.钻研课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每个地方都有值得挖掘的本土文化,近年来,我园在幼教改革的过程中,除了教授教材内容,还努力挖掘本土文化,调整课程结构,让幼儿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家乡有更多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课程体系、课程架构、课程实施方案以及课程管理方案都需要重新整合,这一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看似难度很大,但越是高难度的工作,越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我园教师面对极高的工作要求,能够积极投入工作,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自身的成长,成为幼教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二、立足长远,快乐成长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力争寓教于乐

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幼儿的学习观念也要随之改变。《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幼儿生活的中心是游戏,卢梭认为婴儿期到十二岁为儿童期[2],这个阶段幼儿的身体尚在发育,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心智还不健全。卢梭认为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在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进行感官教育,而游戏就是进行感官教育最好的方式。幼儿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往往来自游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锻炼他们的各项能力。

幼儿的日常游戏大致可以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此,我园设置了不同的游戏主题,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比如,為了锻炼幼儿与人交流的能力,笔者在中班开展过“幸福生日派对”的游戏。幼儿要利用现场提供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三层的生日蛋糕、水果拼盘、长寿面等食物。由于大蛋糕需要幼儿们共同完成,每个幼儿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制作的素材放到蛋糕上。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自我展示、相互交流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展示。

(二)做好幼小衔接,避免幼儿跟不上

幼儿的成长需要每一名教师以“成长者”的思想与意识进行指导[3],根据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立足长远一直是我园追求的目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结束,幼儿就将走进小学,幼小衔接也是我园工作中的重点。为了避免幼儿到小学后出现严重的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我园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到了大班,幼儿的思想比刚进入幼儿园时成熟许多。教师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将需要幼儿掌握的技能融入其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倾听习惯、规则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生活习惯,让幼儿能迅速适应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

1.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生活中需要的技能,而不是强行将其灌输给幼儿。成功的体验会让幼儿产生成就感,从而明白自主学习的好处,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幼儿掌握洗脸、刷牙、穿衣等生活技能,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幼儿明确哪些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让幼儿独立完成。

3.纪律意识的培养。小学的课堂不同于幼儿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所以教师在幼儿进入大班后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纪律意识,让幼儿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4.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消除家长的焦虑。不少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小学的课程,过早地教授幼儿小学的课程。其实,这些做法一旦失当,会导致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园所务必做好家长们的工作,以具体的教学内容消除家长的焦虑,从正确的方向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加强家校共育,培养优秀的幼儿

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两者必须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幼儿的教育,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家长尤其重要,许多工作需要家长配合,小到材料的准备,大到一次幼儿园的亲子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对幼儿教育改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由此可见,重视家校共育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趋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校合作是为了让幼儿享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怀,快乐健康地成长。家长虽然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与幼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影响远远大于教师。为了建立健全幼儿园的家校合作机制,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教育与管理

幼儿园需要加强和保障家长委员会的自主权,从而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现状,而不是做教育的旁观者。创新家长委员会的参与方式,能够让家长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参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比如幼儿园需要购买一些材料或者教学设备时可以通过网络投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让家长获得更多参与感。

(二)组织亲子活动,创造教育条件

亲子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活动,比起教师单独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参与其中,能够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由于工作忙碌等各种原因,家长与幼儿的互动机会少。组织多样化的亲子活动,给家长和幼儿提供互动的条件,能够让家长和幼儿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活动任务,彼此更加亲近、平等,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组织亲子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各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围绕目标,针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多样化的活动方案,有的放矢地开展幼儿教育,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

(三)开展节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

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传统习俗,创造性地开展家校合作。比如利用传统节日,组织文艺表演活动,为家长与幼儿提供同台演出的机会。也可以在新生入园时组织“开笔礼”等活动,通过一些仪式来提高家长对幼儿入学的重视程度。在每年的中秋节、重阳节开展相关的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学会感恩的同时,增进与家长的互动。

总而言之,幼教改革的十年,是幼儿教育突飞猛进的十年。在改革中,幼儿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不断成长;教师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见证了幼儿的成长,亲子关系更和谐。各方要践行《指南》要求,促进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佳丽.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5):108.

[2]杨红梅.幼小衔接期的家园衔接[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5(06):30-31.

[3]郭建新.幼儿园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33-234.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教学案例
大数据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试论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