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舞蹈,让小学音乐课堂更有魅力
2022-05-30张佳
【摘要】音乐和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无国界的沟通媒介。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开展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张佳(1989—),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第一实验小学。
音乐与舞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比较爱玩、好动,表现欲较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舞蹈元素,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丰富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运用舞蹈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置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1]。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融入舞蹈,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究问题的热情,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江南好》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舞蹈导入本课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这首音乐作品体现了江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地区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舞蹈视频,让学生通过欣赏舞蹈演员优美的肢体动作,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特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教师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利用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源,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以语言表达的方式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吸引力相对较弱。教师应该灵活选择多种课堂导入方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挖掘,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表现和生活状态,了解在他们之间流行的文化有哪些,并且善于将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比如,在《美丽的赛林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舞蹈进行课堂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墨西哥人民的热情,了解墨西哥音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内容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上述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为学生播放这首音乐作品。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听完之后体会到了什么?”待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旋律进行律动,完成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设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探索,进一步感受这首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優化舞蹈动作,旨在将舞蹈与音乐更好地进行融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让学生跟着音乐自主进行体态律动,在设计舞蹈动作、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舞蹈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取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蕴含着当地人民的多种情感。教师在教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舞蹈,可以使音乐作品变得更加鲜活,并且可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
比如,在教学《脚铃舞曲》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舞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脚铃舞曲》是一首由中国作曲家编曲的孟加拉国作品,具有较强的律动性,展现了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学会欣赏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又能学会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孟加拉国电影中一些经典的歌舞片段,然后可以提问:“同学们之前看过这样的舞蹈吗?你们觉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够结合视频内容认识到,这种舞蹈需要利用脚步的律动完成许多动作,观众在欣赏舞蹈时很容易感受到表演者的情感。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对异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了解异域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
可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提高音乐课堂的吸引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运用舞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舞蹈元素,引导学生自主编创舞蹈,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并获得成就感,进而提升学习效果[3]。在组织学生开展舞蹈编创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合作学习对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
比如,在《五月五赛龙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舞蹈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编创的热情。《五月五赛龙会》是一首苏南民歌,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在课前,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布置,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在庆祝端午节时的场景,接着自主欣赏这首作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创舞蹈动作。最后,每个小组需要向全班同学表演本小组所编创的舞蹈,其他小组需要进行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编创舞蹈动作,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是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达成音乐学习目标、完成舞蹈编创任务之后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提高音乐学习水平。
四、运用舞蹈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有限,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时并不准确。教师运用舞蹈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体会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不同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当不同学生对同一作品产生分歧时,教师需要尊重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形成对作品的正确认知,学会表达和倾听,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比如,在教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舞蹈,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帮助学生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妈妈的日常生活,接着请几名学生讲述自己与妈妈的经历,然后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教师可以开展舞蹈编创活动。在学生开始编创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因为这首作品的主角是妈妈,所以同学们要从妈妈的角度进行编创。大家可以小组为单位或自主设计舞蹈动作,所设计的舞蹈需要展现妈妈日常的生活,表达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如果有的学生缺乏编创的灵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提示:“你们的妈妈平时一定有自己习惯做的动作,大家可以此为切入点,将其转变为舞蹈动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编创舞蹈的过程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班上一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可能比较特殊,因此教师在设计关于家庭的教学内容时应该事先了解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消极心理。为了照顾这部分学生的感受,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可以将分享与父母的一次难忘经历改为分享与好朋友的一次难忘经历,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运用舞蹈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作品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学生难以深刻体会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舞蹈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创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对作品形成更深入的认识。有效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比如,在《山村来了售货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舞蹈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首作品是一首唢呐独奏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展现了东北某个山村里的售货员的精神面貌。教师可以创设售货员为山村民众服务的情境,在向学生介绍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后说道:“大家可不可以根据这首音乐的旋律,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再现当时的场景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舞蹈动作加深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舞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帮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六、运用舞蹈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引导学生创作音乐和舞蹈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借助舞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进行音乐、舞蹈创作时展现自我,同时实现寓教于乐。
比如,教师在教学“小小的音乐剧 我们的家园”一课时,可以舞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學生的创造力。为了让学生在编排音乐剧的过程中锻炼编曲和编舞的能力,并且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编排音乐剧,并在学生编排的过程中,对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尚未能够用精湛的技巧进行创作,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音乐剧的编排重点放在舞蹈动作上,体会每个肢体动作的含义,进而逐渐掌握多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在学生创作出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与评比。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完成编创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构思创意,进行排练,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与舞蹈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同时,编排音乐剧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将舞蹈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信心,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与审美素养,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应该致力于打造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1]赵婷婷.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教师,2020(S1):91.
[2]杨杰.浅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用情构建和谐课堂[J].名师在线,2021(02):79-80.
[3]宁洁.“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团队合作[J].天津教育,2021(03):132-133.
[4]陈燕.谈舞蹈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教师,2021(3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