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2-05-30周燕萍

教育界·A 2022年17期
关键词:起步作文小学三年级习作

【摘要】小学三年级阶段的起步作文是从低年段的词、句等写话训练向高年段的篇、章写作训练过渡的“桥梁”。怎样夯实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让学生找到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习作;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周燕萍(1986—),女,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在听、说、读、写能力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就是写的能力。从三年级起,小学生就和作文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由于小学生积累的词句比较匮乏,生活阅历也不够丰富,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了一个台阶,因此有的小学生对写作充满了畏难情绪,写出来的文章也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内容枯燥等毛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真实可感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用笔墨去记录真实有趣的生活。

笔者回顾近几年来起步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思考,谈几点教学策略。

一、万事开头难,起步要放缓

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写作文到底要写什么、怎样写,教师要好好提前筹划准备,给学生上好第一节作文课。教师要想让学生有话可写,不至于无从下手,让学生进行听记训练是关键。所谓的听记训练,就是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摘记关键词句,再根据关键词句的提示,把文章大致记录下来。

比如笔者上第一篇听记作文—《美丽的大公鸡》时,先让学生观察一幅关于大公鸡的画,并说说公鸡的样子;接着听记一篇描写大公鸡的范文,听記时,让学生把描写大公鸡的美丽的关键词句记下来;最后再让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句去大概写出那篇文章。学生边听边记,看着满满的笔记,很有成就感。笔者顺势告诉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这就是写作文,其实写作文并不难。由此让学生打消了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当然,教师在开展作文听记训练时,要特别关注那些能力稍差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听记的机会。比如有一次,笔者在学生听记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篇作文后,进行作业批改,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基本能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但有一个后进生的作文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书写潦草。笔者一开始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是他写的第一篇作文,平时的他写话都很困难,作文能写成这样于他而言已经很不错了,不能打击他的写作积极性,浇灭他写作、学习的热情。于是,笔者决定再给他一次听记的机会。笔者把他叫到身边,摊开他的作文本跟他说:“虽然你的第一篇作文成绩只得‘中,但老师还是看得出你很用心,如果再听一遍,有些地方你还能写得更清楚。”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表示会再认真听一遍。接着他凝神聚力进行听记,听记完后,还主动查字典,把错字、不会写的字查找出来。这一回他上交的作业质量明显有所提升,笔者给他的作业打了个大大的“优”,他体验到了认真写作带来的成就感,表示以后都会认真对待写作。

二、层次要清楚,具体是关键

三年级的写作主要是“段的训练”。段落是介于句子和篇章之间的文章的基本单位,“段的训练”是由词句训练转向篇章训练的重要环节。写一篇文章要根据表达的内容,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最终完成全篇的有序表达[1]。三年级“段的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指导学生写好“总分式”段落结构。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迁移到写作中去。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一所民族小学的特点,文中运用了排比、衬托等手法,把这所学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写得生动自然。在讲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一段一段地解读课文内容,从词意到句子,再到写法,一点点加深理解,再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积累语言。最后进行“段的训练”,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特色,并以“我们的学校非常美丽”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学校的教学楼、花坛、操场、阅览室、科博馆等情况。在这次习作训练中,学生不仅把学校介绍得具体详细,而且还很有条理。笔者还问学生“在这样美丽的学校里学习,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从而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将其写在结尾。这样,一篇小练笔就完成了。

三、心门去遮盖,打开吐真言

写作是一项个性化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倾诉行为,其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想倾诉、想表达。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写作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师规定写作的内容。老师限制得越多,学生的抵触心理就越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思索,最终有创意地去表达所思所想。

比如有一次,特级教师李争老师来笔者所在学校上写作示范课。上课后,李老师事先并没有急着进入写作主题,而是先和学生们“闲聊”了一番。李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今天要来上老师的示范课,是不是觉得很辛苦呀?”“不辛苦!”孩子们是机灵的,纷纷摇摇头。见状,李老师笑眯眯地又说了三个字:“说真话!”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感觉偶尔多上一节示范课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时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本来是不想来的,因为我还有好多家庭作业。”这些回答都是真实的。一听孩子讲出了真话,李老师继续问:“那你们喜欢写作文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喜—欢”。看,这是一群多么配合老师的孩子!李老师紧接着又问:“那有没有人不喜欢呢?”有几位学生说出了“不喜欢”。李老师点点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写作要求的两个关键词:“体验”和“真实”。接下来,整堂课围绕“真实的体验、真情的表达”徐徐拉开了帷幕。

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也主张“让学生想说就说,想议就议,想访就访,想记就记,想写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教师应该意识到,没有了条条框框,没有了规矩条例,没有了约束禁锢,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才会实现,学生写作的信心才会慢慢得以增强。“真实”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持之以恒地用“真实的眼光”去观察这多彩的生活,坚持不懈地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这美好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以我手写我心”,用文字和世界连接。

在平时的作文课中,教师应该少给学生灌输自己对事对人的看法,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的确,三年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不太成熟也不够深刻,就如同娇嫩的花骨朵儿,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去精心地去呵护、去欣赏、去肯定,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动力。有了兴趣和动力,学生才能更大胆地表达,突显出个性特点,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表达出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这个世界上,真实流露的东西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也是如此。

四、拓宽新渠道,平台要搭建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兴趣和需要,树立起自信心,全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趣多样的教学形式更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教写作,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丰富课堂。

1.情境表演。这是课本练习的延伸和拓展,是语言的内化和运用。以“我做小小导游员”“给 写封信”“我站在 的面前”等题目将写作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下,使学生写下真实的想法和体验。

2.开展“新闻发布会”。这是让学生变换角色,学习社会语言的综合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外界充满着好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观察家庭成员的心情、天气的变化、校园的活动、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等,在晨读或者自修课开展“新闻发布会”,播报相应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演讲故事。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演讲故事,演讲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可由学生自行决定和准备,讲完后学生可以根据话题进行现场互动。

4.美读欣赏。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文质兼美、感情充沛的文章,如果想让效果更好一些,还可以进行教师和优秀学生示范朗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同时积累丰富的语句,以便日后运用到写作中。

5.随时练笔。写作文就像说话一样,需要不断地、经常性地练习。因此教师需要把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习作课、写练课变成随时随地的练笔活动。那么学生随时练笔的时间从哪儿来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或早读后剩余的时间里,进行句段仿写、续写、扩写,看图写话,写读后感或进行听记练习等,这些都是随时练笔。

6.走出课堂。课堂外的生活实践也是习作的好机会,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告诉学生当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过生日时,可以写贺卡表达祝福;当他们对学校有意见或建议时,可以写倡议书给校长;当他们参加了学校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节日联欢会时,可以写活动感想给学校广播站;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好人好事时,可以写表扬稿寄送给有关部门……总之,要寻找和创设各种不同的契机,让学生能在生活实践中产生表达的欲望。

笔者常常会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活动的全过程,捕捉自己真实的感受。比如,教完四年级上册一组以“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为写作要素的课文如《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笔者要求学生写“水培大蒜”的观察日记。笔者和学生一起制作水培大蒜,然后要求他们每天观察大蒜的变化,当学生看到大蒜长出第一根须、抽出第一棵嫩芽时,个个激动不已,纷纷用文字和图画来记录大蒜的变化,这样写出来的观察日记特别生动有趣。

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利用好、开发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可感的体验。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习作课程的发现者、开发者、实施者,让学生将生活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

五、评价落课堂,鼓励促成长

作文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作后讲评,教师要做到“少讲多评”。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也有想法,也喜欢互相交流。教师在讲评過程中要避免“一言堂”现象,采取多种评价的方式,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习作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当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也要注意及时批改,不能把批改时间延后,错失了批改的时效性。因为作业搁置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遗忘,到时候教师的点评也就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了。

笔者在阅读《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作文教学卷》一书中发现,于老师善于在当堂习作中进行即时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其中有一个课例是“三年级人物语言描写练习”,于老师让一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并提醒其他学生仔细听,注意其作文中值得学习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注意听教师是如何评改这篇作文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这篇作文提出评改意见,具体步骤是这样的:1.问学生该文章是否有错别字。2.问学生该文章有什么地方是符合要求的。3.让学生在细读的基础上,确定好要修改的地方。4.让学生在该文章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表示肯定。5.让学生全面修改作文[2]。学生学会了修改的方法后,于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他告诉学生,很多大作家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念,反复地念,而且要读出声音来,在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作文中的问题。他还告诉学生读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读,取长补短,才会收获更多。于老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作文评价,让学生通过比较修改前后的作文,进行反思并总结出切实有效的写作经验[3]。

总而言之,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要从兴趣着眼,从体验入手,搭建平台多方位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去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从而为日后更深层次的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诸向阳.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八大策略[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05):6-9.

[2]魏本亚、刘文琪、刘春等.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作文教学卷[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3]朱垚.将习作评价落实在当堂:跟于永正老师学评价[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06):8-10.

猜你喜欢

起步作文小学三年级习作
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创新教学
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窥探数学课堂中面积教学的实施策略
日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文本阅读中读写结合的几个策略
浅议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教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