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中华优秀文化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2-05-30华红霞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9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华红霞

[摘要]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首席责任人,立德树人是其首要职责。初中班主任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精力却异常充沛的学生,工作注定繁琐复杂。在班级管理中,吸取经典教育理论的精华,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贯穿其中,巧用教育方法,重视孩子心理,给予充分尊重,润物无声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能有效解决班级管理中的许多复杂问题。

[关键词] 中华优秀文化;班级管理;初中生管理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班级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及学生个性品格的培育。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幼稚与成熟的碰撞,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击,以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紧张和新鲜感,都有可能使得他们变得敏感,进而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一些棘手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中国经典教育原理,巧妙化解矛盾与冲突,偶有心得,在此作一简要分享。

一、方法为王:蹲下身子,化“堵”为“疏”

欧阳修说:“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方法的选择尤其重要,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反之往往徒劳无益。

案例一:每天最后一节自习课铃声响过之后,总有一些学生异常忙碌,交头接耳,教室里十分嘈杂。对此,我跟其他年轻老师一样,严厉呵斥他们,不断重申自习课纪律,甚至抓几个“典型”指责一通,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堵”的管理有效期往往只有几分钟,“药效”一过,课堂上仍然是叽叽喳喳。对此,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权威,内心充满无力感。同时,我也发现,这种情况在学校里并不少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个别询问、集体观察等方法找到了原因:孩子们一天学习下来,积累了各种问题,如有的学生对各门学科家庭作业的布置情况不是很清楚;有的学生坐在后排,看不到黑板上的作业,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在最后一节自习课上解决的话,孩子们就可能面临一些难以化解的困惑与焦虑。了解到这些细节以后,我才发现,每天最后一节自习课的“乱”是有其客观原因的。

吸取古代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的智慧,我在跟孩子们协商的基础上,和他们“约法三章”:以后放学前的最后一课,全班所有同学都可以花2分钟时间,互相交流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如有必要,也可以离开座位。2分钟之后便不能随意讲话,不能离开座位。如果仍有未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向我报告,由我来协调处理。试行之后,课堂秩序果然大有好转,彻底解决了每天最后一节自习课“失秩”问题。

果真治班如同治水,一时的“堵”或许可以收效于一时,但长此以往,总会有溃堤决坝的时候,不如巧用“疏”的方法,直面问题,因势利导,修正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在真正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成长为规则的执行者与维护者、自我言行的约束者。

二、攻心为上:读懂学生,以心换心

诸葛亮在《南征教》中提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班级管理中,老师与个别特殊学生之间的关系虽非敌我矛盾,但处理不好,同样相当棘手。只要抓住学生心理,深入了解矛盾的本质,就能直击要害,快速化解矛盾与纠纷。

案例二:某个炎热的下午,学生A眼睛红红地来办公室找我,向我诉说学生B踩了他新买的白鞋子,不仅不道歉,还说A生太小气,小题大做,就又踩了几下。A生与B生之间的矛盾瞬间升级,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幸亏周边同学及时拉住,才避免了一场“大战”。

B生平时经常调皮捣蛋,对老师的说教不屑一顾,甚至有严重的逆反情绪,普通的教育手段根本无法见效。我决定采取“攻心之术”,尝试从B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找到他的软肋,唤起他的同理心,从而激发其共情能力,引导他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在与B生的日常接触中,我了解他最喜爱篮球运动。在跟他对话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从他的心爱之物切入主题,引入篮球遭到别人不小心损坏的情境,让他谈谈自己可能会出现的感受,从而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体验他人此时此景下的心理感受,从而理解他人,反思自己。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后,B生主动站在A生的角度去反思这场冲突,也愿意诚心实意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以上案例说明,在多数情况下,初中生并不是不明事理,而是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具备共情能力与同理心。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找到打开学生的“心门”的钥匙,用心疏导,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三、扬善止恶:抽丝剥茧,循序渐进

曾国藩曾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尤其应当如此,与成年人相比,他们更加敏感,更加在乎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作为班主任,在制止学习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要精心守护好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与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

案例三:我们班C生口才极佳,学习优秀,却异常顽皮,经常无视课堂纪律,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高见”,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批评他,可他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任课老师纷纷向我告状。

为此,我专门走访了他的家庭,了解到C生是家中长子,家里还有两个妹妹,最小的妹妹还在襁褓之中。C生的父母平时将更多精力放在两个小妹妹身上,对他的关注相对少了一些。C生为了显示其存在感,经常用肆意插话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后来,他将这种习惯复制到课堂上。

我将C生请进办公室,和颜悦色地让他解释在课堂上为何随意发言。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在家里能随意插话,在学校为什么不行?我故意在他讲话时打断他,让他体验被随意插话的感觉,引导他认识到,无论在什么场合,随意插话都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进一步引导他认识到,在家里能随意插话,是因为父母能够无条件包容他、理解他。而在教室这样的公共场合,随意插话会扰乱学习秩序,引起他人的反感。C生听后有所感悟,同意配合老师改掉这个坏习惯。

我精心为C生量身定制了一套“矫正计划”。第一步,给予尊重。我跟各位任课老师逐一沟通,将C生的家庭情况及我的计划告知他们,请求他们不要再当众呵斥C生,而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一旦他随意发言,就及时制止,课后再交给我来处理。第二步,正向激励。我一方面拜托各位任课老师多给C生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在他举手发言且回答正确后,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不再随意插话的做法给予表扬,逐步形成正向激励;与此同时,我安排了一些C生所擅长的任务,如晨读领读、演讲比赛等,让他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就感。第三步,家校沟通。我再次家访,跟C生的父母交流,请他们配合我的工作,注意在家里纠正他随意插话的习惯。此后,我随时将C生的点滴进步告知家长,赢得了家长的理解与信任。家校同时发力,经过三个多月不间断地矫正,C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善。

班级管理工作固然琐碎繁杂,但总有迹可循,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在“讲方法”“重心理”“给尊重”等方面做出努力,总能够在润物无声中收获孩子的成长,成就美好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王玉芹.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2(03).

[2]秦保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初探[J].学周刊,2022(20).

華红霞   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中学。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