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5-30周媛侯丽萍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周媛 侯丽萍

摘 要:侗族童谣也被称作侗族儿歌,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淳朴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旋律简洁、优美、生动有趣,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影响,所以在幼儿园中开展侗族童谣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具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示范不准确等。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以下對策: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定期邀请侗歌传承人到幼儿园指导;建设侗族童谣教学资源库。希望这些策略能提高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的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KY116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 媛(1983—),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侯丽萍(199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人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许多幼儿园开始将本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侗族童谣作为侗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引入一些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侗族童谣的概念

所谓童谣,亦称儿歌,是一种古老的韵话体口头短歌,由大人拟作或儿童创编,在社会中长期流传,广泛传诵[1]。侗族童谣指用侗语演唱的儿歌,其流传于侗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淳朴的语言形式。侗族童谣句式简单,朗朗上口,旋律简洁、优美、生动有趣,易被幼儿接受。侗族童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侗家儿童成长,是侗族人民实施幼儿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人良好品德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常常开展各类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童谣来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比如,侗族童谣《探外婆》唱道:“撑船上滩探外婆,脸笑微微像朵花。”表达了孩子探望外婆时开心的情绪和对外婆浓浓的爱[2]。让幼儿学习这首童谣可以教育他们尊敬长辈,培养幼儿对亲人的情感。侗族童谣《从小爱干净》则教育幼儿要早起洗脸、勤刷牙,从小注意卫生,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侗族童谣教学可以将品德习惯教育融入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生活习惯。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至6岁是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侗族童谣教学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开展侗族童谣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将幼儿分为两个组,接龙演唱侗族童谣。幼儿既要演唱自己的声部,也要学会与另一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

童谣启蒙教育关系到幼儿的智力发展。教师在侗族童谣教学中开展听唱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幼儿通过学习旋律来增强记忆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分析理解能力。如侗族童谣《青蛙歌》中,开头歌词是“三月三,青蛙叫”,这能勾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幼儿思考和分析青蛙的叫声、形态、动作和青蛙活动的季节性特点,通过拓宽幼儿知识面开发其智力。

(四)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侗歌的兴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幼儿园中开展侗族童谣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侗歌的兴趣。如侗族童谣《喵喵喵》生动地刻画了小猫活泼可爱的形象,“喵喵喵”的开头句更是形象地表现了猫的叫声。幼儿在初学这首童谣时便会被有趣的歌词吸引,能够充满兴趣地探索并学习如何在演唱中表现小猫的形象。基于此,侗族童谣教学还可以培养侗族文化传承人。侗族童谣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幼儿是将来传承文化的主力军,侗族童谣教学能够为培养侗族文化传承人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整个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活动内容,所以在进行侗族童谣教学时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但是,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的情况。例如,有的教师选择侗族童谣《筑鱼塘》进行小班教学,这首歌曲描述了侗族孩子做游戏时用泥巴搭建鱼塘的情境。它虽然歌词比较简短,但是在节奏中运用了比较多的十六分音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它的歌词内容与小班幼儿的生活不够贴近,不利于小班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具准备不够充分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具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借助教具来介绍歌曲旋律以及歌词,能使幼儿更好地感知歌曲的内涵。因此,在侗族童谣教学中,教师应该事先充分准备好教具;但仍有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比如,侗族童谣《喵喵喵》中写道,“小花猫,屋顶跳,妈妈去哪儿不知道;不知天,不知地,不知伙伴哪里去”,表现了小猫无忧无虑、愉快生活的情境。有的教师在教学这首童谣时只准备了小猫的图片,而静态图片无法充分展现歌曲所刻画的小猫的生动形象和动作特点,导致幼儿在演唱这首童谣时无法深入理解歌词含义,其情感表达也就不够到位。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提高幼儿课堂参与积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侗族童谣教学时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依旧采用“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的教学方法,教师唱一句,幼儿跟着学一句,重复练习直至幼儿完全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无法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侗族童谣教学不仅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情操,使其感悟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师示范不够准确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示范指导能力,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准确认知。特别是在音乐类教学活动中,对歌词发音、歌曲旋律等内容教师都要准确示范才能全面展现歌曲的魅力,使幼儿准确地感受到音乐之美。但是,在侗族童谣教学中,有的教师的教学示范不够准确,主要体现在歌词发音上。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唱侗族童谣时,相同的一个字在两遍示范演唱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音,幼儿在学习时容易混淆,导致其演唱也不够准确。

四、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对幼儿歌唱能力的认知不够准确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歌唱能力不同,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歌唱能力发展特点来组织歌唱活动。小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其认知方面的局限,他们在理解歌词时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在为小班幼儿选择教学歌曲时,应选择简明易懂、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同时旋律适合幼儿演唱的歌曲。若教师对幼儿歌唱能力的认识不够准确,其教学内容选择就会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影响侗族童谣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选择侗族童谣教学内容时没有仔细分析童谣歌词和旋律是否符合对应年龄段幼儿的歌唱能力,导致幼儿在演唱时难以理解歌词含义或把握不好歌曲旋律,对歌曲不感兴趣,学习失去积极性,甚至会出现唱歌跑调的情况,使得教学效果较差。

(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具以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在侗族儿歌教学中,教师如果对童谣的理解不够深入,也就无法选择合适的教具。如有的教师在教唱《喵喵喵》这首童谣时,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仅停留在歌曲中最常出现的“猫”这一主要形象上,没有深入感悟歌曲描绘的其他内容,因此搞不清楚这首童谣的教学重点,也就无法选择合适的教具进行教学。

(三)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其教学效果联系紧密,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组织好各个教学环节。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音乐教学理念也在推陈出新,幼儿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虽然学习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但进入幼儿园任教后参加的相关教学培训较少,特别是音乐教学类培训,所以他们的音乐教学理念比较滞后,导致其开展音乐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幼儿跟唱”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四)教师参与侗族童谣培训少,侗语掌握不够好

有的教师在教学侗族童谣时示范不够准确,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参与侗族童谣培训的次数较少,没有太多机会学习侗族童谣。有的幼儿园虽然会邀请侗歌老师来培训教师,但是培训次数较少,培训时间有限,教师在培训中无法全面掌握相关内容。此外,有部分教师本身并不会讲侗话,对侗语的掌握不够扎实,就会出现因为对某些侗语发音不熟悉,在进行教学示范时出现字词发音不准确的情况。

五、幼儿园侗族童谣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侗族童谣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使教师掌握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他们对幼儿歌唱能力的认知,使其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专业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侗族童谣内容,以此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除了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外,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也要主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自学的途径有很多,教师既可以购买专业书籍自学,也可以报名参加一些园外专业培训;现在有很多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在网络上学习,既便捷又实用。教师还要注意分析自身所欠缺的是哪方面的专业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在这样的努力下,教师的业务水平便能快速提升,从而更好地开展侗族童谣教学。

(三)定期邀请侗歌传承人进园指导

演唱侗歌童谣必须要把握侗语的特点和旋律韵味,而侗歌传承人具有丰富的侗歌演唱经验,掌握着大量的侗族童谣演唱技巧,邀请他们入园指导对教师开展侗族童谣教学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应该定期邀请侗歌传承人为教师开展专业指导,使教师有更多机会学习专业的侗族童谣演唱方法。同时,侗歌传承人还能为教师讲解侗语发音,使教师能够准确演唱以及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侗族童谣,提高侗族歌谣教学成效。

(四)大力搜集侗族童谣,建设教学资源库

想要顺利开展幼儿演唱教學活动,首先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适宜的歌曲。侗族童谣教学需要丰富的童谣资源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所以幼儿园要加大力度搜集童谣,鼓励幼儿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侗族童谣。同时,整理和归纳适合幼儿学习的童谣,建设教学资源库,将侗族童谣分门别类,既可以按侗族童谣的内容分类,也可以按照幼儿的年龄段分类,这样教师便可有效选择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谣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李生柱.侗族童谣文化遗产亟需拯救和保护[N].贵州民族报,2015-02-06(4).

石彦辉,覃晓宁,潘江宁,等.侗族音乐[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9-10.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