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共育行动研究

2022-05-30张晓花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新教育行动研究家校共育

摘 要:学生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当一个学生进入学校,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培养,丰富学生的认知。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要求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教育实验追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状态,追求教师的行动改变,追求完善的学校发展模式和规范的教育科研活动。文章对新教育实验中的家校共育理念和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教育;家校共育;行动研究

作者简介:张晓花(1986—),女,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平安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直是国家、社会、家庭最重视的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小单元。父母的教育理念自孩子出生后,开始对其产生影响。随着孩子慢慢成长,进入校园之后,教师成为陪伴学生时间最久、给予孩子教导最多的群体。在孩子出生到成人这段时间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产生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教育实验将家校共育、教师发展和“十大行动”相联系,期望能够让孩子在学校获得幸福、全面、深刻的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应该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的,而不是只由其中一个方面发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基于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互相配合,致力于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一、家校共育的内涵与意义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个对象,而且这种模仿有时是孩子潜意识的行为,被孩子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相对而言,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先发生。但是,在学生进入校园后,学校成为学生受教育的专业场所,学校会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且实行考核与评价。这会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受教育的感受,学生被规则约束,就会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课程任务。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各司其职,互相辅助,带给学生三种不同方面的教育,三者各自有各自的分工,是互相不可替代的关系[1]。据相关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合作,形成家校合力后的教育效果更好。第一,家校合作意味着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观念上的互相配合。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回到家后,也获得了家长的认可,那么,学生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这种教育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更加深刻,进而使学校教育获得了更大的成功。第二,学校的教育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难以在学生放学之后,再对其在家里的生活和行为表现进行指导。当家校共育的条件满足时,家庭成员可以辅助教师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获得更大的进步。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回到家后,态度却不积极。这就是家校教育不到位,家校教育未达成一致的表现。

当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可以给学生的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家长从专业的角度做出一定的改变。学校可以用正确、恰当的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矛盾,真正地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使两者成为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的整体。

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简述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其中一个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所谓开卷有益,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成长与进步,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乐观平和的心态,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新教育理念背景下开展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如每个学期为学生推荐一定数量的好书,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阅读并撰写读后感等。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和互动,促进两者互相督促,共同成长。教师应为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的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鼓励学生去市图书馆借阅,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落实到位[2]。认真完成阅读活动的学生和家长还可以参加学校以及市级单位组织的阅读讲评比赛,或分享阅读的经历,以鼓励学生和家长继续坚持阅读。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另一个行动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程度。在一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中,学生有时可以做教师的小老师。教师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才能在教育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教师还需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与时俱进。教师应兼容不同学生的看法,多听学生的发言,而后综合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不断改进教育方式,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和评价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就一件小事情,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学生的看法,而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哪里,通过不断地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加深对学生思想的了解。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将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他们交流,促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出建议。

除了以上两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也是新教育实验提倡的一个关键行动。好的习惯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便于实践的活动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活动,如交朋友、给父母的一封信、种树、演讲、跑步健身、阅读、英文朗诵等,鼓励学生坚持做下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每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尝试对学校和社会做一些贡献,如每月参加一次植树活动或志愿者活动,每月做一次图书管理员、值日生、英语主持人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获得进步。

三、家校共育要走出误区

一部分人具有错误的认知,认为学生在家庭中是由父母来负责教育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則由学校和教师教育,学校和家庭界限分明,互不干涉。其实不然,只有学校和家庭都认为自己一直对孩子负有责任,才能达到新教育理念中理想的教育模式。社会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家长和学校互相推卸责任,认为孩子的不良表现是由于另一方教育不妥造成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真实的情况是,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都有责任。因此,新教育实验提倡家校共育,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要求教师迈出校园,去家访或者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校外活动,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界限可以不必这么分明。无论任何时候,家长和学校都应该站在统一的角度引导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家庭的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父母的选择和教育模式,保留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家长在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时,也要遵守一定的边界感,在提出建议的同时应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双方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为彼此的教育方式留一定的空间。

四、新教育实验背景下家校共育的主要渠道

教育和生活对孩子来说都是重要的。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孩子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促进父母、教师、孩子三者共同成长。为此,学校可以让家长进入课堂,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或生活感悟分享给班级的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与父母的联系,聆听窗外的声音,感受不一样的世界和不一样的视角,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他们[3]。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其他的校外活动,让学生获取学校和课堂以外的其他知识,感受多样化的人生教育课堂,帮助学生接触、理解自己认知以外的世界。此外,学校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参与家校共育,让学生产生不同的体验感,使其从被教育的一方转向主动接受教育一方。家长、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形成平等和谐的相处模式,促使学生理解父母和教师的良苦用心,更加愿意站在父母和教师的视角看待问题[4]。

此外,家校共育的辅助方式还有以下几种:共读、共写、共商,其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在校表现的重视和关心,也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共读是学校、孩子与父母共同完成经典作品的阅读,以便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并且和孩子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阅读感悟。这个过程会促进学生和父母建立平等、友好的亲子关系,因为共读能增加家庭成员的共同知识,为日常交流增添话题,让两者互相督促,共同成长。如果说共读是师生、亲子共同的输入行为,那么共写就是师生、亲子的共同输出方式。这个环节是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调整教学方式。共写的方式有许多,如写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意见、学生随笔等。在共写活动中,家长和教师以点评和补充等形式进行。当下,家校联系的方式多且便捷,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群、钉钉群沟通,两者可以随时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共赏活动包括观赏教学视频、影视作品,如励志电影等。观赏影片是借助浓缩的影片智慧,给予学生非同寻常的教育感受。用影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或行为方式的教育,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五、家校合作的资源共享

家校合作需要一定的空间场所和方式进行,如资料室、图书馆、英语角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场地,也可以是学校社团、父母志愿者会、父母课堂等形式,以加深家长和学校教师的联系[5]。在这样的空间中,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则起活动组织者的作用,而社区可以以宣传员的身份为学生做一些讲座或活动,如禁毒宣传、保护环境宣传、医学知识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等,为家校合作的资源共享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资源共享室内,家长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教育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更多的学习信息;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学校近期的活动等。在理想情况下,资源共享室可以对附近的居民和家长开放,便于家长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沟通的技巧等,将资源共享室发展成一个学习、交流的中心,发展成社区的文化中心。对学生来说,资源共享室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学生可以就家长讨论的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举行演讲、朗诵比赛等,丰富课余生活,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资源共享室也可以配备相关的投影设备,作为教育影片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进一步强化家校共育,也方便家长和学生在共赏影片后开展影片交流讨论,使学校、家长和学生三者都可以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内进行交流,促进想法的互通。家长和学生也可以一起学习社区的宣传知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亲子感情。

结语

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开展家校共育,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校和家长应为学生的教育而服务,在家庭活动、学校活动和社区活动中,都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不太恰当的行为和想法要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完善思维体系,但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做决定。例如,在举办活动时,学校可以让学生代表发言,在家委会中讨论相关建议时,让学生干部旁听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发挥参与的作用,获得选择和知晓的权利,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可参与更高層次的交流,站在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魏其强.新教育实验下的家校共育行动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1(A5):7-9.

杨贵香.略叙运用地方传统文化融合家校共育的途径策略[J].家长,2021(33):67-68.

郝会平.新教育之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陕西教育(科学版),2021(10):22-23.

伍云丹.刍议家校共育的意义、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21(25):20-21.

刘征福.新教育助力,让教育之花灿烂绽放[J].教育,2020(3):44-45.

猜你喜欢

新教育行动研究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相约“新教育”的美好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