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022-05-30李蒙李艳茹刘爽
李蒙 李艳茹 刘爽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的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对医疗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在增加,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养老机构服务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因此加强医养结合型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成为必然。分析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即完善政策支持,强化立法保障;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院校专业教育,重视技能培养。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3-0128-0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上升了5.54个百分点[1]。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失能、失智、空巢老人增多等趋势,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不断增加。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将卫生资源与养老资源进行有效统筹后,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养老服务人才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养老产业的推广乃至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2]。本文分析了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机构服务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的困境,对养老机构服务人才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一、医养结合与养老服务人才
(一)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的概念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养老照护模式。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正式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任务[3]。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医养结合”的概念得到明确[4]。这两部文件从宏观的角度明确了“医养结合”的概念和要求。医养结合的类型包括在养老机构中提供医疗服务以及医养结合方式。在医养结合的背景下,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还要重视对老人的医疗照护和服务。近年来,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迅速,部分地区结合现状形成了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医养结合服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对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养老机构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养老服务人才
传统的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活动,相比之下,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养老服务更多关注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还应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心理照护、临终关怀等。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按照岗位职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负责机构的发展和运营的各部门管理人才,如院长、副院长等。第二类是在机构中提供各项养老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包括生活照料、专业护理、保健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如养老护理员、医疗康复员、心理支持员等。第三类是在养老机构中无偿提供服务或开展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个人或团体。
二、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机构服务人才建设的困境
(一)政策执行力低,现有政策难以有效落实
国家对于养老机构服务人才的建设一直以来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梳理文件可以发现,与人才建设相关的话题在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等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各省为了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医养结合的实施进程。现有出台的政策法规一直都大力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和养老服务人才的建设。但是由于受到政策条文概括性特点的影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情况也无可预知,造成实际执行过程难以达到与政策完全对接。加之后续具体的实施细则不能及时出台,对政策文件中的任务未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主体,没有明确到具体负责的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某些政策上的“架空”,使政策失去效用,不利于养老服务人才的建设。
(二)养老资金投入不足,薪资待遇低
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运营所得和政府补贴,其收入用于员工工资、水电开支和固定资产维修等方面后,最终盈利较少。尤其对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来说,其中一部分收入要投入到医疗资源方面的建设,这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2018年民政保障支出中用于养老事业方面共计1 456.12亿元,占当年全部支出的34.14%,与前些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有不足[5]。同时,养老服务人员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并不高,这制约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引进高质量人才。而且养老机构中各层服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多由照顾人数来确定,照顾人数越多,工资水平越高,但同时工作强度也随之大大增强。养老服务的工作辛苦且晋升机会少,加之养老服务人员在社会上的认同感并不高,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均得不到满足,所以养老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并不高。长此以往,人才难免流失,必然无益于我国养老机构服务人才的建设。
(三)管理计划缺乏,培养模式单一
传统的养老机构中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低,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就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所以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要求也较低。但在医养结合的背景下,对于养老服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工作内容涵盖的方面也更多。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养老机构中的服务人员有限,仅对当前服务人员的工作进行了安排,未立足于长远目标,对服务人员未来的职业进行清晰规划。在现实中也有部分养老机构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認识,仅重点培训与养老服务日常照料有关的工作技能,缺少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培养模式的单一既不利于养老服务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也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四)专业教育落后,技能人才欠缺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承担着向社会输出养老服务人才的重任。虽然国家对社会紧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但目前有关养老服务人才招生培养方面的政策尚有待完善乏[5],这就使学校面临招生难的困境。而且我国的院校中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以大中专职业院校居多。虽然一部分高等院校在专业的招生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因为养老服务工作具有劳动强度大且待遇低的特点,导致许多养老服务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工作。另外,一些职业院校缺少老年学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师资队伍力量,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教学安排上缺乏统一的规划,特别是重视理论教学缺少实践性操作,从而达不到专业性培养的目的,成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综上所述,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建设困境可以从政府层面、机构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分析,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只有通过详细分析困境可能存在的原因,才能找出解决养老服务人才建设不足的办法。
三、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机构服务人才的建设路径
(一)完善政策支持,强化立法保障
完善的法律体系能促进养老机构的法治化建设,也能为养老服务人才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政府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倡导者,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中的政策设计和实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6]。首先,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制定关于养老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出台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方面的更加具体的政策。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各省省情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现状,制定符合各自省份发展情况的人才建设的具体方案。其次,政府关于养老服务人才建设规划的任务应明确到具体部门,将不同部门的职责界定清晰,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工作,防止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阻碍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不仅要保障养老服务机构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还要确保养老服务人才能获得合理的薪资[7]。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资金扶持政策,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金支持政策。政府可以与民政、财政等部门协调,也可以引导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慈善机构等参与到养老服务人才的建设,采用多样性的筹资方式对养老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养老机构有足够的周转资金,帮助养老机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另外,政府也应加大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的建设方面,政府可以建设专项基金用于引进养老服务专业的人才,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养老机构中去工作,以及对于毕业后到养老机构中从事医养结合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资金补贴。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已经从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一段时间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物质激励或精神奖励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养老机构中从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的给予资金补贴,或者采取职称晋升、培训深造的方式留住人才。此外,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养老服务行业存有偏见,要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通过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逐步消除人们的抵触心理。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高低决定了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养老机构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有助于促进工作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医养结合服务。首先,养老机构在进行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人才的招聘时,要明确招聘标准和要求,在招聘时不仅要考察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对其职业技能的操作进行考量,在行业准入标准上严格把关,保证录用的人才是符合岗位要求的。其次,养老机构应当为其员工合理制定培训计划以及职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员工的职业培训资金的力度,为优秀的员工提供职业晋升的机会,这样一来机构的服务水平不仅可以得到提高,养老机构的长远发展也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最后,养老机构应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一是可以通过专项研讨会、定期开展讲座、互联网线上交流等方式帮助服务人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进行同行间的交流。二是可以采取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班、模拟实操等途径加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四)优化院校专业教育,重视技能培养
若想要在养老机构内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要培养更多更专业的综合服务人才。在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首先,教育部门要支持和鼓励在高校中开设养老服务等专业,再结合当前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完善培养方案,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其次,高校应从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化培养,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学科建设经验,再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课程大纲和教学教材,合理安排课程。最后,职业院校在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时,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培养专业化人才不断努力。比如,高校可以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到养老机构中去实习,由经验丰富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带领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具体岗位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为将来学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做好准备。
结语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现行养老服务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进行了整合,为当代养老机构指明了新的发展发向。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对医疗服务康复的服务需求也在增加。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需要政府、养老机构、专业院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协同合作,加快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中,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最终有助于形成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21-05-11.
[2] 余星,姚国章.国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比较研究——以日本、德国、丹麦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7,(6):46-51.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EB/OL].中国政府网,2013-09-13.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4号)[EB/OL].中国政府网,2015-03-30.
[5] 王力征.民政保障总支出中养老事业占比及组成结构的研究[J].中国保体经济,2021,(13):93-95.
[6] 李樂乐,徐仁华,袁圳伟.养老机构管理者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9,(7).
[7] 冯运红,李小平,胡德华,张忆雄.医养结合模式下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