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2022-05-30蒲莲香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蒲莲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转变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教学理念,其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缺少情感教育的概念,学生的情感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存在。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将情感教育巧妙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  初中

教师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概述

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相对的概念,都是完整教育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并处理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从情绪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将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内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认知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不受重视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门更重视学生心理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为了作用于学生的内心。目前,传统只注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但是部分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情感教育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十分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情感教育成果不能立马见效,教师想要建立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无法一蹴而就,而是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彼此才能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情感,形成教学默契。但难以验证和评估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教师没有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半途而废,毫无成效,于是弃之不理,恢复到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

(二)受应试教育影响大

道德与法治课堂由于在中考中分数占比不是很大,往往不能引起学校的重视,学生也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其他科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当作在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意识到自身肩负着育人的伟大使命,仅仅讲述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忽略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情感波动和思维运转。不仅如此,教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没有体会到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性,仅仅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忽略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远意义。

(三)情感教育的误区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两方面的误区:第一,将情感教育等同于心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关注學生的情感健康情况,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实现情感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不能把握好情感教育的程度。教师过分的掌控会造成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让学生感觉教师在操控和监控自己,会有束缚的感觉,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想要让学生领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必须先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课堂的教学内容,运用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其核心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守法律底线,提高道德水平,为以后的人生道路确定正确的走向。

(二)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到学生身上。升学是一场“淘汰赛”,加上当下的教育筛选模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自卑、焦躁等负面情绪。而教师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感教育,能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学习中。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和严肃,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且学生极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只能被动地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情感教育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教学互动,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学习进度,及时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沉浸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初中教学的必修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但受到应试教学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一直受不到学校、教师的重视,且教学内容也过于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情感教育,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主体的科学教学模式,同时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

如讲授“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教师应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告诉学生:“我们不仅仅要维护人的生命,还要尊重世界上其他物种的生命,任何一个生命都不能被轻易抹杀,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共同维护我们精彩而美丽的家园。”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世界上的生命是多么丰富多彩,人并不是唯一的生物,人还在与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生物共存,促使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体会生命的奇妙,感悟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对所有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情感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当前压抑、严肃的教学环境,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沃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实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目的。

如讲授“少年有梦”一课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梦想的概念,还要让学生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树立追求梦想、积极生活的人生态度。如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法,向学生提问:“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播放《当幸福来敲门》这类温馨励志的电影,并教导学生:“主人公即使窘迫到如此地步,但他依然坚持梦想,永不放弃,最终他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临了!”让学生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引发情感共鸣,激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

(三)结合生活环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环境,拉近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

如讲授“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友谊成长史,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并询问学生:“你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不当的地方可以改进?”教师可以把友谊作为话题展开教学,能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讲,并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注重实践教学,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想要调动的学生的情感,有时候靠简单地讲述和交流是无法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因为什么教学都没有学生切身体会更有效。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行去探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并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

如讲授“服务社会”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成为小小志愿者,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在开展帮助孤寡老人的志愿者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孤寡老人的视频,让学生对孤寡老人生活的困难、情感的孤独产生同情心理,也让学生了解孤寡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志愿者活动中,学生以三人为一组去到孤寡老人的家里,自主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的学生为孤寡老人扫地,有的学生为孤寡老人擦玻璃,有的学生给孤寡老人讲故事。学生受到了孤寡老人的欢迎,且孤寡老人十分感激小小志愿者的帮助和陪伴,让他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经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领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五)尊重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特点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教师应该加以利用,因材施教,而不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逐渐将学生同化,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教育出的人也变得模式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没有犯原则性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具有个性的且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讲授“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述自信的概念,让学生懂得何为自信,鼓励学生自我展示。同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自信,还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扬长避短,让自己成为一颗闪耀的星星,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综上所述,基于情感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调动学生的積极情绪,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行尊.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J].亚太教育,2021(2).

[2]崔倩.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东西南北(教育),2021(8).

[3]李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初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6).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前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