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双减”提质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2022-05-30梁贤超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双减

梁贤超

摘 要: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在这前提条件下,文章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为例进行单元设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一、课标要求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属于“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的学科核心概念。

(一)课标内容要求

(二)课标学业要求

1. 初步认识微生物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初步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

3. 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形态;能设计调查活动,说出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说出常见动物和植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4. 通过对生命系统构成层次的初步学习,乐于探究和实践,关注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

(三)课标学习活动建议

1.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装片。

2. 调查。调查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查各地行道树树种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调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讨论人类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讨论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持可持续发展,开展保护生物资源的宣传活动。

二、单元作业目标设计

(一)科学概念目标

1.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3. 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不断拓展人类的视野,发现更多的自然奥秘。

4.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5.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6.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二)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非生物和生物。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小生物。

3. 运用绘画、文字、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4.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交流分享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三)科学态度目标

1.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微小世界的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结果,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观察信息。

3. 养成积极参与观察讨论、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 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三、作业内容

(一)第一课时

1. 作业内容

动手操作:明白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放大镜。

实验记录

2.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制作放大镜,巩固对放大镜结构和功能特点的认识。在制作过程中消化、吸收科学知识,并对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第二课时

1. 作业内容

(1)请帮助成成完善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两个     、一个纸筒、胶带。

制作步骤:          (填序号)。

①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②取一个凸透镜放在第一个凸透镜下方

③上下移动下方的凸透镜

④将一个凸透镜放在上方

⑤使兩个凸透镜相互平行

⑥观察到清晰放大的图像,测量凸透镜间的距离

2.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制作显微镜的模型,巩固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特点的认识。在制作过程中消化、吸收科学知识,并对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了解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人类的观察领域。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三)第三课时

1. 作业内容:阅读课本P8“拓展”资料。与家人说一说,人类还有哪些发明也是受到自然界生物的启发?你在自然界生物中得到哪些启发,如何方便人们的生活?

2.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的阅读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许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体会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少便利,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发明创造中来。

(四)第四课时

1. 作业内容:制作一个你想要观察的植物玻片标本。

2.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去操作制作一个自己想观察的植物玻片标本的过程,满足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为下一节课的内容作准备。

(五)第五课时

1. 作业内容: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制玻片标本所看到的图像,如未能观察到,请教能观察到的同学,改进自己的玻片标本。

2.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在互相交流后,学生就能尽可能多地观察到不同的植物微观状态,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第六课时

1. 作业内容:寻找生活中其他的水中所含有的微生物,对你最感兴趣的水(如河水、雨水、积水等等),制作玻片标本并进行观察,画出所观察到的东西形状。

2.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堂上观察的是通过培养出来的水,让学生带着疑问及好奇心,去制作一个感兴趣的水的玻片标本并观察,满足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

(七)第七课时

1. 作业内容:画出本单元你所学到的内容的思维导图。

2.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画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可以从思维导图中,了解学生对哪些地方的认识不够深入。

四、成长感悟

本单元的作业,更多地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这既是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也满足“双减”政策下的要求。通过动手制作,制作放大镜、制作显微镜的模型、制作一个玻片标本、画思维导图,在制作过程中消化、吸收科学知识,并对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参考文献:

[1]熊小平,吴永凤.“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三化三策”[J].教育科学论坛,2022(11).

[2]滕俊玲.“四维三层”:基于学科素养的科学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2(06).

[3]王秀侠.把握“双减”契机,探寻作业突破——小学科学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J].山东教育,2022(Z1).

[*本文系2021年广州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融合科技企业实验经验的STEAM课程创新行动研究》(课题编号:KTLX20211446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