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哲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究

2022-05-30黄哲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命哲学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观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生命哲学与价值观教育融合的意义,阐述生命哲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提出生命哲学视域下通过尊重生命的主体性、回归教育本质、践行价值理念、榜样示范引领等途径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生命哲学 大学生思政教育 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1-0035-04

生命哲学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理论学说,是针对19世纪以来科学理性极度膨胀导致的人的生命价值、生存意义被漠视,人的生命被异化的现状而提出的。研究生命哲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狄尔泰、齐美尔、奥伊肯和法国的柏格森。这些生命哲学家的价值取向虽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关注人的生命,提出将人作为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强调生命的精神创造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倡导“对话与交流、表达和理解”的人文科学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研究作为生命体的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从生命哲学的高度观照价值观教育,审视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重塑生命关怀。

一、生命哲学与价值观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

生命是人存在的物质载体,其存在方式是合目的的生成、摄取、同化、顺应、再生、繁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的自我表现和自我体验所构成的生存、生活活动。生命哲学将人作为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倡导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大部分学者将生命哲学系统地概括为对自我经验理论的贡献,认为生命哲学是一种信念,人通过生命这个媒体了解和得到自己,不是一种突然的对“真正自我”的突破,而是把经历变成方法,使人更接近自己。生命哲学理念提倡生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一部分现代人作为个体,缺乏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关注,难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生命哲学应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融合,通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引领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凸显教育核心价值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人作为个体在有限生命历程中的自我敞现和自我教育。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训练,更要深入生命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社会模式不断转型的今天,人们的生命存在、生命发展、生命价值在不断交流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此,高校须通过生命教育的途径,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引导、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在生命哲学视域下开展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理解和尊重生命、确立人生目标和探索人生意义,对矫正大学生的空心化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二、生命哲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德国生命哲学家齐美尔曾用两个特别的命题来说明生命:“生命比生命更多”(Leben ist MehrLeben)和“生命超出生命”(Leben ist Mehr-als-Leben)。“生命比生命更多”即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生命是一种运动,存在本身即为一种价值。但生命的含义不仅于此,它通过创造生命更新自己,同时创造出具有规律和意义的非生命性的东西,使其具有超越生命自身的能力,这种生命特性即“生命超出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位学子拥有幸福人生。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强烈自我设计愿望的“生命人”,让大学生感知幸福,拥有“比生命更多”和“超出生命”的教育,理应倡导凸显主体性、社会性的价值引导。

(一)个人发展的自觉

大学生是历经高考选拔的青年群体,是社会人才的储备力量,是拥有独立思考和执行能力的生命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不仅是决定个体主观取舍的内在机制,也是支配个体所作所为的内在机制,一个人的自我得到发展和改善,他的意向和行为自然能得到改善。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是增强学习动机、规范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效率、坚定学习信念的前提,是积累知识硕果的关键,也是實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本源。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丰富专业知识,追求更高层次的自身发展,强化学习主体意识,不断认识自我、省思自我、完善自我,积极勾勒人生蓝图,为实现人生理想奠定坚固基石。

(二)直面人生的勇气

巴尔扎克曾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大学是学子心中的象牙塔,但大学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也面临着环境的影响、学业的压力、情感及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意志使人最终战胜生活的磨难而成为超人。生命的存在除了生理性的肉体生命,同时兼具超越生理特征的精神生命。因此,在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直面困境,在追求意义的人生历程中培养乐观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格,将自己磨炼成为生活的强者,由此拥有直面人生的勇气。

(三)生命意义的绵延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赋予了人生活的动力、生存的目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是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由于人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因此在生命价值观教育中,要鼓励大学生发掘潜能、创造自我价值、迈向人生目标,使其拥有充沛的情感体验、感受自我尊严的获得与自我价值的存在。另外,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价值要通过社会价值来体现,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内容的传递应围绕个体的社会属性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应以社会主导价值观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国家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三、生命哲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施策略

生命哲学视域下的价值观教育是指导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标准看待社会和人生,由此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关注自我的发展、形成坚定的信仰、培育健全的品格的教育。本文主要从主体性、教育性、实践性、示范性四个方面入手,展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一)尊重生命的主体性

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近年来教育者对教育教学活动达成的一种共识。价值观于学生而言,是生命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非外界灌输植入获得。大学生是有过不同程度社会生活经历的群体,其在之前的基础教育阶段,价值观就已逐渐孵化成型。以拉斯思(L.Raths)、西蒙(S.Simon)和哈明(M.Harmin)等为代表的价值澄清学派(values clarification)认为,直接灌输的价值观教育方式并不可取,对正在完善自身价值观的个体而言起妨碍作用。由此,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产生自我生命发展的主观意念,拥有对自身价值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

第一,通过国家与社会的主导价值观进一步剖析大学生已经形成的价值观,指导其在反思和应用中发展完善价值观。大学生行不由径或行不从径,都是价值观的选择。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改革开放的建设年代,到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学生会跟随历史时空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领悟,高校教育者应密切关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及现状,有选择地选用教学材料,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责任感。例如,在当下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展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强调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地位,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感,进而督促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将小我融入祖国和社会的大我中,将人生目标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书写符合时代主题的人生篇章。

第二,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辨析的能力,使其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社会现象中拥有判断和选择的主动权。在网络媒体时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被各类纷乱繁杂的网络信息干扰,价值观也受到一定影响。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会其甄别与筛选信息,注重创设情景式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和感知生命价值,或者使学生置身于有价值沖突的环境中,引导其明是非、辨善恶、识好歹、知良莠,加深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而使其规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人生观,树立髙尚的人生理想与精神信仰。

(二)回归教育本质

生命个体的价值观来源多样复杂,家庭、社会、同伴群体以及个人经历对价值观的获得与重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毋庸置疑,学校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当代教育学者石中英认为,价值观教育是培养正直的、真正的、有良好品格的人的教育,从概念关系上看,它与学术教育、技术教育相对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非进行理性知识和经验的堆积,因此,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均应回归教育本质。

第一,关于教学方式。大学教育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大学生学习的科目以专业课居多,未开设价值观教育专门课程。但是,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学习主题中,都蕴含着价值观教育的元素,有助于学生形成某些积极的价值观。例如,建筑类专业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奋钻研、巧妙创新的价值观念;数学专业课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好奇求知、严谨务实的理性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责任意识;等等。对此,高校教师应积极挖掘学科的价值观教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或者课后活动将其自然融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丰富价值认知、培育价值情感,最终促进学生的价值理性成长。

第二,关于教学内容。学校是大学生眼中的微型社会,除显性课堂教学活动外,学校里的其他生活内容都具有教育价值,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形成。例如,学校文化、班规班风、社团活动、校园网络、教师的态度和期望、同学的肯定和赞许等属于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协同建设,有利于发挥良好的教育效应。由此,高校应协调各教学行政部门形成合力,同时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格局,多措并举,使价值观教育在各个环节中真正落实到位,相互补充发挥整体效应。

(三)践行价值理念

实践性原则是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原则。对生命个体而言,价值观不能在头脑中自行产生,它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选择的结果。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生命个体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在获得发展与新体悟的过程之中,形成新的价值观。大学生在践行价值理念的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训练,从而提高自身对生命价值观思辨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其他实践者身上的优秀品质,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及品质。

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践行价值理念,主要从几个方面落实:一是制订明确的实践活动目标。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告知学生活动要实现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良好习惯等培养目标。二是实践过程中注重引导和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常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提高发现问题、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水平;在活动中出现疑难问题时,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同时予以其适当的点拨与指导,既培养其持之以恒的坚韧品质,也避免其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第三,做好实践活动后的总结教育工作。实践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才是最终追求。总结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在理论上澄清是非、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在道德上加强修养都十分重要。

(四)榜样示范引领

当代大学生尽管崇尚独立个性、强调主体意识,但也容易被社会和周围“流行”的观念与行为影响,甚至将其当作自己行为选择的价值判断标准。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价值观教育,要注意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第一,弘扬伟人精神,传递生命力量。大学生处于生命旺盛的成长阶段,情感输出强烈、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深入了解伟人的奋斗经历、卓越成就、崇高思想与良好价值观后,感性认识会上升为理性认识,产生对榜样的积极情感,从而找到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从来不乏品德崇高、意志坚强的时代楷模,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等,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对全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让他们的生命意义更具绵延性。要在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加强对伟大人物事迹的传颂,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最终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在学生群体中挖掘榜样学子。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共生性”原则,人的思维会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同样个体思维对群体及其发展又有着促进作用。个体先进的思维成果通过扩散、渗透可以成为群体的共同思维,使群体的思想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教育者应给予表彰并将其树立为榜样。学生在榜样的示范与引领下,会不自觉产生模仿行为,并在模仿中逐步内隐为自己的价值观。例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举办“榜样学子”“道德模范之星”“十佳大学生”等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学子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并召开表彰大会,介绍其光荣事迹并加以宣传,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再通过环境的力量使“共生效应”最大化,促使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生成、内化、确立。

价值观取向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评价、选择和行动,生命哲學视域下的价值观教育正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认真看待人生的意义、懂得关注自身思想的需求,从而拥有坚定的人生方向的一种教育形式。在生命哲学视域下高校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教育者要注重对生命主体内在、外在的双重引导,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理论,同时构建以学校为主,以家庭、社会为辅的教育大环境,实现多方联动,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费尔曼.生命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柴志明,何仁富.大学生命教育论: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4]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周天梅.论自我的发展: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张娜.生命意义的三重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06(19).

[7]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汪银,何善亮.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8).

[9]张佳亮.大学生价值观教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

[10]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黄哲(1992— ),广西河池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生命哲学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观教育
善用社交网络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构建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研究
浅谈“英语小话剧”对学生英语学习及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
艺术意境中生命哲学的静照及其表征
从熊十力的生命哲学看人的生命观
关于《老子》生命哲学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