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16-12-01袁黎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2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摘 要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了现代媒体市场的主力军,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在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了不少的挑战,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着力加强高校和政府的监管和引导职能、全方位多角度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多重主体共同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扩宽和创新运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载体等多种措施来加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价值观教育

作者简介:袁黎,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61

新媒体是与报刊、书本、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而言的,主要是依托于数字、移动通讯等技术,通过手机、电子邮箱、网络论坛等新型的传播方式来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腾飞,新媒体以其传播的迅速性、方式的多样性、手段的兼容性等特征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在现代传媒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大学生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不仅是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更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由于新媒体快捷方便、信息覆盖量大,大学生对其的喜爱和追捧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媒体,但不可忽视的是新媒体技术在高校中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本文将着重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提高在新环境下大学生价值教育的有效性,以便更好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具有吸引力

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除了课堂外,他们主要就是通过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来获取信息。相比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的现代化、时尚化气息更能吸引年轻的大学生们。依托于QQ、视频、图片等方式,集文字、声音、图像等于一体,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向大学生展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消极被动”的态度转化为”积极主动”,有效的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正确价值取向的全方位的影响。同时,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更具有随意性,无需硬性规定接受教育的时间和地点,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二)新媒体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媒体就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然而这里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同于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它不仅指接受教育的自觉意识,还包含主动进行教育的意识。首先,新媒体中的微博、论坛、博客等新兴方式的社会化,使大学生逐渐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体,他们创立自己的博客品牌、朋友圈等,企图把自己的价值观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来,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人。其次,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有选择性地关注一些具有价值观教育意义的博文、微电影,主动的接受教育,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认清社会主流价值观,并对自身进行自觉地调整。再次,大学生利用博客、空间等创造出一些新的精神产品,成为了虚拟世界里的创作者,并在同类群体中宣传价值取向,探索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创造性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三)新媒体传播和交流方式更加人性化

传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往往是单向传播方式,教育者单方面的自上而下强行进行理论灌输,受教育者只能扮演被动的接受的角色。但是新媒体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传播方式,变为交互式传播,使价值观教育的手段更加人性化。大学生在接受新媒体所传达的价值观信息时,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同学、老师相互探讨,平等的交换信息,将抽象乏味的理论变为新颖地情感交流,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由于新媒体多是虚拟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空间上的限制,多采用间接交谈,无需面对面,减少了大学生的拘束感。这样更能使大学生吐露心声,把自己价值观上的缺陷展现出来,以便教育者更好的洞察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大学生自我意识提高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监管上的挑战。首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整体掌控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以往相比,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之外,还需重视大学生在新媒体应用上价值观取向的变化。在现实社会教育者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语言、神情、习惯等方面来直接了解其思想动态,但在新媒体开放性的环境下,其空间的近乎无限性,要了解全方位的掌控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很困难的。“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到2.3亿,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为3.85亿,博客和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为3.18亿人,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比如96.1%的大学生使用过SNS社交网络,而且参与度和活跃度高,浏览时间长,内容涉及面广。”①因此,在新媒体盛行的环境下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动态进行监管需要教育者花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经常关注大学生的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定期针对他们的思想进行调查,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其次,政府对新媒体的管理经验不足。新媒体在中国的兴起的时间短,政府管理的经验极其缺乏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上始终没有跟上其发展的速度,这样的结果就是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都蜂拥而至,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受到严重的干扰。

(二)海量多元化的信息易造成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和混乱

“新媒体传播的显著特点是‘传播主体人人化和传播途径多元化,其结果必然是价值选择多样化。” 新媒体一般不受版面和播出时段的限制,信息的容量是无限的,传播的方式层出不穷,不同的文化激烈的碰撞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导致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使得现代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具有多样化。除此之外,新媒体所涵盖的信息包罗万象,传播的面积甚至可以越过千山万水遍布全球,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利用了这点,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火速蔓延到各个领域。他们雇佣一些职业撰稿人,利用论坛、电子杂志、微博等形式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性发展和自我发展,企图扭曲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上全盘西化。虽然我们极力在推行具有权威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一个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强调权威,要比在以往任何时代都困难得多。” 海量多元化的信息造成大学生价值观混乱,对各种价值观的认识不清晰,给宣传权威价值观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新媒体的过度使用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冷漠

新媒体的普及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得海量的信息,任意的表达自己观点看法,获得对社会的全新认识。在互联网上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推开一扇扇陌生的门,掌握天下的资讯;手掌中一个小小的手机只需轻轻一触摸,就可以与全球各地进行沟通交流。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频繁,出现过度依赖的趋势,不少大学生整天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缺乏与现实社会交流的机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产生抗拒的心理,这样不仅导致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冷漠,还致使他们自我封闭,不与外界交流,致使价值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出现价值扭曲的现象。总体来说,大学生对新媒体依赖最重要的表现是网络成瘾,在网络世界里寻找心理安慰,弥补心理落差,同时,这也是病态人格的本质原因,现实与虚拟的落差使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价值观错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和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新媒体不仅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重要的载体,更是思想的集聚地。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价值观教育需要高校和政府加强监管和正面引导。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或制度,规范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净化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使之积极健康向上,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次,政府和各高校要对新媒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对价值观的正面宣传和教育。通过新媒体树立一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对媒体进行积极引导和监管,加强他们的自律。在新媒体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就是广大的媒体,对他们加强引导,规范其行为,可以有效的避免舆论偏离权威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起到重要导向作用。

(二)多重主体共同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对新媒体有着强烈的依赖,传统的媒体素养只是简单的理解、接受、听说等能力,而现在新媒体素养不仅包括这些,还有对新媒体的认识和选择以及对其传播内容的深层解读等能力。新媒体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到大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因此,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对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需要多重主体共同发挥作用。首先,高校要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责任,开展相应的课程。其次,需要建立高水平的新媒体素养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解读信息背后隐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作为认识对象的新媒体也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向大学生展示新媒体相关的知识,举行一些辅助性的活动,例如网络征文、技能比赛等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三)扩宽和创新运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价值观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这是其规律性的要求。然而时代在发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标新立异,需注意不同媒体的优势互补,发挥其综合效应。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的确有其先进性,但我们却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优点。例如报刊书籍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发行量大,一些名著都是以书籍作为载体进行传播,而且无论在哪一个高校,都会有自己的图书馆,供在校大学生阅读;传统的电视媒体具有传播快捷、受众面广、感染力强的特点,作为老牌的媒体形式,很多大学生习惯于从电视中获取信息。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他们各自的特点,有选择性的运用这些载体,加强传统和新媒体的互动,扩宽载体的形式,形成全方位的媒体网络,发挥其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创新载体尤其是新媒体在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在原有的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些新兴的媒体形式。鼓励教育者建立自己的微博,及时更新,针对大学生价值观上的突出问题,给予解答和分析。同时建立QQ群、朋友圈、飞信等虚拟社区,经常发布一些主流信息,扩大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注释:

修新路.SNS社交网络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中国大学生在线.http:/news.univs.cn/2011/101l/893688.html.

张务农.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教育探索.2012(9).

王葎.价值权威及其可能——从韦伯的“价值无涉”说起.哲学动态.2008(6).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徐振祥.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黑龙江教育.2008(11).

[4]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理论战线.2009(6).

[5]张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6]邹国振.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学术论坛.2012(1).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态共同体的构建
浅谈“英语小话剧”对学生英语学习及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