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2022-05-30李威峰

关键词:教学观课程标准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全面迈入核心素养时代,而在教学中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一个需要教师全面学习、理解、转化的复杂过程。从宏观层面来看,教师需要坚持育人为本,秉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英语课程理念,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及秉持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全過程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课程标准;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重新界定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确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提供了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和新方法[1]。《义教课标》的颁布,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全面迈入核心素养时代[2]。

《义教课标》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相关要求,有机衔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总结、继承和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规定和要求,并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进行全面修订[3]。全面落实《义教课标》不是全部推倒重来,而是需要智慧地继承、衔接和发展,其根本落脚点在于一线教师、在于课堂实践。因此,落实《义教课标》需要教师透彻研读其内容,深刻理解其性质、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内容,领会内化学业质量标准,清晰明确课程实施路径,努力创新教学、评价方式。这是一个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且理解消化时间较长、转化实践甚是复杂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顺利应对、全面落实《义教课标》?笔者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英语教师应纲举目张,更新迭代育人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等四个观念。

一、育人观:坚持育人为本

《义教课标》在“课程性质”中强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一方面,英语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其中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6]。这回答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具体来说,坚持育人为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7],集中体现教师“言传”之作用。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要求教师能基于What、Why、How等三维研读语篇,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语篇的文化内涵,准确把握语篇的育人价值(Why)。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单元“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中Section A 1a-2c 课时的听说整合教学为例进行阐述。Section A 1a-1b的四个小听力(口语)语篇分别谈论和谁一起去参加聚会、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参加聚会、穿什么衣服参加聚会以及是否要参加聚会,集中体现了“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同学间良好人际交往、邀请同学同行、建议同学穿着得体、主动关心内向同学的育人价值。Section A 2a-2b的大听力(口语)语篇讲述的是学生围绕时间、地点、活动等谈论如何组织聚会,集中体现了同学间巧妙坦诚建议、智慧接纳意见、合理分配任务、有主有次协作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听说整合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五个听力(口语)语篇的上述育人价值,提升学生听、说语言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抱有合理期待,让他们获得积极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教师的信任[8],集中体现教师“身教”之作用。如何让那些目前在英语学习上暂时落后但又特别迫切需要教师帮助的学生也能获得积极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教师的信任,是教师最重要、最具标识性的任务。只要教师为这些学生提供起立回答的机会,如根据学生的表现采用变换提问、降低要求等方式让学生开口回答,再加以真诚的正面评价,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而获得积极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是学生看得见且感受得到的教师之“身教”。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中 Section B 2b课时的读写整合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若学生无法归纳出第二段的main idea,教师可以请学生朗读第二段的key sentence“Good speakers change the way they speak in different situations.”,唤起学生的真实阅读体验;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会或不能准确发音“situation”,教师可以通过领读帮助学生准确发音,并真诚地给予“Well done. Thank you very much!”等表示肯定的表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开口回答的获得感,感受到教师的帮助和信任。当然,如果能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遍key sentence,即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体验和帮助,自然就更好了。

二、课程观:秉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

《义教课标》在“课程理念”第一条“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中明确指出,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9]。这一理念涵盖了落实课程标准的全部环节。因此,英语教师不仅需关注教材、教学文本和课堂,更需透彻研读课程标准,树立宏观的、整体的英语课程意识这一高位、上位的观念,充分理解英语课程在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改进四个方面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

具体来说,落实《义教课标》的课程观就是要求教师从课程目标分解出发,去理解和确定单元目标、语篇目标、课时目标,并基于课程内容整体结构和分级要求,去分析、理解和选择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教学内容,或是根据具体学情再构、再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和方式,探索尽可能体现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学模式,关注课堂学习活动即时评价、课后作业设计、阶段学习检验和学期考试等不同教与学阶段的教学评价改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确定、选择、创新、改进的整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体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统领作用。

下面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Teams”的第三课时“A Special Team”的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方式创新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若仅从本课时语篇来看,文本描述的是在一次地震中,Mr. Lin临时组建了一支由原本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组成的特殊团队,并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的故事。语篇按故事发展时间轴来清晰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也能体会到团队领导人勇于担当和团队无私合作的重要性。但纵观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发现,“A Special Team”后面的“Speaking”板块就是谈论“What special teams can you think of?”,并配有 “Astronauts work as a speical team.”的插图,且其后的“Communication Workshop”中“Writing”板块的写作任务是“Write about your teams.”。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读说整合教学,把“A Special Team”的阅读与“Speaking”板块整合在一起,并增加从“天宫”空间站出差回来不久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组”及刚刚出发到“天宫”空间站的“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人组”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对比讨论不同special teams的特别之处及其价值意义,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策略的同时,特别聚焦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设计读写整合教学,把“A Special Team”的阅读与“Writing”的写作任务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后根据自已的真实经历或体验,尝试写一篇“My Special Team”的文章,帮助学生迁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

三、教学观: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活动设计是组织与实施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义教课标》在课堂中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义教课标》明确提出了包括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的结构化课程内容。相较于《高中课标》的内容结构,《义教课标》增加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类互动关联的活动[10]。同时,《义教课标》在“课程理念”第三条“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中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11],要在教学中“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12]。

具体来说,落实《义教课标》的教学观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为引领,以连续性文本或非连续性文本、口语语篇形式或书面语语篇形式等不同类型语篇为依托,以及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时体现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路径,围绕主题,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紧密结合,组织逻辑关联、循环递进的系列学习活动”[13],鼓励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14]。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单元“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中 Section A 1a-2c 課时的听说整合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教师可以依托四个短对话的听力(口语)语篇和一个长对话的听力(口语)语篇,基于What、Why、How三维进行语篇解读,并围绕“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范畴中“人际沟通”主题群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子主题内容,设置听说主题情境“参加英语老师的婚礼”,串连起五个听力(口语)语篇所对应的小情境。在听前,教师可以通过“If Miss Chen invites you to her wedding party, will you go there?”“What will you wear?”“Who will you go with?”和“How will you go there?”等四个问题[15],唤起学生真实生活体验;在听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获取参加聚会的相关信息,学习、梳理、思考如何邀请、询问、建议、协商等语言知识;在听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五个听力(口语)语篇,判断说话者所传递的意图,加深理解说话者所运用的语言技能,并进行模仿应用;在听后说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参加英语老师的婚礼”这一主题情境,把听力(口语)语篇中相关的交际语言及人际沟通技巧迁移运用到参加英语老师婚礼及为英语老师婚礼设计Games的活动中,并依据自己和英语老师的实际情况适当想象,创编出不同情境、长短不一、合情合理且体现生活体验的对话。上述活动体现了学思、学用、学创三结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内容、语言、思维、文化等四维融合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评价观:秉持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全过程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义教课标》在“课程理念”第五条“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中提出,“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16]。可见,“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成效[17]。“教—学—评”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观[18]。此外,《义教课标》明确指出,“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19]。

具体来说,落实《义教课标》的评价观就是要求教师聚焦和理解反映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要求的学业质量标准,将之对应地理解细化到课程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以教定评、以评验学,把教学目标和学习期待对应落实于各个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中,实现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同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也成为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此外,教师要建立主体多元(教师、学生等)、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素养导向的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期末评价等在内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例如,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张恩实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Section A 2d 课时的听后说环节设计了任务“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dream jobs.”,并制订了相应的评价表(如表1所示),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表1中的“Be clear”“Be helpful”“Be expressive”三个内容维度,指向学生在本课时前面有关“talk about dream jobs with a friend”教学活动中所习得的内容、语言、思维及文化等维度的内容,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借助表1,学生在编对话时可以对照自评,在展示对话时可以对照互评。在这一过程中,评价的主体既是学生(有助于发挥学生参与评价的主观能动性),又是教师,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再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义务教育教材英语作业本(2022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本(其他册次及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作业》也与本例同样编排)的每一课时作业都设计了5星评价(如图1所示),分别对应完成(1颗星)、书写(1颗星)、质量(2颗星)、订正(1颗星)等四个维度的过程评价,且作业的扉页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作业过程评价记录表(汇总表),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只要努力、认真,就一定会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教师可以依据教情、学情,恰当选择作业内容,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过程监控作用。

总而言之,落实《义教课标》是教师慢慢消化、不断实践的过程,需要教师勇于、善于从What、Why、How等三维解读文本内容,深刻理解文本背后的“精彩”,并思考、转化、落实于教育教学中,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威峰.以教研推进深化课程改革[N].浙江教育报,2022-05-20(5).

[2]王蔷.课程实施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5):3-11.

[3][17]梅德明,王蔷.新時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22(5):19-25.

[4][5][6][7][8][9][10][11][12][14][16][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4,47,47,2,2,2-3,3,49,2,42.

[13]蒋京丽.发挥育人价值   培养“三有”新人[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5):20-25.

[15]李威峰.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主题情境创设原则[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1/2):3-6.

[18]梅德明.努力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建设新发展[J].英语学习,2022(4):4-17.

*本文为2021年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范式研究”(课题编号:Z2021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观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生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确立正确观念注重学导教学研究
诗心语文的“田园嬉乐”教学观
探析高中语文“实用说”教学观对学生的濡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