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心育与五育融合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2022-05-30陈福萍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文化建设

陈福萍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质成长的关键期,学校推行心育与五育融合策略,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符合学生素质培养要求。在具体制定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计划时,需在学校课程中渗透心育内容,融合各学科资源,推出更多的文化活动,以拓宽学生融合实践的阈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初中心育;德育融合;文化建设;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1/24-0127-02

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心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整合心育与五育融合资源、创设心育与五育融合氛围、组织心育与五育融合活动、拓宽心育与五育融合实践,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水平。

一、整合融合资源,奠定校园文化建设基础

学校课程建设渗透心育内容,需要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对教学内容做整合处理,寻找适合的切入点,渗透心育内容。同时,教师在相关学科的教学中需组织一些融合性学习内容,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辅助。此外,学校文化建设与心育有很多的融合点,针对学生的心理诉求,教师可设计组织一些文化宣传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激励其自觉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引入民主管理机制,围绕学生设计管理计划,并抓准教育契机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实施心理辅导。学校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也应有意识地渗透心育内容,这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如主题征文活动。学校应设计具体任务,班级和学科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搜集习作素材,进行主题学习。在征文评选环节,当学生获得参赛荣誉,学校和教师应给予学生表扬,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设融合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

心育与五育对接融合,需要环境因素的支持,学校在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实践安排、文化活动设计、家校联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展开活动研究,可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包含诸多内容,其中,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校园之声、校园网络等都属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合理利用文化宣传工具,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辅助教育。

如“心愿长廊”建设。学校可专门开辟一个文化长廊,让学生以卡片形式,写出自己的心愿,并用细线系在长廊上,这样可以组成一道“心愿风景线”。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心愿长廊”下许下愿望,或者是观看其他同学的心愿卡片,从中汲取一些启示,带来心理触动。“心愿长廊”能为学生提供无声的心灵交互平台,学生在书写、观看、讨论中展开自我反思和检查,能自然矫正学习方向。再如,学校在校园网站上开辟的“知心姐姐”心理辅导专栏,通过学生无记名形式展开心理咨询,专业教师耐心解疑答惑,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安慰。

三、组织融合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手段

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众多,学生对这些文化活动充满期待,自然带来更多心育与五育对接融合的机会。学校在一些固定节日,或者是重大活动中推出一些文化产品,可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可多点对接心育内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育,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在心育渗透情况下,对文化活动做创新设计,能够提升教育品质,对学生心理带来冲击。如孝德故事宣讲活动。学校规定每一个班级都要利用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讲述身边的孝德故事,传递正能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此类活动有比较高的认同感,愿意主动搜集一些故事素材,并积极在班级做生动演讲。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出现一些逆反心理,家长对此深感不安,因而学校可以适时推出孝德文化活动,让学生主动讲述、感悟孝德故事。再如,兴趣社团展示活动。学校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做成果展示,为更多学生带来表现的机会。同时,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重点关注一些展览项目,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并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其展示宣传效果会更好。

四、拓宽融合实践,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学生需要经过学习实践的历练来实现成长目标。鉴于各个学科都有课外训练任务,因而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在其中融入心育内容,可以为学生带来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行动,组织一些文化宣传、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观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植物园、动物园、采摘园等,这是為学生提供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契机。如果学科教师能够深度参与,并要求学生展开习作征文活动、观后感书写等,将社会化活动与语文学科教学相对接,不仅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动力。此外,设计节庆活动,如赛龙舟、灯会、联赛等,既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观赏机会,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实现心育目标。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育环境。要实现心育与五育的完美对接,需要学科教师主动学习心育教学内容,对学科教学展开创新探索,适时辅导学生心理。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渗透心育内容,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庞少鹏.“五育”融合背景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4).

[2]胡和秋.德育与心育融合共促学生健康成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小学校长,2021,(08).

[3]杨晓梦.继承与重构:新时期初中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探索[J].中小学管理,2021,(01).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文化建设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