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联校网教”的“三个课堂”应用研究

2022-05-30陈晓辉王玉芹刘宝龙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三个课堂应用研究

陈晓辉 王玉芹 刘宝龙

摘   要:“联校网教”是“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最佳实践,契合呼应了信息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结合河北省青龙县依托“联校网教”教学模式开展“三个课堂”的应用实践,从“联校网教”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应用模式分析、实施效果的反馈和思考进行深入阐述,更好地发挥“联校网教”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联校网教;三个课堂;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1/24-0024-04

“联校网教”是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崇阳县创新开展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其依托互联网和互动教学软硬件设施,让城市优秀教师为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上课,进而让偏远地区的学生共享优质师资,助推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出“联校网教”的概念是在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2020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又明确提出了“推广‘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鼓励组建实体机构以‘联校网教的方式集中开展‘三个课堂应用实践”。

一、河北省青龙县“联校网教”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河北省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社会原因,导致这些地区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北省教育厅于2020年上半年印发了《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推进方案》,明确提出了“要着力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以‘联校网教为主要推进模式,组织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构建共同体”,并选取了省内三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县域:秦皇岛市青龙县、唐山市滦南县、石家庄市赞皇县,分别在这三个县域内重点推动“联校网教”教学模式,打造适合全省推广的示范区域。

青龙满族自治县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东麓,县域国土面积3510平方公里,全县共有基础教育学校197所,其中,乡村教学点129个,占比高达65%以上。青龙县教学点多、布局分散,且教学点内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青龙县全域组建了“联校网教”共同体和“教研共同体”,实践“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即“三个课堂”的常态化按需应用。

二、“联校网教”推动“三个课堂”应用模式分析

2012年,在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首次提出了要发展“三个课堂”,提升偏远地区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三个课堂”的提出,为有效弥合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质量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当时在县市一级的具体实施层面上,对“三个课堂”的概念理解和推动方式还存在诸多困惑,并且农村偏远地区的互联网带宽和基础设施环境还无法满足开设“三个课堂”的要求,致使“三个课堂”在乡村小规模学校未得到广泛实施。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晰了“三个课堂”的专门性、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特别强调了“联校网教”这一信息化教学组织模式的重要性。

(一)“联校网教”的基本组织形式

青龙县“联校网教”共同体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中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专递课堂由24个总校自行统筹安排辖区内完全小学与完全小学、完全小学与教学点之间结对帮扶,构建总校内的“联校网教”共同体。其采用线上直播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的方式,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教学点开足开齐开好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名师课堂依托中央电教馆的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组建17个县级骨干教研团队,接受国家级名师团队的引领,同时带领全县相关学科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和示范教学活动,共同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联校网教”提供师资保障。名校网络课堂依据就近原则,由县域内优质资源学校与合作校联合起来共同为本校学生及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结对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薄弱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联校网教”的基础设施环境

实施“联校网教”,互联网络是保障,软硬件设备是基础。为保证教学效果,青龙县全县学校(教学点)的网络接入由青龙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参与“联校网教”的学校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完全小学以上学校1000M带宽到学校,教学点100M带宽到学校,单个教室网速为10M以上,保证音视频清晰流畅。青龙县域共建有精品录播室116间,“联校网教”实施全部在优质资源校内的录播教室中完成,各优质资源校合理配置录播系统、交互式触控一体机、显示屏(电视)、高清摄像头、全向拾音器等基础设施。初中学校统一采用海康同步互动录播系统,完全小学统一采用希沃常态录播系统,教学点使用钉钉平台,每个教学点设有一间听课教室,选址尽量减少外界噪声的干扰,做适当的隔音和光照处理。

(三)“联校网教”的课程设置

专递课堂主要在各总校内的完全小学和教学点之间进行,每个总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可组建多个“联校网教”共同体,共同体内学校统筹安排课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时间,教学资源同步共享,学科以英语、美术、音乐为主。各总校每学期每学科均制定《专递课堂——“联校网教”共同体活动规划表》。名校网络课堂学科及课表由县内优质资源学校、合作校及受助学校共同商定,主要针对受助学校的相对薄弱学科,有效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

(四)“联校网教”的教学管理

在青龙县专递课堂中,总校优质资源校授课教师被称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在授课时,受助教学点有一名教师进行协助,被称为“听课教师”。主讲教师负责传授理念、教授教学内容;听课教师负责辅助教学、维持课堂教学秩序。青龙县教育局统一提供《“联校网教”教学点课堂反馈记录单》,分别由主讲教师和听课教师于课堂结束后填写,记录和反馈教学过程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此同时,为弥补“联校网教”教学模式现场感不足的问题,主讲教师需到教学点进行回访,通过开展师生交流,了解班情、生情、学情,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此外,青龙县教育局开展了专项督导探索“联校网教”常态化运行机制建设,由青龙县教育局电教站和教研室共同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和督导工作。第一,加强日常巡课,督查“三个课堂”课表的落实情况。第二,教学督导人员、教研人员、主讲教师及听课教师需在同一钉钉群内,坚持日常听课,随时指导教学,并将优秀课例上传到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进行专题研讨。第三,定期进行作业展示,反馈专递课堂中学生的上课效果,對主讲课堂、教学点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教学点教师补充教学。每学期末,总校负责辖区内各“联校网教”共同体的管理和考核,并集中存储和整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视频课例等教学资源。

三、“联校网教”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和思考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青龙县“联校网教”教学模式已趋于成熟,“联校网教”模式下的“三个课堂”应用实施后,农村小规模学校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课题调研显示,90%以上的教学点师生认为学校网络、办公用计算机、智慧黑板、录播教室等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师生日常教学需求,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学生也更加从容和自信。其次,“开不齐课,开不足课”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青龙县教学点的美术、音乐教师占比较低,专递课堂应用实施后,这两个学科课程全部由完全小学的专业教师授课,保证每周至少2个课时,实现了教师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再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联校网教”教学模式需要主讲教师自制课件,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组织高效的网络课堂;听课教师需熟练操作信息化设备,利用高拍仪、钉钉传递学生作业,便于主讲教师了解学情。

(一)青龙县“联校网教”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目前,青龙县“联校网教”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完全小学与教学点专递课堂的互动功能有待加强。由于教学点仅仅使用钉钉平台进行听课,没有安装远程互动课堂相关硬件,因此,教学点目前只能收听、收看主讲教师授课讲解和课件等教学资源,且只能通过“连麦”方式回答问题及与远端主课堂进行互动,缺少多端板书同步展示、多端课上练习同步上传点评、异地班级同步操控课件等互动功能,致使听课端学生参与度不强。第二,“联校网教”教学模式下名校网络课堂的作用有待加强。由于县城内优质资源学校的教学帮扶能力及辐射影响力比较弱,因此,青龙县名校网络课堂安排由县城内优质资源学校与部分总校合作对薄弱学校进行同步视频直播互动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组织形式较为复杂,不易操作,且目前开课频次较低,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其发挥的作用有待提高。第三,“联校网教”教学模式的管理和评价需进一步探索。当“联校网教”共同体由一所完全小学和两个教学点共同组成时,虽然课表是统一制定的,但如果其中任意一个学校的教学安排发生临时变化,那么就会对其他两个学校的教学进度产生影响,比如学校集体组织的校运动会、学校德育活动、阅读活动等。如何科学编排课表及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课表,还需要积累更多经验并加以创新。此外,对“联校网教”教学模式下的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

(二)青龙县“联校网教”教学模式的完善建议

通过“联校网教”教学模式推动“三个课堂”的应用不能一蹴而就,需历经“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循序渐进的过程。面对当前“联校网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优化“三个课堂”应用效果。

1.加强教学点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应继续加大相关软硬件建设力度,尤其是要重点加强教学点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建设。一方面要配备专业的教学录播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互动教学,让教学点的学生切实参与到主讲课堂中去,实现沉浸式学习;另一方面教学点听课教室中要配备更大、更清晰、更护眼的显示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子屏幕对学生视力造成的损害。

2.搭建“三个课堂”应用管理平台。基于“联校网教”教学模式的“三个课堂”应用是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是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一项重点工作。搭建“三个课堂”应用管理平台,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沉淀与共享,能实现“三个课堂”管理的可视化和应用的常态化。通过此平台可实现“联校网教”课表联排、修改,随时更新查询开课计划;授课音视频资料快速归档,方便师生观摩学习;支持在线巡课评课,开展线上异地教研等。

3.促进教师互动教学能力的提升。“联校网教”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主讲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有较高要求。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主讲教师将本校学生与教学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设计,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学点学生积极参与,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学点的听课教师要提前了解主讲教师的授课思路和教学环节设计意图,课上及时进行启发和提醒。“联校网教”课堂中,师生交互距离大于普通课堂,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娴熟的课堂沟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青龙县“联校网教”教学模式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成熟与完善起来。总之,青龙县依托“联校网教”教学模式开展“三个课堂”应用,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带来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大动力,薄弱学校的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兴趣特长得到了充分挖掘与培养,城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

16_431659.html

[2]胡依然.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以崇阳县联校网教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罗彧涵.通山县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联校网教”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孙小梦】

猜你喜欢

农村小规模学校三个课堂应用研究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农村小规模学校萎缩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策略研究
简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