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探索

2022-05-30陈燊远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摘要】本文基于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可行性,论述梧州市藤县中等专业学校以运动训练专业为引领,联合县域内多所学校进行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探索:通过创设狮舞与体育结合课程,为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奠基;加强职普融通,形成并固化狮舞民族文化社团模式;实施“一依托二对接三联动”,确保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持续发展,起到职业教育渗透及控辍保学的作用,有效传承和发展藤县狮舞文化。

【关键词】职普融通 藤县狮舞 民族文化 狮舞社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3-0018-03

职普融通,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融合、沟通。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劳动教育,并组织、引导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等提供条件和支持;鼓励中职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方案》的提出为中职学校拓展新型的职普融通形式提供了依据,为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指明了方向。

梧州市藤县素有“舞狮之乡”的美称。藤县狮舞是具有悠久历史、颇具群众基础的民间传统活动,是藤县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代表着藤县的草根文化与地方民俗经典,也是见证藤县民间艺术发展历史的“活化石”,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項目名录。梧州市藤县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依托学校职业教育资源,立足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特色引领和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需求,联合县域内多所中小学校进行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探索,实现了县域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优质资源的融通共享,有效传承了狮舞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

一、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可行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又统一于整个教育体系,是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二者的融通不仅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区域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鼓励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在中职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专项行动(2022—2025年)的通知》(桂教职成〔2022〕29号)提出要推进普职融通,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开展职业启蒙、职业体验教育,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一批面向生活和生产的职业技术课程。这为中职学校、中小学校教育传承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政策依据。

藤县狮舞运动集武术、舞蹈、编织、音乐、绘画多种艺术于一体,通过两人密切合作、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来表形体意,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表演展示、交流沟通的价值。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担负起传承文明、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我校于2015年9月开办了主修狮舞的运动训练专业,成立了龙狮社团,开展了狮舞技艺社团系列活动。我校还有着丰富的职业体验研学基地建设资源,自2020年起,我校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设施设备、专业特色课程资源等,通过发挥社会服务职能,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并以运动训练专业为引领,联合县域内多所中小学校,重点推进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进一步开发优质的职业体验研学课程,帮助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了解中职学校及职业教育,促进职普教育从教育资源融通走向教育理念融通,以期更大程度地传承和发展藤县狮舞非遗文化。

二、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策略

(一)创设狮舞与体育结合课程,为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奠基

藤县舞狮项目是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娱乐、休闲、竞技体育的集合体。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中职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担负起传承文明、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使命。我校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东方狮王”藤县狮舞数字化教学实训室、“东方狮王”藤县狮舞民族文化技艺大师工作室,以及“东方狮王”藤县狮舞技艺训练馆、“东方狮王”藤县狮舞扎作馆、“东方狮王”藤县狮舞文化展示馆,使学校初步具备了引领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基本实力。另一方面,课程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传承和发展藤县狮舞的有效载体。我校于2015年9月与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签订“2+3”中高职联合办学模式,开办了主修狮舞的运动训练专业,聘请藤县舞狮技艺大师廖金胜为本专业的狮舞教学总教练;2020年,由廖金胜牵头编撰的《藤县中等专业学校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狮舞)系列教程》,主要涵盖了舞狮技艺基础、套路、鼓韵三部分内容,教材中详细的图片和文字讲解,有助于学生以课间操或徒手操的形式学习舞狮基本动作、技巧,促进舞狮进校园。基于此,我校设计了以藤县狮舞为发展方向的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将狮舞主修课与体育课结合起来,传授学生舞狮的基本功、基本套路和其他舞狮技艺;成立了藤县中等专业学校龙狮社团,开展了狮舞技艺社团系列活动,从而为支持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奠定基础。

(二)促进职普融通,形成并固化狮舞民族文化社团模式

职普融通更多的是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融通,普通中小学开展职普融通活动的实践较少,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服务中小学生,还需要有相关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我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师生对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认识,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社团共建小组,通过落实相关政策、协调各方面工作,与藤县各初中、小学签订共建狮舞社团协议书;从运动训练部、团委、招生就业科等部门,抽调能力强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开展狮舞社团共建工作,确保人员到位、条件充分、时间充足。

职普融通共建民族文化社团,可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宣传和推广狮舞民族文化,让其根植于广大学子心中,使学生了解狮舞内容、知晓狮舞文化内涵和职业精神,从而扩大狮舞学习在中小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力。我校选派专家为中小学狮舞指导老师、狮舞爱好者做好培训工作,帮助他们建立学生狮舞社团;同时,利用专业优势主动送狮舞下乡,在中小学进行狮舞表演,共送去狮舞表演300多场、赠送总价值30多万元的各种狮舞道具,激发了中小学生对狮舞的热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除了定期选派技术力量支持中小学生狮舞社团开展活动,我校还邀请县内中小學狮舞队到校参加狮舞比赛,而县内中小学生舞狮社团也经常派出教师和学生到我校学习狮舞,提高他们的狮舞技艺水平。我校还联合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狮舞社团活动,以社团为交流平台,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把职业技术教育渗透到学生当中,形成并固化“专业引领+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模式,每年从中受益学生超过12 000人次。

经过十年探索,我校与中小学校共建的狮舞社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我校与初中学校共建狮舞社团超过10个,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小学生不仅了解狮舞职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体会了狮舞的意义,体验了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及工匠精神,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校还培育了7名国家级舞狮裁判,打造了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狮舞人才队伍。多年来,狮舞社团学生应邀参加各类狮舞比赛,共获得奖项38项,还通过媒体平台参加了《出彩中国人》《中国达人秀》《我要上春晚》等电视节目,他们在节目中精彩的演出引起了媒体网络的关注和社会各界重视。可见,开展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活动,既促进中小学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质量,又为中职学校招收高质量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提供了生源保障。

(三)“一依托二对接三联动”,确保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持续发展

对农村中职学校来说,招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依然严峻,要确保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持续发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关键。虽然藤县狮舞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舞狮运动员想要习得高超的舞狮技艺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具备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因此愿意学习舞狮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加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打工潮动摇了年轻人学习舞狮的意志,使得藤县狮舞传承人少,且年龄分布不均,老一辈民间狮舞艺人大多年岁已高,一些狮舞世家传承人只能另谋出路,由此出现了狮舞传承人断层危机,藤县狮舞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危机。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藤县舞狮技艺,我校实行中专、初中、社团三方联动的“一依托二对接三联动”人才培育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共建狮舞社团创新教学形式,激发中小学生的舞狮学习兴趣,以培养后备人才,同时切实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留生难、辍学率高的问题。

“一依托”即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校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的要求实行劳技结合,让狮舞社团的学生分批体验龙狮扎作,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二对接”即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对接。在藤县狮舞文化中,光鲜亮丽的狮子制作手艺十分繁琐,需耗费大量的人工去扎作。我校与初中学校对接,通过开设扎作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狮子制作技艺。学生经过学习实践,明白了扎作至少包括扎笼、扑纸、画色、装饰四道工序。狮子要用蔑扎、纸糊、彩画而成,再用布缀以染色的麻络为“衣”连成一体,体现了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凸显了工匠精神。装配形成工艺品同样是一道细致繁杂的工作,学生要用竹篾、纸、纱、绸等绑扎、裱糊、彩绘装配成狮头;将各色绒毛装饰在狮额、狮角、狮鼻、眼盖等处,如将马尾鬃毛装饰在狮子的上下睫毛、眉毛、胡须等处;将一块镜子装在狮额正中,最后将小金属片、绒球、小铜镜等粘贴于各处。学生通过参与装配狮子工艺品的流程,加强了对狮舞文化的了解。“三联动”即中职学校、初中、社团三方联动,在学生学习劳技结合扎作狮子工艺品等基础上,我校依托狮舞运动训练专业,不断探索并开展了一系列龙狮扎作等劳技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树立职业学校形象,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参与狮子工艺品扎作,形成了“特色狮舞文化+劳技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培育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有利于加深社会对职校办学的认可和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促进学校培养储备生源、有效控辍保学、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狮舞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中职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普及藤县狮舞文化的内涵,在中小学生中实现了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及开展劳动教育的作用,实现了职教生源储备与义教控辍保学共赢的目的,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应将狮舞民族文化社团建设与区域产业优势资源相结合,实现民俗活动与区域旅游、文化发展相融通,进一步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建设打开通路,促进多方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熊绍高.中职学生社团渗透德育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6(1).

[2]杨晶.中职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以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7).

[3]刘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实践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4]魏小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8).

[5]龙波.中职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就业竞争力关系的个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特色专业引领职普融通共建狮舞民族文化社团的实践研究”(2021A08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燊远(1969— ),广西藤县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