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2016-12-12祖万萍王强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苗族

祖万萍+王强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不同地域由于生产生活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民间风俗。花山节作为岁时节令类民俗,是苗族人民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鲜明体现。昭通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丰富的地域,本文将以昭通鲁甸县苗族花山节为例,对昭通苗族花山节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发掘昭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苗族;花山节;民族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分布较广,昭通境内居住的苗族主要为滇东北次方言的花苗、川黔滇次方言的白苗等,在昭通市的各县区均有苗族分布。滇东北次方言苗族较为集中在昭通鲁甸县、彝良县、永善县、大关县等;川黔滇次方言苗族较为集中在威信县、镇雄县等。苗族同胞在昭通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质朴深厚的民族文化。

一、花山节的历史渊源及传说

苗族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等,昭通当地又俗称“耍花山”。关于花山节的起源,说法不一,由于历史上苗族先祖处在不断的迁移过程中,加之没有文字记载,以至历朝历代对苗族这一特殊节日鲜有汉文文献记载,自清代以后,有关苗族花山节的记述才见诸于汉文。因而,关于花山节的来历以及这一风俗习惯的相关情况,大多通过苗族群众口口相传的故事或叙述来了解和探寻。

经过在昭通的调查访问和翻阅相关资料显示,花山节的来历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说法,但从各地苗族中流传的民间传说和古歌中可以获知关于花山节由来的几种说法。第一种传说认为苗族祖先蚩尤在与异族的战争中战败,苗族先民流离失所被迫向南迁徙,花山节便是逃离战乱的苗族先民对重建家园的庆祝和对在战乱中殉难的祖先及同胞的祭奠仪式;另一种传说则认为,苗族在战败后流落异乡,情绪低落心情悲伤,于是祖先显灵让苗民们不要难过,要载歌载舞开始新生活,这便有了花山节;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花山节是为了便于苗族青年男女选择配偶而兴起。这些说法虽内容各有不同,但基本都与苗族先民的艰辛迁徙、生息繁衍历史有关,且据目前的考古发掘考证和研究得知,蚩尤的人物传说并非虚构,而有其历史和事实根据。

二、花山节的内容及形式

在苗族聚居的地方基本都要过花山节,花山节举行的时间各地会略有差异,但基本在五月一日前后,鲁甸花山节一般为每年农历五月三、四、五日,尤以初五日最为隆重。花山节期间,苗族男女们穿着节日盛装赶来花山场集会,苗族小伙身着花纹麻布上衣、几何图案披肩,肩扛芦笙,苗族姑娘们则穿上漂亮的花衣衫和蜡花百褶裙,从各处汇聚到花山场来共庆花山节。

花山节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吹芦笙、唱山歌,跳本民族的芦笙舞、撒麻舞,曲乐欢快,舞姿美妙。同时,还进行射弩、赛马、爬山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开展穿针、拔河等娱乐活动。整个花山节过程中人山人海,充满着欢乐喜悦的节日气氛。在节日欢庆之外,传统花山节还是苗族青年男女互述衷情、寻觅爱情的场所。姑娘小伙通过对歌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双方以山歌相互询问和试探对方。如果双方都彼此有意,便互赠礼物、以物订情。苗族姑娘小伙通过这种委婉含情的方式相识相恋。

三、花山节的文化内涵

1.崇拜意识的文化展示。花山节是苗族早期崇拜意识的一种外化,并通过花山节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予以展示。花山节上男女老少都要穿着本民族服饰盛装而来,可见出其重视与庄重,而华丽的服饰不但展现着苗族质朴的民族文化,也隐含着苗族原始的自然崇拜,苗族服饰上的多种花纹和图案,深刻蕴含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自然的阐释。妇女服饰披肩和背心上的纹饰象征着美好家园,裙子上的方块图案象征着田园,男性服饰绣花方块巾上的坠穗象征着谷穗和丰收的愿望。苗族服饰上还装饰有一些鸟纹和花朵,这是苗族文化中对鸟的崇拜和对故土的眷念。苗族古歌中显示,在苗族迁徙前,姑娘们哭闹不愿离开故土,便将她们嫁给鲜花,于是将花朵纹样配于服饰,寄托了人们对故土不舍的生命情怀。另外,花山节还体现出苗族的祖先崇拜,关于花山节来源的传说表明,花山节这一民俗形式隐含着苗族民众对祖先的祭祀与缅怀,是对苗族祖先的深深崇敬。

2.集体记忆的文化认同。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认为原型是反复发生的领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这种原型意象从一开始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民族的心理活动,这一心理活动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是一个民族心理意识的认同和归属。根据花山节的传说,远古苗族先民战败后便开始了艰辛的民族迁徙,经过那些流落的苦难日子,各支系逐渐在各地定居下来。花山节是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延续下来的习俗形式,有着本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体现和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表征,通过花山节实现和增强着族群的文化认同。

3.民族传统的文化传承。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传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积淀。民族传统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文化的不断传承,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著名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在《文化树》一书中指出: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中的人从长辈中学到又传给下一辈的众多的行为。苗族花山节包含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融汇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苗族民族文化传承的形式载体。花山节这种集体参与和定期举行的形式,使这一民族传统及其文化得以有力传承,而不至在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中逐渐消逝。

四、花山节当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包括花山节在内的多种民俗文化正在遭受侵蚀和消减,原本自发举行和开展的花山节活动,需要依靠政府或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和组织投入才能开展。花山节习俗的民间土壤和生存环境正发生着改变,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当地外出打工的青年增多,造成了花山节参与主体的流失。同时,外出打工青年受现代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不再热衷,甚至对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传统不再关心和感兴趣,即使参加花山节活动也只是为了好玩,而不再关注和深究节日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将导致花山节这一民俗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一些原有的、本土的及本质上的东西,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为了保护花山节文化传统和开发花山节的经济价值,一些地方在打造和推介花山节旅游的过程中,为提高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往往容易忽视民俗活动本身的生存土壤,在花山节活动中融入一些外来元素,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民间性,反而逐渐失去其生命力,不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也不能带来长期持续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苗族的花山节传统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它独特的内容形式,不但体现着苗族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展现了苗族同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对于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花山节文化传统,我们应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保护方式,进一步发掘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之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修订本)[M].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颜恩泉.云南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M].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版.

[3]熊玉有. 苗族文化史[M].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年11月版.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苗族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56个民族56枝花 苗族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