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引领课程教学改革的教研支撑体系

2022-05-30周梅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网络体系南宁市普通高中

【摘要】本文针对南宁市普通高中体量大、发展不均衡与市级教研部門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问题,聚焦《南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三年工作规划(2021—2024年)》的建设任务和重点突破,以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为龙头,有针对性地联合相关教研团队或部门构建区域教研网络共同体,探索基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资源共享、方法互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教研运行机制,通过合作、对话、交流、指导等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共同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实现区域普通高中的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 新课程新教材 教研网络体系 1+N N+N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3-0029-05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中明确指出,各地要积极推进教研工作机制创新,探索区域联合教研、校际联合教研等多种教研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水平,发挥好教研工作对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此,南宁市教育局印发《南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三年工作规划(2021—2024年)》(南教基教〔2021〕30号)(以下简称《规划》),将“构建教研支撑体系,服务课程教学改革”列入建设任务和重点突破内容,全面建设区域教研工作体系。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宁市教科所)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教研工作机制方式,发挥教研工作体系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专业支撑作用,尝试构建示范区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教研、指导一体化的协同机制,积极探索“‘1+N‘N+N区域教研网络体系”的南宁模式,在服务、引领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1+N”“N+N”教研网络体系的建构

(一)“1+N”“N+N”教研网络体系的内涵

“1+N”“N+N”区域教研网络体系是一种联合教研模式,“1”是指市级教研部门,即以南宁市教科所为龙头,聚焦《规划》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在精准诊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联合相关教研团队或部门构建区域教研网络共同体,即“N”。“1”和“N”联合互动,“N”与“N”相互联动,共同搭建基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资源共享、方法互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教研运行机制,通过合作、对话、交流、指导等方式共同开展实践与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研网络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呈现,其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二)构建“1+N”“N+N”教研网络体系的现实需求

构建“1+N”“N+N”教研网络体系,是南宁市高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现实需求,也是南宁市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南宁市示范区所辖共有82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6.87万人、专任教师1.12万人,“品质教育 学在南宁”南宁市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系统工程急需破解普通高中体量大、发展不均衡的瓶颈问题。“1+N”“N+N”教研网络体系的建设,有利于通过协同多方面力量共研、共训,解决市级教研部门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问题,以及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促进区域普通高中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1+N”“N+N”教研网络体系工作思路

南宁市教科所在推进“1+N”“N+N”教研网络体系建设过程中,既关注本区域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水平的提高,又重视本区域教研品质的提升,通过双线建设以提升南宁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南宁市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区域教研网络体系协同合作研究与实践。

1.市教科所+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针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南宁市教科所发挥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专家组团队密切配合,将落实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真实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课例,以师生在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确立研究主题,以具体的课例为载体,进行循环往复的研究,为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课例评析或课例研究报告集等。

2.市教科所+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依托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运行的“南宁教育云平台”,南宁市教科所探索“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教研有机融合机制,构建线上线下资源共建共享的通道和平台;聚焦课堂,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创新应用;建立“智能+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实现对教育数据的快速筛选提取、实时分析,为管理决策和教育治理提供支持;建设完成涵盖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互动教学于一体的新型“南宁教育云平台”。

3.市教科所+自治区级教研部门。依托自治区级教研部门——广西教育研究院的专业引领,南宁市教科所在梳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强化“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意识,培育形成一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4.市教科所+区内外高等学校。依托区内外高等学校的学术支撑,南宁市教科所解决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进大学课程和高端实验室,为各级示范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创新机制。

5.市教科所+其他国家级示范区(校)。南宁市教科所建立与其他国家级示范区(校)的联动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系列考察、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主动学习、借鉴先行示范区(校)的先进经验。

6.学校之间的帮扶合作。依托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學科基地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帮扶工作机制,南宁市的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开展与结对帮扶对象的教、学、研一体化交流与合作,扎实推进支教、送教下乡和跟岗培训等帮扶活动,帮助薄弱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实现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

7.强化校本教研的指导。通过“1+N”“N+N”教研网络体系的协同合作,各所示范校立足学校实际,以科学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促进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面的校本教育教学研究。

二、“1+N”“N+N”教研网络体系阶段性工作的实施

(一)发挥“1”的龙头引领作用,实施“品质课堂”建设工程,提升区域教研品质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水平,取决于全学段、全学科课堂教学的衔接。为此,南宁市教科所发挥“1+N”“N+N”教研网络体系中“1”这个市级教研部门的主导作用,聚焦“研究学,提升教”开展精准教学研究,启动并实施了“品质课堂”建设工程,以项目研究带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提升教研品质。

1.研究制定《南宁市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建设方案》

南宁市教科所按照《品质教育 学在南宁——南宁市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2021—2023)》的工作部署,在学习和借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贯穿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全学科的“品质课堂”建设方案——《南宁市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该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品质课堂内涵”“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建设路径”“保障措施”六大版块,致力打造具有南宁特色的“品质课堂”,提高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建设方案》的创新点在于该方案提供了两个附件,即《南宁市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评价标准》《南宁市中小学“品质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其中《南宁市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评价标准》在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有宽度的“四度”课堂视野下,建立了4个一级评价指标、12个二级评价指标和20个三级评价指标,对“品质课堂”进行了可量化、可测评的解读;《南宁市中小学“品质课堂”教学设计模板》侧重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关注学情分析回答‘学生在哪里”“关注教学目标回答‘学生到哪里”“关注教学过程回答‘学生怎么到”“关注教学反思回答‘学生到了吗”等问题,呼应了《南宁市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评价标准》的课堂实操引领。《建设方案》中的两个附件,是南宁市教科所教研团队对目前国内没有可资借鉴的“品质课堂”评价标准的创新,更是南宁市教科所多年聚焦课堂研究的总结和提炼,坚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优质高效的效益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推进学为中心、学科育人、低负高效、技术支持、多元评价、科学衔接等六个方面的课堂变革,使得全面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堂”有了明确的研究任务,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时有了可以依托的研究方向。

南宁市教科所组织典型经验的提炼与推广,推进项目建设过程性激励,每年举行“品质课堂”深化行动项目主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及现场会,实现课堂教学优质资源、成果的共建共享;计划到2023年实现“3个1”目标,即评选出各学段各学科10个“品质课堂”建设样板教研组、100所“品质课堂”建设示范学校、1 000名“品质课堂”建设优秀教师,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和引领,以典型示范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多元成长,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带动全市学校课堂大变革,促进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开展精准教学研究,引领课程教学改革

南宁市教科所依托《建设方案》,聚焦“研究学,提升教”,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精准教学研究。

一是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教学指导专家团队。在对专家团队进行多次培训之后,由专家团队承担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研究、指导、示范、引领等教研任务。

二是研制发布《南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通过市级主题教研引领和校级校本教研双线并进的方式,确保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精准指导学科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

三是遴选并公布南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基地。全市共遴选了14个学科的110个学科基地,涵盖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校及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围绕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规范高效地开展课程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三个方面,打造引领南宁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品牌学科,搭建教学研究与交流平台,以推动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促进南宁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开展新教材实施的每月深度主题教研活动。南宁市教科所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线下线上教研有机融合机制,构建线上线下资源共建共享的通道和平台,围绕“品质课堂”建设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推行教学诊断与改进。2021—2022学年度,南宁市教科所共举办高中学段各种类型的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近百场。2022年1月,举办了主题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改进”的南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课堂教学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对2021年下半年的教研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此次活动通过南宁市学科教研网络平台对全国直播,点击率达到145.66万次,其中广西用户的点击率达到89.58万次;2022年5月,在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广西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交流暨教学展示活动中,南宁市示范区向全国呈现了12个学科的教学与教研成果,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观看了本次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达到10.1万次。南宁市示范区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切实发挥了国家级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借助“N”的力量协同合作,提升区域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水平

“1+N”“N+N”教研网络体系中的“N”既包括各级教研部门、教研团队、各高等院校、外地先进示范区(校),又包括本市各普通高中学校及各学校联盟。南宁市教科所在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切实加强与“N”的协作,努力推进“N”与“N”的联动,形成以市级教研部门为主导、其他教研机构或团队为同伴、各普通高中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联动协作的教研工作新格局。

1.抓实各项目的实施培训,提高教师对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

一是抓实教育部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示范区和示范校网络研修活动,以及自治区组织的教材培训活动。南宁市教科所对网络研修建立了每周研修情况通报制度,以保证各学校教师按时按质参加培训。我市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教研部门管理人员、高中学科教研员、学校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参训完成情况均位居全国前列。针对教材培训,南宁市教科所派出各学科巡视组(每学科2人)抽查市区各普通高中学校的集中学习情况,县城高中由各学校报送集中研修情况。由于组织有序,全市高一任课教师有效熟悉了新教材与教法、教学设计、教材编写思路说明、评价要求、教学案例和实施建议,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

二是抓实市级各项目培训。其一,南宁市教科所在遴选市级学科中心组成员的基础上,对中心组成员开展了三次培训,组织学科专家开展了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将新课标、新教材呈现出的教学新变化、新要求设计融入每月的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中。其二,针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邀请了无锡市、广州市的课改专家,面向全市普通高中教师开展关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系列专题培训,以翔实的案例讲解形式帮助教师理解“双新”实施、新高考改革,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

2.抓实各项目的实施研讨,切实解决各高中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是开展选课走班、生涯规划专题研讨。南宁市教科所联合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利用建设完成的生涯规划、走班排课、电子班牌等信息系统,对全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目前已经开展的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等项目进行数据分析,遴选示范校做选课走班、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做平台操作指导、市教科所承担选课走班工作解读和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由于研讨会选准了各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点、难点开展专题研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是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技术的专题研讨。学科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注焦点,也是指导课堂教学的方向标。南宁市教科所联合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的学科评价专家,对我市普通高中学科评价培养对象开展了系列专题研讨,通过命题实操、说题比赛、评价技术研讨会等方式,致力培养一支高水平命题、教学诊断本土化的专家团队。目前,这支团队已经能够承担诊断指导全市高三毕业班备考的大型适应性测试的命题重任,并得到了各高中学校的充分肯定。

3.抓实专项课题研究,培育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成果,探索南宁教育新路径、新模式

科研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强大推动力。南宁市教科所主动建议并促成自治区教研部门针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设立专项课题,同时组织市内各相关部门积极申报立项。在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公布的“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的122项课题名单中,南宁市获批重点课题6项、一般课题20项,占比21.31%;南宁市获批立项的课题涵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及高考综合改革的方方面面,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既有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教研员,也有普通高中学校的校领导和普通教师。2022年3月,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的南宁市“三个课堂”平台,面向全市全程直播了南宁市获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集中开题报告会,来自自治区教育厅课改办、南宁师范大学、广西教育学院、南宁市第三中学的评审专家与7位课题负责人等,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针对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高考综合改革的新生事物,南宁市教科所结合课题研究成果,联合漓江出版社策划、编写、出版了《广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与实施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围绕综合素质评价“如何看”“如何做”“如何写”三个部分,通过深度的解读、细致的指导,结合生动的典型案例和丰富的填写示范,切实为普通高中师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减压降负,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这本《手册》不仅是普通高中学校掌握高考综合改革的政策文件内涵、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南,而且是普通高中学生填报档案材料的助手,也是高中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袋、纪念册。

三、“1+N”“N+N”教研网络体系的后续工作展望

在后续的“1+N”“N+N”教研工作中,我们需要着力破解以下两大焦点问题。

(一)拓展“1+N”“N+N”两个层级的教研协调联动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教研活动方式

一方面,“1+N”的教研工作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容较为单一,主要聚焦于新教材的实施和高考备考;二是组织形式单一,基本上以联合培训为主。对照《规划》中既定的任务,需要在加强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方式变革、优化三级教研体系引领“双新”实验的专业化研究、聚焦课堂教学转型深化教与学的变革上持续发力。作为市级教研部门,南宁市教科所需要探索更为丰富的联合教研模式,进一步发挥市级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N+N”教研网络尚未形成规模,需要聚焦基于问题解决的区域教研网络共同体协同合作研究。在精准诊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市级教研部门要做好牵线人,有针对性地引导普通高中学校与教研团队、部门,或者普通高中学校之间搭建区域教研网络共同体,以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1+N”“N+N”区域教研网络共同体的协同运行机制,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在深入推进“1+N”“N+N”区域教研网络体系建构的基础上,需要明晰区域教研网络体系协同运行的基本路线,总结经验、做法,探索和建立“1+N”“N+N”区域教研网络体系的协同运行机制,从而以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

“1+N”“N+N”教研网络体系的建构,是基于教研的角度探索形成具有推广和普及价值的区域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实施途径、操作模式、工作原则与经验。在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高品质的教研组建设,既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区域创造性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南寧模式”,努力在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中交出优秀答卷;又满足南宁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发展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全面提升育人水平,高水平推进南宁“品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家勇.新高考改革的进展、挑战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8(8).

[2]王西乾.基于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研修共同体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

[3]杨碧君,曾庆玉.如何建设内生式发展区域教研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18-5-9.

[4]叶明治.基于项目研修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1+N‘N+N区域教研网络共同体建设实践研究”(2021ZJY17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梅(1970— ),广西贵港人,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学科教学与考试评价。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网络体系南宁市普通高中
智慧高速边缘计算系统架构和网络体系探究
Sam’s Family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关 公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基于小世界网络体系算法的图像水印实现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