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县域中职学校师资提升模式和评价模式

2022-05-30韦明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

【摘要】本文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论述基于中职学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角,构建县域中职师资提升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对策,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学评价模式等,旨在培养技能过硬、职业素养高、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县域中职学校 岗课赛证 教学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3-0011-03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运用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中,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育人模式对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教学的监控和评价有所欠缺,且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单一、重视结果性评价而轻过程性评价等问题。因此,构建并完善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师资提升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中职学校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教师是主导者,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施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积极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创建名师工作坊,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保障高效教学。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已经建成校级名师工作坊,坊主由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坊员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7人、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兼职教师3人组成。工作坊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制订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相应的职责以及工作计划、成长计划等,工作坊坊员在坊主的引领下通过自主学习、专业研讨、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并参加各种比赛、考评,逐渐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我校还聘请广西区内和玉林市工业机器人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以及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工作坊的特聘专家,指导工作坊开展工作。2019年、2020年我校连续两年聘请广西玉林技师学院甘梓坚大师入校对学生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进行指导,并不定期在我校开展培训,指导专业教师成长。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校专业教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有3位专业教师成为中级“双师型”教师。

第二,通过到企业参与岗位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了解岗位需求。自2018年起,我校与广东卓瑞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每年寒暑假都会选派两名专业教师到该企业进行专业提升培训和岗位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至今为止,已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岗位实践锻炼8人次,实践的岗位主要有工业机器人搬运、码垛、装配、焊接等。专业教师在培训和岗位实践期间,深入企业一线,详细了解岗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利用寒暑假比较集中的时间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技能培训和岗位实践,我校平时也组织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到本地使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企业(如容县润达家具厂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实践等,确保每一位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月。专业教师通过岗位实践锻炼和技能培训,眼界更加开阔,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他们回校后主动分享实践经验,引领本专业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专业教师只有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授课,进而培养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共构课程体系

在校企共同研究下,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电工电子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有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护保养、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操作与编程)、“X”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業机器人装调、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职业资格证书(电工证)、“机器人技术应用”和“机电一体化安装与调试”等技能竞赛项目的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提供最新的工业机器人岗位标准及人才能力要求,而专职教师提供工业机器人专业科学、系统的学科知识训练,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通过“赛”“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大赛主要有“机器人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安装与调试”等赛项;“X”证书主要有“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装调”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有“电工证”等。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2021年我校安排1名学校专任教师和1名企业兼职教师带领4名参赛学生赴浙江嘉兴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集训半个月,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我校师生的专业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19年我校教师参加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荣获中职教师组二等奖,2020年、2021年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分别荣获“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三等奖和二等奖;2021年我校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荣获三等奖。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考证,我校安排2名专任教师参加“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师资培训和“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考评员培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与考证,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按照考证的要求以及比赛的规则,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以“赛”“证”促教学,以“赛”“证”促学习。

二、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3351”教学评价模式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与广东卓瑞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该中心由企业提供10套ABB多功能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另外还建设有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室、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等,以满足学生日常实训、考证及技能训练。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校本教学资源,企业安排具有工业机器人岗位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驻校讲授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校企共同构建“3351”教学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训中掌握“岗”“课”“赛”“证”的知识与技能,完成相应的项目和任务。

(一)“3”——三个评价主体

构建以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行业评价为主的三个评价主体。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中,“岗”的评价主体是企业,企业负责评价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践时完成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课”的评价主体是学校,学校负责评价学生在校掌握课程学习(考试成绩)的情况;“赛”的评价主体是学校和行业,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大赛和行业组织的大赛,评价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证”的评价主体是行业,“X”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由行业中的权威机构负责。

(二)“3”——三种评价方式

1.静态、动态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采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静态评价是以一个学期作为评价周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考查阶段性的学习情况为主;动态评价是多次评价学生在某个时间段的学习效果,对比并重点评价不同时期学生学习改进的效果。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能总体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考核学生学习的提升程度。

2.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包括作业、专业技能实训考核、出勤等;结果性评价侧重于学习、实习的最终结果,包括考试成绩、企业岗位实践成绩等。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中,“岗课”属于过程性评价,“赛证”属于结果性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又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

3.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教师利用微信群、QQ群、钉钉等信息化平台,在线上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开展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实施考勤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线下主要是平时的现场教学评价。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方便又有针对性。

(三)“5”——五个评价内容

县域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如果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则过于片面。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结合课题式作业、专业技能实训考核、考试成绩、出勤、企业岗位实践等内容综合评价学生,并在每一项评价内容中实行“二八法则”,即20%优秀、80%合格,能够体现区分度,既让学生看到希望,又鞭策学生不断进步,形成你争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

1.课题式作业。实施项目教学法,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以项目组作为开发团队,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每一个任务由一个小组完成,根据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分别评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学生通过完成课题式作业,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专业技能实训考核。在专业技能实训考核项目中,教师要有效融合岗位能力要求、考证与技能竞赛关键能力要求等,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在课堂上查阅最新行业标准,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并体现基于行业标准的“岗课赛证”有机融合。

3.考试成绩。考试成绩由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試两部分组成。期中考试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阶段的教学情况,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检验期中考试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得当,成绩是否有进步。教师在命制考试试题时,要综合考虑平时所传授的知识,同时也要融入技能竞赛、考证和岗位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

4.出勤。把学生到校、到班级上课列入考核评价内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集体观念,要求学生做到按时回校、按时到班、按时出操等。只有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才会在技能竞赛、考证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5.企业岗位实践。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制造技术,涵盖了电类、机械类、通讯类、计算机类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要真正掌握这门技术,进入企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学校在安排学生到企业跟岗实习和培训时,要实行“双导师制”评价体系,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评价学生完成岗位工作所应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四)“1”——一种评价理念

一种评价理念即成功远高于失败的评价理念。我校对学生的评价基于“二八法则”,20%的学生达到优秀标准,80%的学生达到合格标准。这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被贴上“问题学生”“差生”等标签有了根本性的区别。中职生特别是县域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不及格的那一层次学生,因为优秀的学生都考上示范性高中了,合格的学生也去了普通高中,只有不及格的才会来读中职学校,因此,中职生压根就没有想过考试能考及格,更别谈优秀了。而我校实施的成功远高于失败的评价理念,让学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自信心。

总之,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县域中职学校师资提升模式和评价模式为我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校在技能竞赛、升学、就业、考证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我校中职对口升本科考试上线人数连续8年排名广西前列。

参考文献

[1]王丽新,李玉龙,刘曲.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与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

[2]王欣.新时期“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

[3]李茂英,曾庆军.课证岗赛融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4]郭颖.“课、岗、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4(6).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县域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GXZZJG2021A06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韦明(1983— ),广西宾阳人,研究生,讲师,中级“双师型”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
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公差配合教学改革
强化类型特色,探索“岗课赛证”融合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岗课赛证”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和探究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智能制造行业ERP人才“岗课赛证”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职业培训超市的“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