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的教学途径探究
2022-05-30宋银
摘 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新题型,以四级考试汉译英真题为例,分析了学生翻译错误的原因,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中国文化的融入,并注重翻译技巧的训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中国文化;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宋银,武昌首义学院。
一、引言
2013年12月起,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开始采用新题型。翻译由填空式的句子翻译变为以篇章为整体的段落翻译。新题型不仅考查考生熟练运用词汇、语法结构编写句子的能力,也考查考生运用英语思维组句成篇的综合能力。新题型涉及的翻译内容更广泛,包括中国历史、经济、文化、人文、社会发展等。它切实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更高要求,即能基本无错译、漏译地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并且译文内容准确,文字通顺达意。新题型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的分析入手,以四级考试汉译英真题为例,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途径,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的分析
(一)翻译词汇凸显中国文化元素
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突破了对课本词汇知识的局限,反映中国文化、展现中国特色的词汇出现在段落翻译中。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仅考查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综合技能,也考查了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及运用英语进行文化输出的能力。
以下是近几年四级考试翻译题中出现的体现中国文化的词汇:
首先,这些词具有独一性,它们反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凸显了中国特色,难以在英文中找到对等的词汇,如宫廷、神农氏、国宴等。其次,这些词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如雅致、闻名遐迩、佳肴、丝绸之路等词体现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不能理解这些詞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背景知识,难以翻译正确。
(二)翻译的句式灵活多变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前,翻译题考查是常见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和基本的语法结构。改革后的段落翻译需要考生正确理解句子的中文意思,通过中英文思维的转换,用英语真实地再现原文。在翻译实践中,翻译句式是灵活多变的。下面以2021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题为例。
1.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13世纪末建成。修建之初是为了运输粮食,后来也用于运输其他商品。大运河沿线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工商业中心。
2.龙井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为其赢得了“中国名茶”的称号,在中国深受大众的欢迎,在海外饮用的人也越来越多。
可以看出,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即词语或分句之间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它通过词或者分句的表达来体现句中的逻辑关系、语法功能和意义。相比之下,英语造句注重形合,即英语常用连接词、介词或者从句等多种连接手段来连接句子。英语注重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陈定安认为,“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而汉语好比一根竹子”。以上例句为典型的竹节型结构。
翻译时,我们可以首先确定例句中的语义关系。例1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大运河的修建时间,第二层意思是修建大运河的目的,第三层意思是大运河的发展变化。因此根据信息的关联性,例1可以译成三个独立的句子,形成主谓结构,确保主谓的一致性。例2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龙井茶赢得了称号,第二层意思是龙井茶受欢迎。例2可以译成两个独立的句子。具体的翻译可以参考下面的译文:
(1)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nal was started in the 4th century BC and was completed in the 13th century. It was first built for grain transportation and later also for transportation of other commodities. The areas along the canal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entres of China.
(2)The tea has won the title of “famous Chinese tea” for its unique flavor and taste. It is widely beloved in China,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also drink it overseas.
根据汉语句子内在的语义关系,把逻辑关系紧密的中文句子译为一个复杂句或复合句也是常见的翻译策略。复杂句或复合句使句子在形式上更加紧密相连。所以例1和例2还可以这样翻译:
(1)The canal which was constructed in the 4th century BC and completed in the 13th century was first built for grain transportation and later for transportation of other commodities as well.
(2)The tea which has won the title of “famous Chinese tea” for its unique flavor and taste is widely beloved in China.
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学生产生翻译错误的原因
(一)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储备不足
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汉语特有的内涵。如果学生平时不注重对中国文化表达方式的积累,容易把这些词汇译错。例如,有的学生把“国宴”译为“state dinner”,显然是对照中文字面意思进行的翻译。有的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直接把“指南针”错误翻译为“GPS”。笔者对所教的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关于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的问卷调查。56%的学生认为词汇是做四级考试翻译题时遇到的最大障碍,他们对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很陌生。尽管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有时会通过音译翻译成英文,但文化内涵仍然有较大的差异,如团圆饭、饺子、面食、元宝等。且音译并不适用于所有词汇,比如有的学生把“丝绸之路”翻译成“Sichou Road”,闹出笑话。
(二)翻译技巧欠缺
在翻译实践中,正确梳理出例(1)和(2)的中文逻辑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他们难以把体现这些逻辑关系和语法功能的词汇翻译出来。例如,这两个中文例句都有省略主语或宾语的特点。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语篇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词,如大运河和龙井茶。这些词的省略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但是学生在翻译时会直接对应中文信息,并没有增补省略的主语和宾语。另外,例(1)的前两句中隐含了中文的被动形式,这种隐含的被动形式很容易被学生忽视。一般来说,汉语中常用“被、让、为、受、叫、给”等标记词表达被动的意思,但也有无标记词的被动表达,如例(1)句中“建于”“建成” “用于”。在汉译英时,应将汉语句子中隐含的被动形式显性地表达出来。但在翻译实践中,学生经常忽视无标记词的被动表达,导致译文语句明显不达意。另外,英语注重句子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需要用连接词、介词或者从句等多种连接手段来连接句子。如何转换中英文思维,选择符合英语句式结构和特点的译文表达中文信息也是学生遇到的一大难题。
(三)语篇衔接意识不够
改革后的翻译题型不再是单个句子的翻译,而是以语篇为单位的段落翻译,它要求学生能再现原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汉英段落翻译中,学生首先需要运用汉语思维去剖析和梳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接着再运用英语思维根据语篇衔接的特点重构句子。在例(1)中,中文信息都是以“大运河”的话题展开的,首先交代修建时间,接着介绍它的作用和发展变化。该段的第二句缺了主语,句子之间缺连接词,语义关系都是通过隐性的方式表达。但是学生在翻译时,经常忽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并没有把隐性的衔接关系通过英语的衔接手段表达出来,而仅仅按照中文信息的顺序进行机械的翻译,导致译文句子松散,语义不连贯。
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的出现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大学英语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寻找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大学英语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同步进行。
(一)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入,培养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文化的语言技能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中的词汇涉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饮食、茶、建筑、经济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等。教师应将体现中国文化的知识和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课前推送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国文化视频,为学生推荐与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行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詞汇和信息的积累。课堂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另外,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添加与中国文化或时事有关的英语表达,让学生结合实际语境理解词义,了解与中国文化和国家政策有关的英语表达。在讲解英语单词时,可以引入一些古诗词进行文化知识的拓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知识的输入,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对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兴趣。课后,鼓励学生参与用英语讲中国文化的实践活动,了解中国文化和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等,从被动接受转为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获取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二)注重翻译技巧的训练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表明“词汇-短语-例句”的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教学的需求。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要克服就词论词的机械翻译,依据英语语言规范准确传达原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关注中英文表达的思维差异,如汉语竹节型和英语树状型的表达差异,从语言本身的差异来理解翻译的语言规范。汉语中经常出现无主句、连动句等,这些是学生最容易翻译错误的句子。教师可以将这些学生易错的典型句式作为翻译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剖析深层的语义关系、遵循英语的衔接方式,准确连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除了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为翻译实践练习,还可以增加学生课后的翻译实践,例如举办翻译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中的翻译外事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翻译技能。
(三)教师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富含中国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加强专业学习,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通过网络、讲座、书籍等提高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意识,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中国文化,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教师要注意挖掘现有教材中的中国元素,如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对比、中西方养育孩子的观念对比等。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知识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引领的双丰收。教师还应以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为导向,开发培养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五、结语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新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及进行文化输出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中国文化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对比汉英思维差异,提高学生的汉译英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增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王纪红.语篇衔接翻译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6(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