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2-05-30刘静宜刘念
刘静宜 刘念
[摘 要]传统高考制度下“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这也使生涯教育登上了教育改革的前置位。结合高考改革下生涯教育的现实诉求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转变观念,重塑对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合理认知;制定统一标准,细化生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设计;构建立体式生涯教育操作体系;培养专业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四位一体”发展体系以形成社会合力。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考改革;现实诉求
在以往“升学取向”的驱动下,生涯教育并未得到足够重视。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并提出“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我国将用五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1]。高考改革在试图打破“一考定终身”局面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生涯教育因其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登上了教育改革的前置位。
一、高考改革下生涯教育的现实呼唤
1.生涯决策前置,改变“一考定终身”
在传统高考制度下,学生处于被动选择的地位,而“二选一”的文理分科在一定程度上也过度简化了学生的人生选择。新高考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6选3”的选科选考制度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但这也意味着学生要在高一入学时就开始思考并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选”成了摆在学生和家长面前的课题。这时如果任由学生和家长盲目选择,很可能会因为缺乏专业指导而无法做出科学选择。高考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生涯决策前置,从高一开始,学生就要注重了解自己,并思考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通过生涯决策前置,学生自主选择,把外在的考试升学压力转化为关注自身兴趣需要的内部动机,把眼前的分数、升学等目标转化为更长远的人生目标,将被动的、缺乏意义的人生转变为自我定义的更有价值的人生。
2.生涯教育缺失,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不足
新高考制度下,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不断增多,但是权力的赋予却并不等于能力的获得。很多学生在面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学生还是以文理之分为依据,根据学业成绩和考试要求来做选择,很少考虑自身特点与未来的发展。而在以往强调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生涯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基础教育中选择性教育缺失,學生因缺少自我探索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而导致缺乏生涯意识、生涯规划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高中生涯教育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1.对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1)对高中阶段生涯教育重视不足
在传统的以“升学取向”为主导观念的影响下,生涯教育在高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我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实行分轨,更加强化了普通高中“要好好学习、参加高考、最终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这一共识。
虽然高考改革倒逼学校重视生涯教育,但普通高中仍存在着重视学生学业成绩而非未来生活的现象和观念。很多学校的生涯教育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只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补充,目标是服务于高考,很少考虑如何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科,引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专业学习与生活等。
(2)对生涯教育的理解窄化
在新高考背景下,虽然不少学校都开设生涯教育课程,但却存在对生涯教育理解窄化的问题。例如,将生涯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尽管生涯教育和职业教育存在交叉部分,但并不等同。此外,很多学校、教师、家长简单地将生涯教育看作指导学生选科选考并最终顺利进入大学,高考甚至成了高中生涯教育的终点,而学生更长久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出现了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没有动力,发现自己很难适应所学专业等问题。
2.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目标与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我国生涯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在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契机。但我国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多是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探索,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首先,在国家层面,并没有关于生涯教育的相关标准或针对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中不断提及生涯教育,但总体上只以寥寥几笔带过。其次,在地方层面,从2012年起才开始有部分省市出台关于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政策文件,目前这样的省份尚不足半数。这也说明在多数省份,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是以自发组织的形式进行的,缺乏顶层设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当前,我国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目标层次与结构较为单一,除了形成总体目标外,并未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或年级形成相应的阶段性目标;而在内容方面,各省市并没有针对生涯教育的内容形成相应的内容标准或课程标准,只是笼统地列出内容领域,可操作性不足。
3.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生涯教育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师资队伍的支持,但目前困扰我国生涯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专业师资。目前高中阶段负责生涯教育的教师多由班主任、心理教师等担任,但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生涯教育培训,因此,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时间、精力上都有一定的局限,不利于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在这方面,其他国家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例如,英国不仅制定了生涯发展国家职业标准,而且确定了生涯领袖及生涯顾问的资格制度和准入要求;美国不仅针对学校辅导员制定了专业标准,也制定了相应的资格与认证制度,这些专业标准和资格制度为生涯教育师资掌握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提供了基本保障。[2]
4.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参与主体相对单一
高中阶段学校开展的生涯教育应是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但就目前我国高中生涯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参与主体相对单一,并未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格局。这就导致我国中学阶段在开展生涯教育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统整和协调社会各界的力量与资源,也难以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涯教育。当前,家长对于生涯教育的认识不足,相应的重视程度也较低,而企业、社区、高校等社会力量在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参与程度也较低。[3]
三、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
1.转变观念,重塑对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合理认知
(1)正确理解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内涵
对于“生涯”的认识,是理解中学阶段生涯教育内涵的起点和关键。生涯是个体对自己一生中各类职业活动、所扮演的各类角色的持续反思与主观建构。对生涯教育内涵的认识不清和理解窄化是生涯教育实施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者既不能简单地将生涯等同于职业,也不能将生涯教育视为职业指导。生涯教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职业教育是生涯教育的一部分,生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延伸。
(2)充分认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价值绝不仅限于在新高考背景下提供选科选考服务,或者为学生升学时的专业选择服务,而是有关人生的探索与实践,其实质是一种能力训练,即人的生存能力的训练。首先,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生涯教育能帮助学生与社会更好地接轨,提高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同时生涯教育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价值,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其次,对于社会而言,生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本,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人才,促进人才的有效流动。
2.制定统一标准,细化生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设计
(1)细化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标体系
尝试将生涯教育目标细分为近景目标、中景目标和远景目标。近景目标是解决新高考对选择性教育提出的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当下选科、选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能力。中景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生涯规划的认识和能力,能够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业目标与计划,激发内部动机,提高自我行动力与监控力。远景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目标,实现立德树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思考并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目标。
(2)完善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设计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必须兼顾学生的当下与未来,内容的选择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在此,综合以上内容,可将高中生涯教育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生涯抉择、生涯规划与管理。
自我认知是生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了解自我概念和生涯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潜能,主动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这是帮助学生踏上生涯发展的重要起点。
职业探索是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了解各职业的特点及发展,并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不同职业及其社会意义,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生涯抉择是高中生涯教育的关键一步。在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后,学生需要做出生涯抉择。所谓生涯抉择,就是在生涯路线上选择自己的目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生涯抉择的方法,提高自主决策能力。
生涯规划与管理是生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虽然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还只是起步,但并不意味著不重要,学校在开展生涯教育后,应当要求学生撰写自己初步的生涯规划,使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更趋明确。同时要帮助学生提升生涯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以便应对生涯发展中的困难和挫折。
3.构建“一主二辅”的立体式生涯教育实施模式
所谓“一主二辅”,即以生涯教育课程为主体,以课外实践活动、学科课程渗透为辅助的立体式生涯教育实施体系。
“一主”指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将生涯教育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嵌入学校的整体课程计划中,定位于校本必修课,作为实施生涯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课程开展,更有效地落实生涯教育这一目的。
“二辅”包括两方面。一是课外实践活动。生涯教育还要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实施,不能“纸上谈兵”。如举办讲座、讨论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研学旅行、志愿活动等。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和达到生涯教育的目的。二是学科课程渗透。美国前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说:“所有教育都是或都将是生涯教育。”因此,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生涯教育的意味和功效。[4]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可以使学生将当前的学科学习与未来生活相联系,从而明确各学科学习的意义,将各学科知识与相关职业、人生规划和发展相结合,打破学科壁垒。将生涯教育在日常学科中渗透常态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
4.培养更专业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
生涯教育是一门综合类的教育活动,它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知识,还要了解职业与社会的发展动态,更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但目前高中生涯教育的师资配置还是短板。要想办好生涯教育,这种情况就必须得到重视并改变。首先,在师范院校中要培养生涯教育教师,为师资队伍做好储备。其次,学校可以整合校内师资,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心理健康教师、学科教师、校外优秀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的生涯导师团队,以保证生涯教育高质量开展。
5.形成社会合力,构建“四位一体”发展体系
生涯教育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不能仅靠学校一力承担。要建立起“学校为主、高校联动、家庭辅导、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生涯教育体系,形成社会合力,充分利用生涯教育资源,开展全方位合作。
一是学校为主。学校是开展生涯教育的主体,要将生涯教育嵌入学校整体教育计划中,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对生涯教育的重视,通过开设专门课程、课外实践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充分发掘校内已有资源并拓展校外资源。
二是高校联动。要充分利用好高中与高校的衔接优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高校专业设置以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
三是家庭辅导。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要鼓励家长参与进来,促进家长理解生涯教育,鼓励孩子的多元化选择,与教师一同帮助学生面对生涯发展中的困难,为学生提供支持。
四是社会参与。企业、校友、社区等社会力量也应成为学校生涯教育的重要合作者。企业可以为学生的生涯实践活动提供真实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不同类型的工作,理解不同工作对于维持社区正常运转所作出的贡献,尊重所有工作的价值。校友也是重要资源,可以邀请校友作为各职业的代表,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及其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4-09-04.
[2]张蔚然.英美两国中学阶段生涯教育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3]王玉国,袁桂林.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践、问题与政策建言[J].教育学报,2013,9(05):80-85.
[4]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0):32-38.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