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2016-04-21金璇

科教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双轨制高考改革难点

金璇

摘 要 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对学生义务教育学习情况进行的综合评定,也是为学生高等教育的选择进行划分。总的来说,进行高考改革会对我国整体的教育制度以及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慎重。基于现代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行双轨制高考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但是正因为高考改革对全局的重要影响,所以在重新建立高考轨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故笔者在下文中首先对推行双轨制高考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单归纳,然后对改革中的重难点进行了重点讨论。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双轨制 意义 难点 探究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03

现阶段,我国社会最重要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就是高考,是基础教育上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步骤,所以每年高考都会牵动全国的神经,已经成为每年一度的重大社会活动。虽然社会中不乏对现有高考体制进行批判的声音,但是目前却没有其他选拔机制可以替代高考,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也正为如此,所以高考进行自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就更有必要。从高考改革之初到现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整体改革思路不清晰、新模式的稳定性不足、没有触及到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评价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却不容忽视,仍然是困扰高考改革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教育部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积极探寻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此背景下,于2014年9月我国教育部门正式下达了双轨制高考改革的相关文件,对双轨制高考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规范。①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只是为正确的结论提供了前提,但并不意味着正确的结论本身。在这种背景之下,要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就需要在充分认识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改革推行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并下大力气进行攻坚,切实解决问题,促进双轨制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

1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

1.1 有助于突破传统高考改革框架

早在1952年我国推行高考招生制度以来,经过多年的文化大革命阻碍,自1977年恢复高考,我国的高考改革制度从未停歇。1993年我国开始试行“3+2”的高考模式,1999年又变革为“3+X”模式,2003年我国高考正式启动自主招生改革,2012年异地高考也被纳入改革范畴等等。在几十年的改革进程中,高考改革的内容包含了高考的方方面面,例如考试的科目、次数、命题方式、录取制度以及技术环节等,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②但是这些改革更多的是从普通高教的基础之上,很少涉及到高职教育的内容,因此并没有发挥出高考改革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作用。而实行双轨制高考改革就可以打破传统高考模式的限制,将高职院校的人才选拔从普通高校的选拔中分离出来,不再捆绑式发展,所以能促进高职教育独自招生,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进行双轨制高考改革还能使改革更贴近实际的教育需求,更深入、更全面地推进高考改革的发展。

1.2 有助于实现不同教育模式的并轨发展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中,除了普通的高等教育之外,还有其它不同的教育模式,其中最普遍的就是高职教育,它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也具有重要地位。现就以高职教育为例,对双轨制高考对并轨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讨论。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这无疑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外部的环境需求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趋向多元化;从自身的内在发展来看,高职教育数量和规模正不断扩大,已经基本具备了和普通高等教育抗衡的能力。③再加上这两种教育模式的功能具有独特性,无法相互取代,所以从我国教育改革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来看,两种教育模式的并轨发展,以便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教育功能,完成自身的教育使命和价值,共同完善能和社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

2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难点

高考改革在社会中和国家发展中承担着挑选建设人才和栋梁的重任,在为高校挑选符合培养目标的人才之外,还要肩负起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责任,尽力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为了完成这一使命,高考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盲目,一定要建立在现实教育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安排。从高考改革至今,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就是从单一到多元,从知识到能力的趋势。要推行双轨制高考制度的改革,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突破,超越之前的改革模式,这就要求推进双轨制高考改革之前一定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对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足的准备,对各项改革措施进行深化,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科学制定改革的目标。下面,我们就对双轨制高考改革中无法规避的难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 难点之一 ——确立合适的办学目标

如果把“技术性”理解为“应用的”、“实践的”,把“高深学问”理解为“学术的”、“理论的”,那么“技术性”和“高深学问”就构成了一对对立的范畴。这对对立范畴也就自然把两类教育区别开来。在理论上似乎是这样的,在过去的一个时期也果真是这样,因为那时职业教育或者没有产生,或者没有进入高等教育系统。而现在却远非如理论或曾经那样泾渭分明了,这是因为今天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以至“科学技术”成了一个人法拆分的词组。其实双轨制高考改革的本质和内涵可以用一句很简单的话来概括,即两种人才和模式的高考制度,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具体到如何去实现两种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说实现普通高等院校和职高之间的形式分离,采取两种类型的试卷考试就能够完成的。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改革中核心问题的复杂性缺乏认知。④一所学校制定明确、合理的办学目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直接关系到教育模式、学生类型和高考模式的确定。

以高等院校为例,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对新开设的600多所本科院校进行了转型改革的试点工作,旨在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协作、产业与教育并进的方式培训一批能够直接进入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⑤但是这些新创办的院校的发展基础不够雄厚,如果单纯依靠这些学校来承担技术人才的培养重任,那么就相当于重点院校、名牌高校和一些老牌院校等水平较高的大学主要进行学术性人才的培养,而一些非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等水平一般的大学来承担技术性人才培养的责任。这种简单的分类会导致技术性人才就会因为学校的办学资历而受到歧视。除了这一问题之外,在确定办学目标时,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今后教学如何开展?如果选择专业型,学术硕士和博士的生源来自何处?普通高中能否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是否就不能培养学术型人才等等。

由此可知,我们一定要对当前环境下学校办学定位的复杂性有全面的认知,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高校分类体制来对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进行合理的引导,尽量实现差异化办学,避免同质化。

2.2 难点之二——合理选择定轨的根据

理论上来说,学生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兴趣来选择高考轨道的,但是在实际的高考操作中却无法实现。从现阶段的高考制度来说,还无法满足所有适龄学生的教育需求,即使现在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应考的规模,但是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依然难以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上。因为无法实现按需分配,就会存在筛选,这就需要确立筛选的根据,又可以称之为选拔的标准。⑥

根据双轨制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在改革措施正式推行之前,我们可以进行设想,在选拔技术性人才时,主要依据就是技能和文化知识的综合,而学术性的人才的主要选拔依据则是原有的知识考核。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怎样对技能进行具体考核,技能考核和文化知识考核的加权方法,两种人才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在这种设想之下,如果双轨制高考改革只是改变出题模式,不对按分数录取的招生制度进行改变,那么其本质还是由分数定轨,学生就不会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来选择考试模式,还是会根据自己可能得到的分数。⑦对于技能考核来说,技能型人才文化知识考核难度显著低于学术型人才的考核难度,就会出现学生多考一张技能证书,使自己能够参加技能型人才选拔考试,以知识优势挤占技能型学生的发展通道。这就好比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学术性硕士的试卷难度要明显高于专业性硕士,而且专业性硕士的考试中也没有增加相应的技能考核。这样很多学生就会退而求其次,选择专业性硕士,使技术性本科学生在升学上处于弱势。这样一来就违背了双轨制高考改革的初衷。

不过可喜的是,双轨制高考改革方案现阶段尚处于研究与论证的过程中,具体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这意味着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让更多的普通本科院校对高考分类进行分层设计,支持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相近的高校通过横向合作进行按学校类型或专业大类实施分类考试的试点,为高考多样化提供探索的时间和平台,为后续改革预留空间。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区别于高中学习轨道的其他系统,增加考试的科目来实现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高等院校的需求。

2.3 难点之三——如何实现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

在近代社会以前,我国的教育就是“单轨的”。这并不是说,那时我国的教育是平等的。事实上,直到解放以前,我国的教育一直是为少数的上层社会服务的,一般劳动阶层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科举制的存在,使得教育至少在统治阶级内部是平等的。近代以后,我国教育上主要是学习美国的“单轨制”。解放以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彻底消灭了阶级对立,真正成为人人平等的社会。教育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单轨制。由于我国的这种社会历史状况,使我国的“职业”和“教育”一直保持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基于双轨制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意味着未来高考考试的模式以及高等院校在生源的录取方面会逐渐朝向多元化发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势必会加剧效率与公平二者之间的矛盾。这里的效率主要是指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可以打破常规的录取方式。⑧一般来说,公平是相对而言的,即在高考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下,所有人都是通过分数决定未来走向。在双轨制高考改革中,技能考核和文化考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技能考核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方向,那么怎样对考生水平进行量化?应该采用哪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来界定技能水平?这种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如何?这些都是高考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埋头苦读的农村学生来说,背诵教科书,反复做题是成本最低的学习方式,如果学术型人才的招生规模缩减,自然就加大了他们的升学难度,上普通高校的概率会变小。要解决这些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就要求在推行高考改革时,一定要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针对贫困学子需要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充分利用国家与社会的资源进行资助,协助其完成学业,进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特性来看,人是不断生成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的价值目标既是现实的,更是理想的,他总是要不断地通过实践超越当下与现实去自我追求理想的存在。高考双轨制改革就在于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大学的本体性价值在本质上就是追求这种精神性的实现。我们期待这种双轨制改革,还需要把这种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更需要整个社会改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歧视,营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双轨制高考改革难点
双轨制下“五维一体”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教育学的影响探析
浅谈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制度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