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胸腺囊肿手术治疗时机分析*
2022-05-26吴庆琛
黄 浩,张 诚,吴庆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重庆 400042
胸腺囊肿为纵隔良性疾病,其发病率低,占纵隔肿瘤1%~3%[1],好发于前上纵隔。胸腺囊肿多无临床症状,其症状多与囊肿体积或囊肿感染、出血相关。影像学检查是胸腺囊肿术前主要诊断手段,但难与其他纵隔肿瘤相鉴别,确诊仍需要依靠病理诊断。手术仍然是胸腺囊肿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胸腺囊肿的手术干预时机,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5例胸腺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5例胸腺囊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52例,年龄(54.10±12.30)岁。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50例)和无症状组(55例)。其中,有症状组包括胸痛19例,咳嗽10例,胸闷6例,重症肌无力4例,气促3例,胸腔积液2例,呛咳2例,背痛2例,颜面部水肿1例,肢体麻木1例。无症状组55例患者均无任何临床症状,为体检时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在105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胸腺囊肿21例(20%),胸腺瘤49例,纵隔囊肿9例,心包囊肿7例,纵隔肿瘤7例,囊性畸胎瘤3例,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肺囊肿、纵隔恶性肿瘤各2例,淋巴管囊肿、皮样囊肿、食管囊肿各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胸腺囊肿。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均有异常发现,病灶均位于纵隔,以前上纵隔居多。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囊肿最大平面内径、平扫CT值、增强CT值、增强后增加CT值、囊肿密度是否均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
2 结 果
2.1105例患者胸部CT结果及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05例患者中,104例CT报告了囊肿最大平面内径,为3.50(2.00,5.55)cm;62例详细描述了平扫CT值,为(21.02±15.16)HU,52例描述了增强CT值,为(27.71±20.86)HU,增强后CT值增加0.00(0.00,10.00)HU;余43例未详细描述CT值;74例患者描述了囊肿密度,囊肿密度均匀者62例,不均匀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胸腔镜手术93例,开胸手术11例,胸腔镜中转开胸手术1例。两组患者性别、囊肿最大平面内径、平扫CT值、囊肿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M(P25,P75)或或n(%)]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无症状组有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乳糜瘘1例,胸腔积液1例。有症状组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乳糜瘘、心包积液、菌血症各1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胸腺囊肿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囊肿最大平面内径大、囊肿平扫CT值高是胸腺囊肿出现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胸腺囊肿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胸腺囊肿可发生在胸部的任何解剖水平,从颈部[2]到膈肌均可能发生,以前上纵隔最多见。胸腺囊肿按其发生机制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胸腺囊肿来源于胸腺导管,多数为单房囊肿,囊腔内为透明的液体,大多不含炎症细胞[3],后天性囊肿多为胸腺小体、网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炎性或退行性改变,常为多房囊肿,其机制被认为是上皮对炎症的反应,导致囊变[4],囊腔内多为浑浊的液体或胶状物质,病理学检查大多含有炎症细胞或纤维组织[5]。胸腺囊肿常无临床症状,大多为偶然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本研究105例患者中,55例(52.38%)无临床症状,与文献[6-7]所报道的相似。目前,胸腺囊肿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大多数学者都认可将临床症状作为胸腺囊肿的手术指征,但对于无临床症状的胸腺囊肿患者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尚不清楚。一方面,无症状胸腺囊肿有囊体增大、破裂、出血、感染的风险,且有一定的恶性变概率[8-10],有学者报道囊肿急剧增大产生临床症状[11],危及安全,故部分学者认为胸腺囊肿一经发现即存在手术指征。另一方面,胸腺囊肿为良性病变,多数囊肿较为稳定,进展极为缓慢,甚至囊体缩小[12],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无不良影响,故有学者认为部分无症状胸腺囊肿患者和小囊肿患者可随访观察,避免被过度手术治疗[13],而对于何时为无症状胸腺囊肿手术时机,并未提及。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出现临床症状后手术治疗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表明对于部分无症状胸腺囊肿患者或小囊肿的患者,随访观察也是可行的。
临床症状作为胸腺囊肿的主要手术指征,引起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不得不纳入考虑范围。胸腺囊肿出现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囊肿增大引起的体积效应[4],最常见为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14-15],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囊体压迫上腔静脉而引起颜面部水肿。此外,胸腺囊肿部分破裂、与邻近纵隔结构粘连或胸腺不均匀改变都会导致胸腺囊肿炎症、出血,从而引起胸痛、胸腔积液等临床症状,也有报道提及胸腺囊肿导致纵隔炎症出现症状[2]。部分囊肿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相关性,包括干燥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症肌无力[4,16]。由此可见,囊肿大小与囊肿发生炎症是胸腺囊肿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二者均可由胸部CT评估。胸部CT作为胸腺囊肿常规影像学检查,CT 中胸腺囊肿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无强化或边缘轻度强化的占位病变[17]。囊液的性质对CT值有很大影响[6],囊肿自发性出血、炎症可能会增加囊肿的密度,CT值增大[18],王迅等[19]也提到了囊液清亮者及黏稠者平扫CT值范围分别为0~24 HU和20~50 HU,可能也是CT值较大的胸腺囊肿易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所在,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无症状组囊肿最大平面内径平均值<4 cm,平扫CT值平均值<20 HU,有症状组囊肿最大平面内径平均值>4 cm,平扫CT值平均值>20 HU,可以将胸腺囊肿最大平面内径4 cm和平扫CT值20 HU作为无症状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危险因素的分界点,即胸腺囊肿最大平面内径>4 cm,平扫CT值>20 HU,胸腺囊肿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大,反之,胸腺囊肿较稳定,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小。
综上所述,无症状胸腺囊肿患者,应常规行胸部CT检查,若胸腺囊肿最大平面内径>4 cm,CT平扫值>20 HU,出现临床症状可能性大,此时应考虑积极行手术治疗。若胸腺囊肿最大平面内径<4 cm,平扫CT值<20 HU,出现临床症状可能性小,则应慎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