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探讨

2022-05-22李蕾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策略探讨数学教学

李蕾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双减政策的提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素养的培养,因此数学课堂活动安排中如何更加有效凸显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活动的第一要务。文章简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希望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能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贯穿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数学课上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在以往应试教育的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大多停留在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上,在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中大多通过“刷题”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眼高于手”的现象很常见,如何改变此种教育弊端,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任务[1]。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往往忽略了教学氛围、教学环境的改革,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热情。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课堂中完全没有知识消化的时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老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并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中,老师先向学生展示七巧板,让学生观察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并且清楚地认识到每块七巧板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其中的2块或者3块或者更多块进行拼图,最后将自己的拼图创意与其他学生分享。老师利用七巧板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比较再到实践,不仅对平面图形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知识的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可以利用七巧板组出不同的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趣味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趣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方式,从表面分析,趣味问题的提出就是“投学生所好”,结合学生的兴趣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一般情况下,趣味问题情境的创设放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简单、趣味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投入课堂活动中[3]。

其一,趣味问题游戏,比如通过猜谜语等方式,以简单的师生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活动,此种方式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融入问题中,然后引入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初就能够保持高涨的参与意愿。比如在学习钟表相关的内容时,教师通过“无脚会行走,说话不用口,发出命令来,人人都遵守”等不同形式的谜面,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

其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融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比如微视频等,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工具,在课堂导入环节生動形象地展现课堂上要探究学习的重点问题;比如借助学生喜欢的动漫角色,像西游记、海底小纵队等角色,将数学问题动漫化,有效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意愿。比如在《负数的认识》一节内容中,教师借助微课播放每日天气预报的视频,寻找一些比较有特征的视频,比如某一天不同城市的气温温差,然后通过气温的差距展示正数、负数之间的差别,将课堂要探究的问题穿插其中,引导学生在观看、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兴趣。

三、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问题价值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密切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奥秘,凸显生活问题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关注问题,在课堂上创建生活化情境,设计具有生活性的作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意识。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问题、生活场景、生活画面、生活故事等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开展趣味性数学学习。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按照教师的引导,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最后发现规律。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和思考,全面了解问题,对于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在教师的讲解下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就契合实际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为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作业为媒介,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作业设计与实施是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关键,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要坚持学生为主、因材施教、开放自由的原则,在基础作业的基础上添加更多形式与内容的作业活动,满足更多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需求。例如,跨学科融合作业,数学与各学科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作业的设计也要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通过手抄报的形式绘画出整个章节内容的思维导图,在绘画过程中不仅能够明确章节内容的学习思路以及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能在设计、计划过程中展现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跨学科作业的布置,提高学生解决多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

再如,高年级面临小学阶段的总复习,在总复习过程中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专题复习的内容,然后总结出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此类数学问题的知识点、知识面、知识体系,还可以拓展一些相关的典型例题;在总结过程中可以按照数与代数、几何等类别分开总结,目的就是通过总结、分析、实践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从数学学科的特征入手,选择符合小学不同年级段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作业设计与实施方式等,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宏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2.

[2]刘翠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浅谈[J].读写算,2020(25):65-66.

[3]高小棉.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J].新课程,2020(38):173.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策略探讨数学教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