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017-03-17郑蕙

教育界·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专项训练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力

郑蕙

【摘要】随着课改实验教材应用的深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凸显不足。撑起数量关系的桅杆,实现新教材背景下数量关系的角色转换,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思想 专项训练 解题策略

随着课改实验教材应用的深入,学生不再像以前使用旧教材那样,能思路清晰地找到所求问题的相关条件,有序解答问题。新教材对数量关系的淡化,造成教师普遍认为新教材不需注重数量关系。总结几年的实践、研究经验,我认为数量关系在新教材中并没有被抹去,实现新教材背景下数量关系角色转换,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升教学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项长期工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每个学生解题时的“路径差”和“时间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学习后劲。教学中,大量死背硬套数量关系式是扼杀学生创造力和学习潜力的短期行为,对长远能力发展无益;为此,调整教学理念、方式,把人为模式化训练变为无声渗透,让数量关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源泉,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终身受用。

二、理解运算意义。建立基本数量关系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意义是解答各类问题的基石。关注数量关系要有备而学,不能等出现问题才来补救。在低年级这四种运算意义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应同步渗透数量关系教学。新教材在这四种运算意义引人中多是形象生动的图画情境,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看图列式层面上,可先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描述这个情境,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学着用三句话的模式较完整地进行描述。

三、加强专项训练,培养数量关系的洞察力

在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后,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新教材不提倡机械背诵定论,但也不能完全任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混乱状态。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教学中相当重要。为此,我们可进行以下训练。

(一)“生活化”训练

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与经验可增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敏感度。如在创设情境时向学生提问:“帮妈妈买盐,你会考虑什么?”学生会自然想到买几包,每包多少钱,需带多少钱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数量、单价、总价。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明白数量关系间的相关性,避免僵化记忆。

(二)“配对”训练

“配对”训练是指看问题找条件或者看条件推问题的能力。看问题找条件,即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分析法);看条件推问题,即从条件推向问题(综合法)。

在“配对”训练中,让学生进行适当对比,感受条件与问题的相关性,让学生体会到数量间无形的关联。“配对”训练对解决两步或两步以上应用题时寻找中间问题起到桥梁作用,也为学生有序高效地提取、处理信息做好充分准备。

(三)“矛盾”训练

训练过程中,我们也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条件,给学生制造思维冲突,触发他们对数量关系的深刻感悟。

四、渗透解题策略,建立数量关系模型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数学思想支持下的解题思路、方式和方法。实际问题变化多端,条件不尽相同,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也不容易。因此,提供和渗透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模拟实验法

有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较隐蔽,单凭想象,学生无法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可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角色模拟,帮助理解题意。

如“一座大桥全长545米,一辆5米长的货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行驶,通过这座桥要用多少时间?”货车行驶路程应包括车身长度,正确列式为:“(545+5)÷5”。

(二)画图法

画图比模拟实验抽象一些,可浓缩题目的主干,直观清晰地呈现题目的意思,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高效体现。低年级可引导学生画示意图,中高年级可陆续渗透连线图、线段图等形式。

(三)列举法

当遇到的问题难以跟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直接联系,找不到突破口时,可采用列举法。“雞兔同笼”是运用这一策略的成功例子。从较小数据人手引导学生逐一列举,发现规律;再引人较大数据为学生搭建运用规律、创造跳跃列举法、取中列举法的平台,实现减少列举的次数,高效解题。列举法的作用远不止找到正确答案,它对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运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转化法

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复杂转化为简单,是转化策略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策略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平面、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推导等。让学生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掌握转化策略,对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但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关键是感悟。在教师的点拔下,学生自主体验、概括、运用,做到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炼策略。在积累一定的策略经验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各种相近的题型和方法,建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形成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

在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通过这样的对比、梳理,可引导学生归纳基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方法,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同一性和相似性,以揭示其背后的共同模型,对题目数量关系的实质有深层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想、程序和方法。

新一轮课改初见成效,存在的问题还有待各位同行共商研究。撑起数量关系的桅杆,给解决问题的教学准确定位,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猜你喜欢

专项训练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力
布置“递进式”作业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专项训练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现代高校篮球专项训练的优化创新模式研究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