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单元“作品单”,让小学英语课堂更高效
2022-05-19张蕾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带有一定的抽象色彩,但是,这并不能掩埋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在教学英语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表格等引导学生制作作品,以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优质英语课堂的产生。
【关键词】作品单;小学英语;高效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小学英语‘作品单构建的实践研究”(GH2020037)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蕾(1985.10—),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为学生英语学习生涯奠定基础的重要途径,而英语教学更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学科、逐步完善英语知识结构的必经之路。教育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巩固学习的英语知识,延伸自己的记忆。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更应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策略的恰当实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更为有利的前提条件。然而,受到以往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识,因此在为学生安排活动时,教师常常只针对单词、短语等基础英语知识设定活动的内容,较少为学生设定趣味性、实践性的活动要求,以至于学生逐渐丧失参与活动的热情,只是机械地完成活动。而这一教育状态与趣味教学、素质教育等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对此,教师要优化活动的形式,巧用单元作品单,将作品单的绝对优势充分展现,从而打造富有实践色彩、趣味色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愉悦的体验时,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效果。
一、利用教材表格,创建互动作品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参照,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更是促进师生互动的媒介和依据。因此,在组织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完成实践作品。表格具有操作简单、内容清晰等特点,在英语教材上也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表格,辅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教师对教材表格优势的运用,可体现在课后作业任务的布置上。比如教师利用单元作品单,可以鼓励学生以教材上的表格为依据,按照表格上的要求开展实践活动,以便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增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明确学习重难点,以此为强化自身的英语素养奠定重要基础。
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各板块各自优势,令其“各司其职”,促进学生通过相应的板块,提升其对于各类单词、句型等的掌握程度。同時,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入了解,教师可多用“互动”,使得学生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感知英语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对此,在“Fun time”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中这一板块的表格,为学生创建相互交流的问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利用“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这一问题建立与他人的对话,获得同伴的回答,并按照同伴的回答填写表格。如,通过向一名学生提出“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的问题后,获得“I like Maths.”的答案,于是学生将获取的信息如实地填写在表格上,丰富表格上的内容。当制作了表格后,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等语句的使用方法,也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获得一个完整的表格,了解班级中其他学生喜爱的课程。
教师发挥表格的优势,指导学生以教材上的表格为依据展开实践活动和互动活动,并组织学生填写表格上的空白,能够在有效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他人的信息,强化英语口语能力。同时,通过有效的互动活动,教师也为学生营造出更具轻松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二、基于教学主题,制作英语小报
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材中,单元划分的形式、主题分明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更加明确方向,缩小教学资源的搜集范围,提高教学活动实施的效率。而从内容上看,在英语教材中,包含友情、亲情、学业、文化等丰富主题,对这些主题内容进行学习,能够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之余,有效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单纯的“就事论事”,以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英语教材上的主题内容,很难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基于亲身实践的方式,提高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让其将英语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教师可以基于英语教学主题,为学生开设制作英语小报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建构和应用。
以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的教学为例,整节课围绕“My friends”的主题展开,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friend,long hair,He/She is…等词汇和句式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所学内容,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和句型描述自己的朋友。因此,教师在各板块的教学中,对主题的结合,可体现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比如在教学“Story time”时,教师先以一首“Good morning”开场,为学生打造更具轻松感的学习氛围,同时,歌曲所带来的欢快气氛,以及歌曲内容与新授课内容的关联性,为接下来的师生互动创造了更为直接的机会,间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后,教师对于单元主题的运用便会更为顺利。因此,在学生认读了本单元的主要词汇和句式后,教师就可以结合“Fun time”中的内容,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有关朋友的小报。在这一小报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对朋友的了解,尽可能地利用一些形容词等对自己的朋友进行描述,如有的学生使用“She has long hair.”等语句,对朋友头发的长短进行描述;有的学生则使用“He is tall.”等语句,表达自己朋友的身高。当学生制作了“My friends”的英语小报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平台,引导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描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小学生拥有活泼、好动的性格,英语教师结合教材上的主题,为学生开设制作小报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真正地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内化。
三、开展操作活动,促进综合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与英语课程的不断融合,使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性,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也让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序发展,有效防止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上有失平衡。对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学会运用“作品单”并不代表能够一劳永逸,从运用中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方法,才是真正宝贵的学习财富。所以,在巧用单元“作品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使用自己的双手,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感知英语知识。同时,在展开操作活动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得到释放,逐步实现创新能力的成长。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Look at me!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践活动,延伸英语课程的教育意义,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活动中,基于学生在这一单元中所学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单元主题,教师先向学生提出“How many kinds of clothes do you have?”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自己见到过的服饰类型,并进行交流讨论。随后,教师继续提出“Do you want to make your own clothes?”的问题,以便在获得学生的肯定回复后,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在学生准备材料时,教师向学生进行引导“In our life,many items are out of date,or lose their original value,they become waste. Can we use these waste to make clothes?”教師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能够积极地搜集身边的废弃物储备活动材料。当准备就绪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新颖、精美的衣服。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使学生之间的设计成果拥有可交流之地,促进学生对于活动成果的巩固,实现其对学习内涵的感知与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强化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实现了创新思维的成长。
通过上述案例可见,教师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实践化的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制作衣服,能够在强化学生英语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为废弃物赋予新的价值,发展环保意识。
四、树立竞赛活动,增强竞争意识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应当多加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品性,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从而激发其主动学习英语的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比如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胜心,当教师为学生设定带有竞争含义的学习活动时,学生往往会为了胜利,而主动地投入精力,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对于学生好胜心的积极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度。所以,在利用单元作品单组织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争夺胜利中,更加用心地完成作品,在提高作品完成质量的同时,增强学习英语知识的质量。对于在竞赛活动中获得胜利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言语上的夸奖,使学生进一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Cinderella的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展“Introduce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ology, and expound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竞赛。在活动开始前,教师为学生讲述竞赛活动的基本规则:“1.Students independently find Chinese and Western fairy tales,analyze their differences,and express them in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PPT;2.Teachers and other students score according to students'expression and works display;3.Students with the highest score win.”之后,教师按照如上规则组织学生参与竞赛,促使学生在自主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增强对中西方神话故事差异性的认识,并通过作品展示的过程收获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学生学习完“Story time”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的表演,教师再对每组的表演成果进行打分,以此评出“最佳表演组”。这样的竞赛方式,同样能够带给学生在学习上的满足感,从而实现其学习动力的有效增强。
在利用单元作品单展开英语课程的教育活动时,教师为活动赋予竞争的色彩,能够唤醒学生内心的胜负欲,使学生在主动消耗精力,制作作品中,逐步提高英语素养。
五、引导家长参与,创建亲子活动
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从来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责任,家长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如果家长缺席学生的成长过程,势必会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上组织学生制作作品时,教师也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联系,呼吁家长参与学生的制作活动,以便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更快地完成作品。同时,家长的参与也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家长和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使家长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地参与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与孩子一起学习英语知识。
以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My family的教学为例,当学生学习了“This is my…”等内容后,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内容的指向性,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绘画,画出带有家庭特色的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亲子关系,也提升了这一单元的学习价值。同时,家长的参与,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更能够展现自己独立的一面,激发其表现自己的欲望,从而能够收获更加有趣、难忘的学习经历。在实际开展活动时,家长与学生一起思考“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our family?”“Does Mom have long hair or short hair?”“Is Dad fat or thin?”等问题,以便在逐步确认上述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画出代表自己家的画作。在学生画完后,教师再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展示作品,以便学生在收获赞美声的同时,强化幸福感。
显然,当家长参与作品的制作活动时,能够强化家长的教育意识,使家长养成良好的教育思维,以便家长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积极地与学生一起完成作品的制作,在度过欢乐时光的同时共同学习英语知识。
总而言之,利用作品单,能够让学生收获别样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在清晰的学习思路下增强英语素养,实现综合能力的成长。所以,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教育思想,英语教师要继续发挥作品单的优势,以便在凸显学生本位性的同时,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
[2]王紫娟.“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