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蜡染走进初中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2022-05-16周晓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5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行性

周晓萍

【摘要】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域性比较强的民间传统工艺,学生基本是不知道,不了解。为了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应用的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蜡染工艺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蜡染走进初中课堂的探索研究,发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分析中国蜡染走进初中课堂的可行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蜡染;初中课堂;可行性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52号建议: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全面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和劳动教育。非遗项目很多,但是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非遗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的人越来越少,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也越来越少,学生对非遗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停留在书本上或网络信息,要么不知道,要么就算知道也仅仅只能通过图片进行识别,没见过真实的,更不可能参与学习或亲自体验。学生是对知识最为渴望且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团体,“非遗进校园”是对非遗保护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蜡染工艺在印染工艺中算是难度比较高的一种,工艺流程相对较复杂,需要的工具材料也多一些,因为要用到加热的设备又考虑到安全的问题等。蜡染工艺到底能不能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学习呢?我们展开了实践性课题研究。

一、初中蜡染课程研究过程

1.课程开设前的准备

前面提到,蜡染是属于民间美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的少数民族地区,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将这项非遗艺术带进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要先掌握的,负责该课题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基本都能掌握,达到能带领学生开展学习的能力。我们通过一些专业书籍的查阅,能掌握到很具体的制作工艺流程。此外,也能在网络上通过大量的搜索汇总,形成初步的学习。把工艺流程掌握之后,先买一些工具材料回来进行实践性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数次的实践研究,直到完全掌握和熟悉制作工艺流程为止。这样,我们有了一些自己完成的作品,可以展示给学生们看,更加的直观。同时,做好过程记录,并把容易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学生中开展的时候,能作为注意事项进行补充说明。然后,尽量提前把课程所需要的主要工具材料买齐,后期还缺的工具材料再进行补充。

2.蜡染课程内容的设计

接下来是课程内容的设计,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也考虑到课程的难度问题,我们计划利用两个学期的社团课开展实践探索研究,大概60课时左右。我们的课程设计分10个阶段进行:

每个阶段并没有预设具体的时间,主要是考虑到,还不确定每个阶段学生能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所以干脆就不设定时间,而是按顺序,按步骤,每完成一个阶段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开展。

3.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课程研究进行到4月份的时候,根据我们平时的记录,每个阶段大概所需要时间如下:

从课时量来看,时间花费得最多的是在蜡绘作品这个阶段。事实上,阶段5到阶段9是一个循环重复的过程,就是每个学生会有几件作品,一件作品从阶段5-9完成后,又开始第二件作品的重复,也有的学生在第一次作品完成后,第二次的制作会同时开始两三件作品。

在设计图案、画稿、画蜡、调配染料、染色、脱蜡等一系列的流程中,发现了问题,都会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其中,教师在图案设计这个阶段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一些,学生会在选择难度上把握不到,或组合起来的图案样式缺乏美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即可。而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蜡绘上面,这也是手工艺的主要特点,耗时长。而其它阶段的学习和制作,基本都是示范讲解一两次,学生通过实践就能掌握了。一切都挺顺利的。

通过作品看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批作品制作出来之后,进行点评和小结,再继续设计和制作,更加熟练制作的流程。

二、实践研究过程中意外的收获

首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实操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比如,对于蜡刀的使用,能否画出流畅的均匀的线条,80%的学生都能做到,而且对于蜡刀装蜡后的第一笔的开头容易线头比较大从而影响美观性,他们也能自行找到很好的办法解决,就是先用一块边角布料先画一下,第二笔再画在作品上,就能避免线头粗大的问题。这确实让我们感到惊喜。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大弧度的曲线或小的圆圈,是很难能把线条画均匀和美观的。通过实践后,可以指导学生在组合设计的时候避免这样的纹样。

其次,我们的课程进行到3月份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少作品。这时候有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我们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起来。某女生问:“老师,这块染好的布料可以做什么呢?”我们一直研究的方向是掌握蜡染的制作工藝流程,考虑到难度和时间并不充裕的问题,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要把染好的布料制作成成品,但是却有学生提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在这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是主动积极的。在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后,提前进行了成品制作的课程设计,把绘制好的蜡染作品制作成简易的生活实用性成品,比如,加画框成为一副壁挂、缝布边成为一块小垫布、方形抱枕、环保袋、桌旗等。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为数不多的成品了。学生们表示很高兴还能学到一些针线活。

三、研究结果分析

1.通过实践研究,确定中国传统蜡染走进初中课堂是确实可行的。蜡染艺术虽然相比其它印染工艺较难一些,工序多一些,操作难度也大一些,但是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是可以走进初中课堂开展学习的。

2.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往往能推动课程的发展,比如上面提到的,学生会提出一些可贵的建设性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能了解学生学习的求知方向,能激发教师往更多、更深的方向去探索研究,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比预期效果更好。

3.凡事都可以由浅到深,由容易到困难,民间的蜡染艺术的学习也是如此,在研究好蜡染的工艺流程后,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尤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构思。在教师自学的过程中,应该能有把握工艺难度的能力,知道哪些线条或图案比较简单或比较难,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因特别注意,可以进行一些分类讲解,最后制订学习方案。这是课程能开展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因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个班35个学生,课程设计难度过高,会在一开始就打击了学生制作的兴趣和乐趣,不利于持续的开展学习。

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光是知道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工艺的制作流程,培养其独立完成制作的能力。对这项劳动制作喜欢甚至热爱,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不会消亡。

[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应用的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蜡染工艺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SJYKY202106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贾京生.中国现代民间手工蜡染工艺文化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沈凤霞,符德民.蜡染[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18.

[3]武金勇,刘延琪,杨芳.风格与理念中国民间美术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钟  芸B6BE597E-D2AB-40FF-AD82-D7E37130EA0A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