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实验的总结与思考

2022-05-16李苗苗青叶文君王光阳魏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习氛围参与

李苗 苗青 叶文君 王光阳 魏美

摘要:学习动力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心理上的需要与满足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学习成功的结果则是学生学习的继发动力,学生只有在学习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才会明显。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本文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不断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在班级和宿舍均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着力为学生创设成功参与的机会,不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信心。

关键词:学习动力激发;学科竞赛;学习氛围;参与

引言: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主要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控制动机水平、给予恰当评定、维护学习动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等。

一、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实验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众多可喜可贺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相比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学的学习生活更倾向于自主,尤其是高中到大学这一学习模式的转变,导致部分大学生上课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临时抱佛脚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因而关于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实验的研究,在针对大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防止教育资源浪费的一项举措。

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进行学生访谈、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了一些对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影响的行为和措施,这些行为和措施有的是正向激励,也有的是负面影响,但是这些行为和措施对学习动力影响的程度是怎样的,我们缺乏有效的评估和量化指标,因此我们设计本次实验。尝试量化和评估这些行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程度,为下一步扩大实验范围,推广应用打下基础,为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作出贡献。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实验的实践途径

针对大学生们学习动力低落的情况,有的放矢,本次实验研究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动措施。

2.1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建立学习目标。

针对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缺乏目标的问题,提出进行长期职业规划。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建立起远景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目的性。除了国家和学校开展的职业规划课程,课题组还组织各类职业规划比赛,邀请本专业和其他专业从业的毕业学生,同在校生交流分享经验心得,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现状从而更好的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确立目标。

2.2组织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兴趣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也减少学习动力中功利的成分。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之一,而这一能力对于大学学习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2.3完善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课题组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材,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针对教育模式与考试制度的问题,提出教学内容应跟得上知识的更新,教学形式要吸引学生们进行思考,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正是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讨论,在讨论中激发学习的灵感带来学习的动力。

2.4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

通过组织比赛、评比,激励学生自发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建立帮扶小组、一系列奖惩制度,进而营造出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风、班风。

2.5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是长久激发动力的基础。

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完善奖惩措施,在帮助学生重建长远职业规划、学习目标后,合理的奖惩制度是学生分阶段实现目标的一种物质或精神激励,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益于班风、学风的建设。

三、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实验的成效

3.1学生学习动力水平明显提升

大部分学生通过职业规划课程、比赛、讲座,对专业发展前景、职业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结合自身条件重新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的目的性明确,从而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被重新有效的激发,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开始自主学习。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明显减少。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班风初步形成。同时,各类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多点开花,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验班级成员沉迷于游戏等现象明显减少。

3.2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实验过程中,参加课题的课题组成员、辅导员和老师认真学习了许多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查找了大量的课题资料,收集了大量一手调查的资料,初步探索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提高了课研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课研打下良好的师资队伍。

四、实验分析

4.1大学生学习动力分析

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它由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需要、动机等非认知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发展学生的主体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保证。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知难而进,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反之则会妨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潜能的发挥,甚至使学生无法继续学习去。

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智力因素对学习成效的作用力逐步下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力逐步提升。此外,高等教育阶段的學习过程与基础教育阶段相比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特点,学习途径更加多元,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这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多地与学习动力的强弱相关。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构成较为复杂,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其作用发挥程度受到直接和间接、主观和客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

4.2大学生学习动力组成分析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拉力和压力所在,学习是个体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内部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内因,而存在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外部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一种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没有外因,更不能缺少内因。按照对主体学习行为的作用方式学习动力可划分为内部动力系统和外部动力系统。

(1)内部动力系统

学习动力的内部系统,指的是以个体自身内在因素(意识、心理等)为主导的内部动力源。内部动力系统是对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起到推动作用和维持行为积极性的原始动力、主導动力,直接作用于学习活动,是学习动力的根本所在。

首先,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个体为实现一定目的而激发学习行为的原因,是学习行为的启动力。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对学习行为而言,动机是其他因素的基础,为学习主体指明前进方向,无明确目的的学习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以学习需求作为基础和内在条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人都渴望满足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人们希望得到稳定的社会地位,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并且要提高个人能力,将潜力发挥到最大化,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成为自己期望的人物。这种认可需要和价值实现需要,驱使个体自觉产生学习需求,以立足社会和实现理想为目标,迫切提高学识水平和素质才能。由此,学习需求催生学习动机,学生要产生足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有满足需求、实现目标的愿望;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行动的实施,主观上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引擎,就可以强化和维持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勤奋刻苦地追求良好的学习过程和成绩。

其次,学习兴趣是学习行为的直接动力源。学习兴趣是学习主体对于学习客体的一种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会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孔子曾明确指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和爱好的事物心向往之并保持热情去积极探索。最初的学习动机的萌生,仅表达了一种主观需求,是为学习行为打好动力基础,而要夯实这一基础并释放主体的潜在动力,离不开明确而具体的兴趣爱好的刺激。学生若对某项事物、某种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和探索欲望,则会展现出热情饱满的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逐渐沉浸到学习的乐趣中,并自觉提高学习效率,主动追求学习成就,甚至在知识延伸和拓展方面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对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学习呈现出更多的自主性、专业性特点,学习俨然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而且要求对专业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这就凸显了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要想取得学习成绩的突破,不仅要靠努力,还需要正确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并对专业知识兴趣盎然,善于发现专业的优势和魅力,保持探索真理的热情。

最后,理想信念决定学习的持久力。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行为的定向器,是赋予学习行为持久力的源泉,能够使人在学习道路上时刻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抖擞的状态。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奋斗过程,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学习主体的热情自然而然会随之减弱,进而导致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坚定。“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精神意志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使人不为困难所惧,越挫越勇,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始终保持奋发图强、锲而不舍的学习热情,矢志不渝为理想而奋斗。大学生要想取得学习的成功,使学习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就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支撑。“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业精于勤,荒于嬉”。大学生要明确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源源不断为学习提供强劲动力,增强自信心,在学习中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抵御各种诱惑,突破自身极限,坚韧不拔、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真理,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登上成功的巅峰。

(2)外部动力系统

学习动力的外部系统,指的由是除个体自身因素以外的、所有可能对学习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外部因素所共同构成的系统,包括外部激励、学习环境、竞争机制、社会需要等。外部动力系统的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学习行为的外部推动力,是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外部动力系统对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外部激励可转化为内部动力。相比较而言,学习主体的自我激励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自我激发和鼓励行为,可直接为学习行为提供动力;外部激励要想发挥作用,则需要通过外部激励手段、激励机制来刺激学习主体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内部动力的产生。外部激励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者对立统一,侧重点有所不同,互有优势。一方面,对大学生而言,物质激励是作为学生在取得一定学习成果或作出一定贡献后,给予奖学金、荣誉证书等实体物质利益。物质奖励的效果是明显的,人的需要以物质性为基础,大学生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大学生精神激励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能够得益于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背景,使其对学校提供的普通物质利益的渴望逐渐降低。由此,需要通过适当的精神激励,肯定大学生的个性和价值,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质激励中蕴含着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则必须以物质激励为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成效。

其次,学习环境的影响。相较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是学生生活最基本、最依赖的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效的影响最大、最直接。校园内的基础设施、规章制度、风景绿化、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班风等,都是学习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一是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学生需求,极大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以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为代表的人际关系,时刻左右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而影响学习动力激发的稳定程度;三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科学合理,保证人性化的体现,过于宽松软的规章制度会使学生缺乏自制力,而过于严紧硬的规章制度则会制约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四是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对学习主体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宿舍内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努力学习,就会共同营造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学习氛围,努力学习的观念会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毋庸置疑会对个体学习动力的激发起到重大作用。

此外,学者们还认为,竞争机制、社会实践活动、外部期望,都是外部动力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竞争才有进步,合理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增强自信心,并时刻保持压力感和紧迫感,摆脱自身惰性,逐渐释放潜在的动力;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清楚地了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切实感受到实力的差距,自觉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来自于家庭、学校等方面的适度合理的期望,对学生而言是无形的动力和奋斗目标,能够激励学生为达到期望的标准而不懈努力。

4.3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实验分析

学习动力激发实验说明,教育对象动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是综合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主要非智力目标,而且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也充分证实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受许多因素影响上下波动。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在实验中被证实是有效的,但是我们对于如何长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其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方法与措施欠缺,同时班级学习动力水平的高低,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量表,而依靠课题组成员观察,和综合测评成绩的对比来体现。这些是今后实验的研究方向。

4.4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实证分析

本实验主要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8级共计58名学生进行研究,并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8级共计76名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具体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如下:

(1)班级集体获奖情况数据分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8级班级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8级班级集体获奖情况要多34%。

(2)班级同学参加学科竞赛情况数据分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8级班级总人数为58人,参加学科竞赛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70%,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8级班级总人数为76,参加学科竞赛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4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8级班级同学参加学科竞赛占比要比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8级班级同学参加学科竞赛占比少。

(3)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数据分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8级班级学科竞赛获奖数目要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8级班级学科竞赛获奖数目多55%。

(4)班级考研考公人数对比数据分析

虽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8级班级总人数要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8级班级总人数多,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8级班级考研考公人数要比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8级班级考研考公人数少。

五、结语

本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即在正常教学秩序下由实验课题组组织安排实施实验中各项计划,由实验教师在平常教育教学中组织实施。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的影响因素较多,学校学习风气、宿舍氛围、班级学习氛围、辅导员教导等等,都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研究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路径参考。分别从班级、宿舍、学校、学科竞赛、辅导员关怀等不同方面为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举措,在完善班级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科竞赛影响力的同时,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但限于研究能力的局限和理论基础较薄弱,对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研究的深度不够。此外,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有待提高,语言的表达以及用词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实验虽然已经完成,但對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研究的探索仍需继续努力,使之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韩珍.课程思政视野下大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策略初探[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8):37-39.

[2]李阳,邱雅萍.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研究[J].学园,2021,14(02):87-89.

[3]李白.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激励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0.

[4]刘晓军.浅谈激发后进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7):53-54.

[5]缪祥斌.通过目标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1):98-99.

[6]赵小娟.开展科技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J].高考,2020(18):176.

基金项目:安徽新华学院校级研究项目,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的实验,编号:XGYJ201909。

作者简介:李苗(1984.02-),女,汉,安徽省蚌埠市人,安徽新华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硕讲,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学习氛围参与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