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主案+辅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022-05-15谢雪英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学法

谢雪英

摘 要:“主案+辅案”教学法是对“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提升和完善。这种教学法中的“主案”是沿用了“一案到底”的基本思想,加入“辅例”以补充它的不足,从而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主案+辅例”教学法;课例研究

以唯一案件贯穿整节课的“一案到底”教学法已经有不少的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所有的知识点必须统一在这个案例下体现,整节课也只能围绕这个案例进行分析,信息量是有限的,不利于学生视野进一步拓展。笔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主案+辅例”教学法,并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效,本文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例对这种教学法进行探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主案+輔例”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情景进行分析,从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素质,而这种生活情境正是我们“主案”的素材来源。

“主案”是指“主导案例”,选取某个生活案例或者时事政治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贯穿课堂的始末,引导学生进入设定好的教学情境,从案例中亲身体验,领悟出所学的知识点,进而主动进行分析、讨论,促进自主探究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能被选用的“主导案例”必然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案例,能直面初中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容易产生共鸣,这是也是“主案”的优点所在,更是“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精髓之处。它能为学生日后能独立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引。“辅例”是指“辅助性例子”。“辅例”的加入正好弥补了“一案到底”教学法的缺陷,“辅例”不但可以更准确地加以解释了“主导案例”在引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重点、难点,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主案+辅例”教学法是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目标,重点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这种教学法既保留了主导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又更好的攻破重点难点。教学中加入了“辅例”予以补充,让整节课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案+辅例”教学法的实践课例

以上是笔者设计并实施的一节“主案+辅例”的案例。本教学设计以学生岚岚的抗疫故事为“主案”,“左右手写字+缺臂少年嘴叼毛笔写字”、以抗疫为背景的辩论赛《伟人贡献大还是平凡人贡献大?》为“辅例”,“主案”以一个角色的多个片断,贯穿整节课,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有故事情节性,使学生在课堂中置身于一个真实情境中与案例中的角色进行思想交流,避免因案例庞杂而导致注意力转移,成本增加。教师通过提问、点拨,学生通过回答、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沉浸于同一情境内进行思想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辅例”作为辅助资源,起到弥补主案不足,助力“主案”加速升华的作用。“左右手写字+缺臂少年嘴叼住毛笔写字”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活动,感受缺臂少年的坚持与自强,作为辅助性活动例子,让学生动手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视觉上认知到:的确有人生来悲哀却过得很精彩,成功引入本课题。

三、“主案+辅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主案是整节课的脉络,因此在创作“主案”中务必注意以下情况:

(一)主案要主题鲜明,贯穿整节课

“主案+辅例”教学法当中,主案的挑选必须具备非常鲜明的主题性,与课堂教学目标相一致,能贯穿整节课各个知识点。例如《岚岚家的抗疫故事》是通过“疫情发生前的主题班会”“疫情发生后路上遇到拾荒者”“岚岚从抗疫生活中亲身体验、感受父母抗疫的不容易”、引发对“平凡人贡献大还是名人贡献大?”的辩论这几个事件来贯穿整节课的知识点的。

选取“岚岚家的抗疫故事”是贴近时事的需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今社会发生的事情是政治课的特点;更是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用平民的眼光去亲自发现、感受抗疫人员的艰辛,对学生的内心具有震撼力!也更能烘托出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实现了人生更大的价值,活出了自己生命的精彩,这与课题内容相吻合。

(二)主案要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共鸣

主案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要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例,最好是大多数学生听过、见过、经历过的事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岚岚从抗疫生活中亲身体验、感受父母抗疫的不容易”这个环节中,是通过岚岚的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示故事的发展,里面的情节有孩子们日常很熟悉的片段:爸爸不能回家吃饭、妈妈晚归后打开房间门,抚摸熟睡的孩子、妹妹哭闹着找爸爸、我拉着妹妹找忙碌中的妈妈……这些每个孩子身边都有可能曾经出现过的情景,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代入角色,用心感受!当《岚岚的独白》在课堂上播放的时候,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无不留下了感叹,甚至眼泪!在疫情封闭期间的艰难下,岚岚的坚强与懂事的确感动着我们。

(三)辅例要地位恰当,不能喧宾夺主

辅例的地位必须置于主案之下,内容不能过多,只能作为主案的延伸或补充,不能暄宾夺主。如本节课的开头:“同学们拿出白纸,我们尝试用不常用写字的手写自己的名字。”(选出写得很好和很丑的一张展示)“我们用不常写字的手写字,都觉得有困难,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双手都没有了,但是可以为自己人生写出美丽的篇章。”接着播放《缺臂少年嘴叼毛笔写字》视频。然后进行总结:生活是会过得如何,是枯燥单调还是精彩无数,全在于自己的选择。引出主题《活出生命的精彩》,整个过程不超过4分钟,自然过渡主题。

(四)辅例要素材新颖,不能老生常谈

辅例的选择由于有非常大的自由度,不囿于主案所限定的人物、事件的设定,因而应当创设更为新颖的素材,避免老生常谈。如辩论赛《伟人贡献大还是平凡人贡献大?》,立足于抗疫事件,结合岚岚的爸爸妈妈属于一线的平凡守护者,探讨相对于钟南山等名人的贡献,哪个贡献大些?把问题抛出后,由正反双方进行辩论,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找实例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思想的火花马上迸发出来。最后由老师进行点拨: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其实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意义价值,缺了哪方面都不行。大人物用他们的科学知识引领小人物前进,小人物于党中央和科学家的指引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配合全民抗疫,咱们才能最终战胜疫情,让我们保存了珍贵的生命。所以说,这次抗疫胜利是大小人物的“合力”作用下的成果!

辅例的作用就是过渡、回归。辩论结束后,必然要回归学生身边、回归课本。“经过武汉保卫战,生命得以艰难保存下来。疫情洗礼后的我们,如何让余生,活出生命的精彩?”把同学们从“主案”故事拉回到学生现实生活,思考人生,提升核心素养。

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创设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但同时也出现案例庞杂、主题不明、论证不到位的现象。“主案+辅例”教学法,“主案”吸收了“一案到底”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沉浸在同一个案例的情境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学习,更利于思想升华; 以“辅例”的其他素材弥补主案上的不足,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育更充分。“主案+辅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第五批(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主案+辅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0KTG6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

[5]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