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薄弱小学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的研究
2022-05-15刘星星
刘星星
摘 要:班级是学生接受系统德育教育、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的全面发展积极重要。本文着点于乡村薄弱小学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目前乡村薄弱小学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存在的五大弊端,从而进行乡村薄弱小学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研究。
关键词:乡村薄弱小学;班级特色化文化;有效;途径
一、乡村薄弱小学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则,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农村薄弱小学,班级文化的特色不明显,文化建设的作用凸显不出来,没有很好地起到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行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乡村薄弱小学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存在的弊端
(一)文化特色不明显
现在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很好的提炼校园文化,或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如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等。千篇一律的所谓的文化特色,似乎套用在哪个班、哪所学校都行,就是提现不了自我的特色。
(二)文化理念滞后
一是现在班级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励志班”、“美德班”、“梦想班”等被广泛运用的班名上。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的阶段要求,结合自己学校的现成资源和班级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的更新文化理念,更多的是炒冷饭,拾人牙慧。二是换汤不换药。取了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实际上并没有脱离窠臼,理念跟不上当下德育的新要求。
(三)纸上谈兵缺少载体
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往往在理念、制度等方面下足工夫,但是这些文化理念和制度怎样显现出来呢?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是零散的的理念和不成系统的口头规定,甚至评价机制也是以老师的口头表扬为主。
(四)好高骛远不民主
乡村薄弱小学在班级特色化根据教师的喜欢而没有广泛的征求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或者一味的追求高、大、尚,脱离学校和班级实际,直接生搬硬凹,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意识淡薄不重视
很大部分班主任非常困惑,我没有提炼特色,我照样将班级管理得很好,那我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去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呢?尤其是在薄弱學校,更是存在人员不足等困境,能应付日常的运转和教学就不错了。实在分不出更多的人员和精力去进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因此,出现了由上而下的班级特色建设意识淡薄。
三、乡村薄弱小学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认识,挖掘特色
进行班级特色化文化建设,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乡村薄弱小学在班级管理方面要提高特色化建设的意识,在新一轮的德育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当地,协同村委、家长等,利用《地方志》、走访或《校史》等资源,凝练好校园核心文化元素,形成主枝,让班级基于校园核心文化元素的基础下,结合班级实际,提炼出班级特色文化,并最终服务于学校德育特色文化建设。
(二)民主管理,发扬特色
为了让班级文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文化,在特色化建设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分阶段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第一阶段,我们可以先通过自荐和推荐,选出班干部,明确岗位职责,成立班级委员会。接着,通过民意征集,建立民主的管理细则,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创设开放灵活的活动机制,形成多元量化的检查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喜欢。初步概括班级文化理念,师生并肩作战,为个人和班级目标奋斗。第二阶段,围绕着班级特色文化理念,以项目化班会课为底色,进行班级文化氛围营造,布置班级文化,开展相关的团队拓展活动。
(三)创造载体,形成特色
1.以活动为载体。
我们可以围绕班级文化内涵,将文化建设目标分解到各类活动中去:如利用节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竞赛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开展家校共育系列之亲子阅读、亲子互动、家校联谊等活动。
2.以环境为载体。
在布置班级环境之前,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文化特色,设计出班级的文化吉祥物或图腾。如榕树班的小榕树,启航班的小帆船,向阳班的小葵花,小齿轮班的小齿轮,红棉班的木棉花等。确定好文化图腾后,就可以围绕着它进行更加明确的班级文化布置。班级的图书角、学生的书桌、风采展示栏、劳动实践基地、值日表、、口号、班歌等软硬文化都可以渗透文化图腾及内涵。以榕树班为例,榕树状的操行评比表取名为榕赞图、粘贴班级奖状的地方可以称之为荣誉榜、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小榕树,用来收集自己获得的奖励贴纸,称之为榕果风采展,班级的图书放置处则叫榕阅台、劳动实践基地叫榕青园,寓意为“青青园中葵”等。
3.以课程为载体。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课程育人是最见效的育人途径。一是根据提炼的班级文化内涵。将班级文化内涵按关键字分成两到四个项目。在项目的基础上设置项目化班会课。二是通过精心安排班队活动,如《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一起向未来》、《班级最强小参谋》、《超越梦想》、《我很特别》、《我们不一样》、《你整洁的样子真好看》、《红色经典领读》等,能有效发挥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三是充分利用校本课程。新课标改革以来,国家大力推崇校本课程的开发。生活化、本土化、弹性化的校本课程是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最为熟知的课程,利用校本课程,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了教材的多元化,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教育,民族文化的传承,特色教学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既要积极探索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更要努力创建和谐、积极的育人环境,为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韩雪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 神州教育.2016第01期
[2]廉智斌.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策略[J].学园.2015 年 第 1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