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2-04-29吴明亮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物理教学培养策略

吴明亮

摘  要:中学物理的基础性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夯实上,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往往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在比较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能的培养,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考完就忘,不用就忘。爱因斯坦说过:“学校教育就是学习的东西忘光了之后还留下来的东西。”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中学阶段利用物理学科培养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

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敢提出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第二,不善于提出问题:很多学生不懂得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小就接受了灌输式教育,造成了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善于提问题。

造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现状的原因:第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不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失去了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处于客观的从属被动的地位,像知识接收器一样,接受外部知识的输入,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亦受打击。第二,每个学生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提不出问题,不善思考,思维僵化,只能被动地围着老师的问题转。②有问题不敢问或不想问。因为害怕提出简单的问题后不能得到赏识,害怕同学会笑话自己提的问题简单,或者怕老师说“钻牛角尖”等。③提出问题后没搞清楚就半途而废,不愿深入地问下去,把问题搞清楚,只想知道结论,而没有想到问明思路,问明一种思维过程。这些情况都表明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

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敢问

教师角色转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敢问的前提。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能固守原来的知识和权威者的地位,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面向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赏识”的教学态度,不能轻视、嘲笑那些提出甚至幼稚问题的学生,而是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提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赏识的教育,这样在课堂上创造宽松的氛围。在愉悦、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积极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其主体性、独立性也得到充分体现。角色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听取和采纳学生正确的意见或主张。发扬教学民主,还必须融洽师生关系,因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师生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感染他们。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好问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原动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促使学生萌发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地努力去探索、去解惑,向着认知目标前进。张奠宇教授说过:学习要接触原始的问题,这是创造力源头的活水,创设恰当的问题意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关键。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好问,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之“生疑”“困惑”,进而使之勤思好问。例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笔者创设这样的意境:在班级上认为力气最大的学生用力推墙,墙不动,人也不动,然后让这个学生站在滑板上,再用力推墙,该学生站在滑板上后退了很远。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不禁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样了?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呈现给学生出乎意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学生急于想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1. 分解提问法

分解法提问,主要适用于概念和定义的理解中。把复合词组的概念分解为词,把多层次的定义分解为不同层次。这种思维方法,通常可以提出较容易的问题。如把“浮力”的定义分解为三个层次来提问:怎样的环境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样既照应教材编排上的逻辑体系,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又让学生从中学会了提出问题的方式。

2. 联想对比提问法

联想对比提问法是指根据已提出的问题或新接触的观点,搜寻已知的相关概念或知识点,用找联系或区别的对比方法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经常运用不仅可以增强其问题意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刻与透彻。例如机械能和内能这两个知识点,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来提问。机械能与内能是否相同?这两种能量有何区别?两者相之间又是怎样联系的呢?通过对比提问的方法,使学生较好地领会机械能和内能这一知识,从中也学会了提问的方法。

3. 归类质疑法

归类质疑法是指把新知识进行类别归属,并由此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讲到“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时候,把这些电路表现进行归类,并提出问题。“两种电路有什么特点,区别?”这一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不一定能很快回答。但经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应该能找到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相信通过上述的三个策略定能让学生更敢于提出问题、爱好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而提高问题意识。为造就出更多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问题意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多问

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社会走进物理,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提出各种问题。笔者曾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如:

(1)为什么对着电视机拍照,照片模糊不清,而且有一条条带颜色的条状?

(2)为什么电风扇反转时,底下没有风呢?

(3)为什么教室的窗户上有时有露水,而有时是冰花呢?

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看到了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问题,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多问一些为什么,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结合课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不仅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的新知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多问的习惯。

三、结语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让问题走进课堂,走向生活,是物理教学的艺术.培养这样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平时物理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实践探究,改革落后的教育方法,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在课堂上要处理好放和收、提问和解疑的关系。切实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科学,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韩春岭. 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思想政治课教学,1997(11):18-20.

[2]开俊林.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山东教育科研,1994(02):57-58.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物理教学培养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