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典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

2022-04-29黄金焱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作文教学意境

黄金焱

摘  要:诗词在中国文学中占有独到的一席之地,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去诗词的国度中寻找写作的源泉,用诗词来完善自己的作文构思、培养自己的作文能力,从诗词中领略细腻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也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诗词;意境;作文教学;语文素养

作文是语文的一块大天地,特别是在高考中,作文的分数更是让学生“嘴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面对作文,总是难以提高兴趣,并且感叹作文难写。其实,只需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可以是作文,学生的作文思路便会豁然开朗。如果,让学生学会从诗词中寻找作文的灵感,寻找作文的快乐,那么作文教学也就轻松自如了。

在作文教学中要借助诗词,首先要明白诗词中常用的两组术语:

1. 意象和意境。文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对二者做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根据这个界定,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2. 技巧。在古诗鉴赏中经常会运用到技巧这个概念,技巧小而言之也就是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虚实相间等。作文教学中,经常要用到的是写作技巧,而在诗词中讲得比较多的也是表达技巧。

明确了两组概念之后,还要明确一个步骤:积累,教会学生厚积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一要求,而且规定了中小学生必备的古诗词篇目。同时每年的中考、高考对于古诗词积累的考察也是必考内容。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并能灵活运用,更是个人素养的外现形式。因此,古诗词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背诵或赏析大量的古典诗词来增强写作构思、明确写作目的,学生明确了写作的意义,就会产生内在的需要,这就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引起兴趣,也只有在兴趣的激励下,学生才会配合教师更好地按时按质完成本次的作文任务。接下来,又该如何利用诗词来教会学生写出优美的语言呢?

一、直接引用诗词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写句行文中恰当地把诗词“嫁接”在自己作文语言上,这就是属于最直接的引用。引用也是一种能给文章添彩的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引用诗词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如锦添花。直接引用可以使语句简练。诗词含义固定,一旦引用则可以省去很多笔墨,以少胜多,从而使文章语句更精练。同时,还可以增强文章的哲理意蕴,更可以使文章音韵和谐,富有诗意。

引用诗词,有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时让人感觉到学生那灵动的智慧在不断地跳跃,如下面这段文字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运用古诗词后,布置的以“永不放弃”为话题的学生习作:

“误入藕花深处”,你不必自暴自弃,当窥准方向,勇往直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山重水复疑无路”,你不必心慌意乱,当改变方向,另辟蹊径,定会出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惊喜;“茂陵不见封侯印”,你不必涕泗滂沱,当重整旗鼓,卧薪尝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春风得意马蹄疾”,你不必趾高气扬,当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段文字巧妙地引用诗词,使人读来意蕴丰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通过感受诗词中的意境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借别人的“手”写自己的“口”,可谓妙哉!

再如学生在以“一念之间”为话题的作文开头这样写道: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于是就有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机遇,是人生旅途中的花絮,也是弹指间的灰飞烟灭,于是又有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战胜挫折,抓住机遇,常在一念之间。”

作文的开头被许多人喻为“凤头”,要做到铿锵有力,吸引读者,而学生在开头借用两句古诗词使原本较大的道理具体化,也就是借诗词来巧妙地证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这样读来通俗易懂,不失“凤头”之彩。

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引用,不仅增强了自身的文学修养,还提升了语文素养。同时,还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灵动的世界,可谓是一举几得。

二、化用诗词

古典诗词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它们规范化程度高,很值得学习借鉴,于无法中得法,得法后化为己法。借用诗词的一些意象意境,而后添加一些自己的词语,重新组合、重新排列,学生学起来容易,把诗词稍以加工便成了自己最灵动的语言,而平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训练学生的诗词再用能力,特别是在诗词教学中,让他们明白诗词经过他们的改变也能意境深远,比如,笔者在讲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要求学生根据勤奋学习这个主题来改编“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做伴好还乡。”这句诗,有的学生马上能替换其中的词语来表达主题,如学生改编的诗句“白日听讲须用心,青春做伴好读书”,这样改写虽然显得比较粗碎了一些,但也是学生的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其实,化用诗词还有如下优点:一是使文章语句具有意蕴,能使文章庄重典雅,语言流畅而不失华丽,二是避免语言的烦冗拖沓,三是行文多姿多彩,作文构思上显得“新巧”,四是增强感染力。

这些优点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亮点,如另一位学生在以“一念之间”为话题的作文中写道:

千里黄沙,滚滚狼烟,昭君告别了国家,踏上了和亲之路。路的尽头还是路,她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寒风雪月,独挑青灯,他义愤地写下了《满江红》。

这段文字中的“千里黄沙、滚滚狼烟、寒风雪月、独挑青灯”都是化用了古诗词,这样写显得庄重,增强了感染力。

再如一位学生以“笑”为话题片段:

梅花可以在山花浪漫之时,丛中暗笑;杨贵妃可以在六宫佳丽之前,回眸一笑生百媚;谭嗣同可以在昏暗的囹圄中,横刀向天笑,笑傲死神;吾等小辈岂不能仰天长笑,笑傲高考,笑傲人生!

这种化用诗词的引用方法,需要学生在炼词、造句、巧用修辞等方面下功夫,此种化用诗词的方法,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的结果,相信此法是卓有成效的。

小作者通过化用诗词达到了语言优美凝练,节奏明快,句式音韵和谐的效果。学生从诗词中也学会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把对生活的感悟诉诸笔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文字真实的表达出来,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也是写作源泉的真谛。

诗词特有的魅力能让学生带着微笑看生活,带着乐观看世界,诗词丰富的世界能提高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直接感悟能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欣赏层次,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和表达技巧,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文章写作能力,使阅读与作文同时发展。诗词优美的审美情趣能使学生在写作的同时接受审美教育,促使自己在作文中表达人类美好的感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巧借诗词这座桥梁,就能看到学生“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的佳句,从而让写作教学“万紫千红总是春”。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李平收. 青年写作能力训练教程[M]. 北京:知识出版社,2004.

[2]陈玉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陈玉秋. 中学生作文学习与人的发展[M].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黄麟生. 高考古诗阅读鉴赏点睛引路[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5]黄麟生. 高考作文高分之路[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作文教学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