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组管理对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2-04-25HANJiao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达标率群组抗凝

韩 姣(HAN Jiao)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阳,110000;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oyang,Liaoyang,110000,China)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其致死率较高[1]。抗凝为治疗PTE 的基础,华法林是治疗PTE 的常用药,因需定期监测INR,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2]。群组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疾病管理模式,通过管理达到提高治疗、护理质量[3],本文将群组管理用于PTE 患者的抗凝治疗中,探究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2月々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5 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PTE 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PTE;服用抗凝药物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存在出血倾向者;伴有造血系统疾病者;认知或沟通障碍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 例,年龄28 ~72(53.29 ±7.15)岁,男24 例,女18 例。观察组43 例,年龄30 ~75(55.03 ±7.88)岁,男26 例,女17例。两组年龄(t= 1.065,P= 0.289)、性别(χ2=0.097,P=0.756)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管理。观察组:群组管理,成立群组管理团队,组员均接受群组管理知识培训,制定健康教育的形式及内容,为入组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每周1、4 下午组织患者及家属参与群组管理活动,6 ~10 人/次,群组管理内容具体为:(1)首先群组成员自我介绍,为群组管理营造轻松的气氛。(2)开展抗凝相关知识的讲解,如血栓形成的机制、抗凝治疗的目的,常用的治疗方案、疗程,INR 监测周期及定期监测的必要性,处置抗凝不良事件的方案,饮食及药物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每次讲解2 ~3 个内容。(3)患者及家属对不懂的内容或有疑问地方现场发问,医师或护士再次解释,后对患者进行口头考核,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掌握情况进行强调及重复,保证患者掌握。(4)患者出院时发放抗凝知识手册及抗凝监测记录表,每月随访1 次。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抗凝依从性,内容包括正确服药、按时监测INR、平衡膳食、戒烟、戒酒、其他(饮食清淡、日常生活中防止损伤性活动等),总分6~24 分,分值越高,依从性越好;抗凝认知程度,分为PTE 形成机制、抗凝目的、服药时间、方法、自我监测抗凝不良事件等,高于12 分为认知良好,低于12 分为认知差。INR 达标为2.0 ~3.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抗凝治疗依从性比较(表1) 观察组正确服药、按时监测INR、平衡膳食、戒烟、戒酒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2.2 两组抗凝认知程度 观察组抗凝认知程度高于对照 组:26/43 (60.47%) vs13/42 (30.95%) (P<0.05)。

2.3 两组INR 达标率 观察组INR 达标率为62.79%(27/43),高于对照组40.48%(17/42)(χ2=4.237,P=0.040)。

3 讨 论

传统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模式注重患者的院内管理,但对于患者出院时对抗凝治疗的掌握情况及出院后是否形成良好的依从性并未关注[4]。

本实验利用群组管理模式进行抗凝知识宣教,在讲解的同时注重与患者的互动,通过反复的强调INR达标的意义及不达标的危害,强化患者对抗凝治疗的认知。同时群组管理模式可加强对患者出院后的监督,随访患者院外的服药依从性,针对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专门的干预,保证患者维持有效的抗凝状态,防止发生出血或再次栓塞。本文结果显示,群组管理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知识的认知情况、INR 达标率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达标率群组抗凝
我院心房颤动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及取得的成效
群组推荐系统:现状与展望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Mutually Beneficial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